“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吃幹抹盡”


“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吃幹抹盡”

殲-11

最近,殲-11戰鬥機經常出現在電視當中,屬於中國空軍裡,同殲-10出鏡率一樣最高的戰鬥機。並且在數次軍中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眾所周知,殲-11是在蘇-27基礎上的國產型號。自1993年獲得俄羅斯提供的零部件和技術進行“聯合生產”以來,沈飛作為主承包單位,一直在深入研究這款戰鬥機,那麼27年過去了,“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的潛力挖掘殆盡?


“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吃幹抹盡”

先來說說,殲-11的歷史根源。殲-11,準確說是殲-11A是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的Su-27SK,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由俄羅斯提供主要零件與系統後組裝。在學會了組裝技術以後,1993年11月仿製蘇-27與AL31F渦扇發動機的計劃正式開始。蘇-27戰機的改裝仿製工作正式全面展開。


“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吃幹抹盡”

不全的型號

其實,在蘇-27的引進之初,國家就把蘇-27的國產化作為引進、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目標。沈飛在接受了這個任務後,逐步從組裝,到自研零件,逐步替換提升國產化率,最後利用我國近年來在飛機控制、航空電子領域的進步,完成了全面的國產化,並對原型機進行了現代化改進,最終出現殲-11B,和雙座型殲-11BS。


“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吃幹抹盡”

殲-16

自從殲-11B的出現,蘇-27算是比較徹底的被沈飛拿下了。但是,沈飛在殲-11基礎上的改進始終未見重大成果,彷彿一時間失去了發展方向,而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對蘇-27的改進,相繼發展了蘇-30、蘇-35等現代戰鬥機一齊賺取外匯。於是,中國海、空軍再次掏腰包。沈飛根據這兩款戰鬥機的定位,迅速開展了殲-16和殲-11D的研製,現在殲-16終於開花結果,殲-11D號稱對標蘇-35的戰鬥機一直撲朔迷離。現在沈飛的產能基本被殲-11B、殲-16和殲-15佔領,獲得了“沈霍伊”的稱號。


“沈霍伊”到底有沒有把蘇-27“吃幹抹盡”

兩兄弟成熟了一個

其實從殲-11歷程可以看出,現代高科技裝備仿製的侷限性,沈飛即使自認為吃透了蘇-27,但是隻能在原型上修修補補,無法做到像俄羅斯一樣,把蘇-27一會拉長,一會兒拍扁,甚至還能加個座位、裝個洗手間什麼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掌握核心科技”。27年過去了,沈飛還在孜孜不倦的對殲-11平臺進行深挖,像殲16這樣的明星產品也確實值得驕傲。希望沈霍伊已經將蘇-27吃幹抹盡,早日開發出自己的經典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