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之产业的健康繁荣,需要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故交:

缘分所至、性情相同、坦荡相交;

淡雅若茶、平淡似水、醇厚如酒;

一生之交!


白酒之产业的健康繁荣,需要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大家知道,98度的食用酒精,一吨五六千元;如果勾兑成50度的酒,大概要加1倍左右的水,出来的酒成本不到1.5元/斤(ps:有良心的加蒸馏水,没良心的干脆就是自来水,自来水?不会吧,但事实确实如此!毕竟,蒸馏水、纯净水也是需要设备的,也是需要占地面积的,也是需要厂房的,更是需要人工的,哪有直接皮管一头插到自来水龙头上一头插到水缸里来的便捷省事?!)。

但,这样的酒味道不好啊,酒厂专业名词叫“固态感不强”,怎么办?加香精、加香料,加各种各样的你听都没听说过的:酸、酯、醇、醛、酮、香精、化学试剂……加香精的成本需要多少钱呢?加最好的香精香料,每吨酒的“改造成本”400块钱左右。

即便这样,每斤酒的成本也不到两块钱,而且食用酒精、香精香料还都是最好的。

当然,成本不止于此,还有人工、包装、营销、柜台、运输、各级经销商等等林林总总,酒精勾兑酒尚且如此,纯粮酒自不必说。

看到这里,大家还会觉得花个十块八块几十块能喝到“好的”传统粮食酒吗(不抬杠,纯粮酒受等级、原料、工艺、周期等影响,尤其是速成粮食酒,确实用十几块钱能买到,但可以肯定的是,品质绝对谈不上“好”)?更不论说几十块的号称存了若干年的长毛酒、洞藏酒了!

想想我们平时花十几几十上百的钱,喝到嘴里的就是这么个东西,是不是觉得悲哀?!

白酒之产业的健康繁荣,需要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当然,吐槽的并不是食用酒精和香精香料,我们不反对液态法,毕竟,国家标准的确允许“液态法”“固液法”的存在!

但是、但是、但是

为什么绝大多数酒的包装上,都赤裸裸标注的是“高粱、小麦、水、豌豆……”?既然添加了食用酒精,既然添加了几十种“酸、酯、醇、醛、酮”,加都加了,做都做了,为什么不能坦然地标出来?!

既然是“液态法”“固液法”,为什么不能直接、明确地标出来?!为什么要这么讳莫如深?!

既然有国家标准,为甚么非得折腾出来个企标呢?云山雾罩的蒙谁呢?

明明就是一瓶妥妥的酒精酒,为什么标注的却是明晃晃的固体生产标准?还是明晃晃的“优级”?

塑化剂事件、糖蜜素事件,如果没有爆出来,是不是还是三聚氰胺的存在?

更可气的是,居然有人说食用酒精勾兑的酒也是纯粮酒,理由很简单,因为食用酒精是粮食制造的。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叫人了?毕竟世间万物都和人同源嘛!白酒作为中国传统传承,纯粮二字是有专指的,更严格的说,只有大曲固态酒,蒸馏出的酒不需要添加任何香精香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粮酒。把传统固态酒说成纯粮酒仅仅是为了直观,是为了和酒精勾兑酒进行区分,为什么就成了一些不良酒企和不良商家用来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欺骗消费者的手段了呢?

为什么不能坦率的让消费者知道真相呢?!

白酒之产业的健康繁荣,需要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不论贵贱,不论好坏,我们钱要花的明明白白,买东西要买个心中有数,这个是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诚信原则吧!

个人以为,正如《三国演义》第一篇所讲: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作为中国传统白酒,从几千年的酿造传承到液态法的问世再到目前的乱象,相信总有一天,会回归清明,这个清明离不开国家、企业、消费的共同努力,努力吧,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