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現實世界是非常殘酷的,每個人都逃不過這“八苦”,更何況“生老病死”本就是常態,若再碰到天災人禍,更是無法避免。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今天故事裡的女性,先後經歷了喪父、喪子、喪夫之痛,本該是眾人關心她之時,愚昧的旁人卻罵她“剋夫克子”,把她逼到絕境,選擇出家為尼。但她後來又選擇了還俗嫁人,並生下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兒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王採玉,出生於1863年,浙江奉化市嵊縣葛竹村人。由於父親王有則從小飽讀詩書,又十分精明能幹,在當地販賣土產,一家人的日子是越過越好,即使出生在村子裡,王採玉也有機會讀書寫字,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比普通農村女孩幸運很多。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王採玉19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偏偏大兒子嗜賭成性,幾下就把王家敗光了,小兒子又從小患有精神疾病,母親身體不好,王家的重擔直接壓在了王採玉一個弱女子身上,但她很堅強,靠著到處給人縫補衣服,勉強支撐了一家人。

此時母親偷偷給王採玉安排了一門婚事,對方是隔壁村的竺某,家裡條件還不錯,她心想著女兒嫁給他一定能扶持王家。王採玉沒有辦法,只能答應了母親的安排。

由於王採玉聰明伶俐又勤勞肯幹,剛嫁過去的時候竺某特別開心,一家人日子過得倒也不錯,但好近不長,竺某立馬暴露出了本性,他性情暴躁,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王採玉吵架,並且動手打她,當時的婦女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王採玉也怕家裡人擔心,所以選擇默默承受一切。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終於熬到了第2年,王採玉懷孕了,不就便生下了一個兒子,竺家張燈結綵,大肆慶祝,竺某也對王採玉特別好,可是短短3個月後,兒子突患急症,送去醫治的路上就夭折了,就在王採玉悲痛欲絕之時,丈夫竺某竟然又動手打她,並罵她“不爭氣”。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爆發了霍亂(傳染病),竺某染病而亡,短短几個月,王採玉就遭遇了“喪夫喪子”之痛,鄰居們不但不安慰她,還到處說她“面有剋夫克子之相”,無奈之下,王採玉選擇回家與母親、弟弟共度歲月。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壞事傳千里,王採玉前腳才回到家裡,後腳就有人嚼舌根,說她“剋夫克子”的言論越來越多,王採玉崩潰了,她想要自殺,但她還那麼年輕,她不想死,於是決定遁入空門。

她知道母親不會同意,便偷偷來到了葛竹附近金竹庵,告訴了首事自己的遭遇,首事十分同情她,同意了她的請求,母親知道這個消息立馬衝來制止她,但王採玉態度堅定,見無法阻止女兒,只能要求她帶髮修行,以後也有機會還俗,王採玉答應了。

在金竹庵裡,王採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這裡不會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更不會有人在背後罵她,很快,她便有了在這裡度過餘生的念頭,這一年她才22歲。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某日,王採玉的堂兄王賢東來到金竹庵找她,十分真摯地告訴她,他的老闆也如王採玉一般,經歷了喪妻喪子之痛,想要與王採玉互相扶持,共度餘生,幾經考慮後,王採玉同意了,遂還俗與玉泰鹽鋪的老闆蔣肇聰成婚。

其實兩個人剛結婚時,周圍的人依舊議論紛紛,畢竟蔣肇聰大了王採玉22歲,是老夫少妻組合,雙方還都經歷了喪子喪偶。但二人反而因為相似的遭遇,惺惺相惜,感情越來越好,並於次年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蔣中正,即後來家喻戶曉的蔣介石。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由於自己從小飽讀詩書,所以王採玉對兒子悉心教導寄予厚望,後來還強忍不捨之情,支持兒子出國留學,表示“男兒志在四方”,並想盡千方百計資助兒子。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不得不說,王採玉的這一生很苦,但她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在舊社會的壓迫下不斷挺起自己的背,著實令人敬佩。

清末一尼姑還俗,下嫁給大22歲的丈夫,生下一子成赫赫有名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