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现实世界是非常残酷的,每个人都逃不过这“八苦”,更何况“生老病死”本就是常态,若再碰到天灾人祸,更是无法避免。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今天故事里的女性,先后经历了丧父、丧子、丧夫之痛,本该是众人关心她之时,愚昧的旁人却骂她“克夫克子”,把她逼到绝境,选择出家为尼。但她后来又选择了还俗嫁人,并生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儿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采玉,出生于1863年,浙江奉化市嵊县葛竹村人。由于父亲王有则从小饱读诗书,又十分精明能干,在当地贩卖土产,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即使出生在村子里,王采玉也有机会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比普通农村女孩幸运很多。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采玉1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偏偏大儿子嗜赌成性,几下就把王家败光了,小儿子又从小患有精神疾病,母亲身体不好,王家的重担直接压在了王采玉一个弱女子身上,但她很坚强,靠着到处给人缝补衣服,勉强支撑了一家人。

此时母亲偷偷给王采玉安排了一门婚事,对方是隔壁村的竺某,家里条件还不错,她心想着女儿嫁给他一定能扶持王家。王采玉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了母亲的安排。

由于王采玉聪明伶俐又勤劳肯干,刚嫁过去的时候竺某特别开心,一家人日子过得倒也不错,但好近不长,竺某立马暴露出了本性,他性情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王采玉吵架,并且动手打她,当时的妇女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王采玉也怕家里人担心,所以选择默默承受一切。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终于熬到了第2年,王采玉怀孕了,不就便生下了一个儿子,竺家张灯结彩,大肆庆祝,竺某也对王采玉特别好,可是短短3个月后,儿子突患急症,送去医治的路上就夭折了,就在王采玉悲痛欲绝之时,丈夫竺某竟然又动手打她,并骂她“不争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爆发了霍乱(传染病),竺某染病而亡,短短几个月,王采玉就遭遇了“丧夫丧子”之痛,邻居们不但不安慰她,还到处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无奈之下,王采玉选择回家与母亲、弟弟共度岁月。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坏事传千里,王采玉前脚才回到家里,后脚就有人嚼舌根,说她“克夫克子”的言论越来越多,王采玉崩溃了,她想要自杀,但她还那么年轻,她不想死,于是决定遁入空门。

她知道母亲不会同意,便偷偷来到了葛竹附近金竹庵,告诉了首事自己的遭遇,首事十分同情她,同意了她的请求,母亲知道这个消息立马冲来制止她,但王采玉态度坚定,见无法阻止女儿,只能要求她带发修行,以后也有机会还俗,王采玉答应了。

在金竹庵里,王采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这里不会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更不会有人在背后骂她,很快,她便有了在这里度过余生的念头,这一年她才22岁。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某日,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来到金竹庵找她,十分真挚地告诉她,他的老板也如王采玉一般,经历了丧妻丧子之痛,想要与王采玉互相扶持,共度余生,几经考虑后,王采玉同意了,遂还俗与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成婚。

其实两个人刚结婚时,周围的人依旧议论纷纷,毕竟蒋肇聪大了王采玉22岁,是老夫少妻组合,双方还都经历了丧子丧偶。但二人反而因为相似的遭遇,惺惺相惜,感情越来越好,并于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蒋中正,即后来家喻户晓的蒋介石。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由于自己从小饱读诗书,所以王采玉对儿子悉心教导寄予厚望,后来还强忍不舍之情,支持儿子出国留学,表示“男儿志在四方”,并想尽千方百计资助儿子。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不得不说,王采玉的这一生很苦,但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旧社会的压迫下不断挺起自己的背,着实令人敬佩。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