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因為《安家》劇的熱播,讓《蝸居》又火了一把


最近,你的朋友圈一定看到過這麼一張圖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在轉發的時候還會配上類似這樣的文案:從《蝸居》到《安家》,10年了,這對夫妻成功把上海的房價從38萬/套,看到了6.5萬/平


電視劇有時候也是時代發展的真實寫照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10年前的《蝸居》還是今年大熱的《安家》都是出自編劇六六之手


在《安家》前幾集中,“海萍”的客串,讓很多從《蝸居》走過來的觀眾來了一波回憶殺


回憶的同時伴隨著悔恨:年少無知不懂事,拿它當情感劇,尼瑪,這其實是一部滬上買房指南


早點看懂《蝸居》,現在也不至於蝸居!


這部劇,雖然在十年前播出,但是很多的臺詞,仍然能夠讓每一個生活在魔都的滬漂有切身體會


今天,我們就扒一扒,這部劇對買房有哪些教科書式的建議:


01

不管是老破小,還是環滬房,先上車再說


在《蝸居》一開始,海萍夫婦決心紮根魔都,在最初選房的時候,海萍還抱著挑挑揀揀的心態: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但是很快,海萍發現,只有自己在選房子,其他人,都是在搶房


買房怎麼可能像買菜一樣呢?這是初期買房階段,海萍的判斷:這些人都是託


看過幾次房之後


海萍明顯心理開始發生一丟丟的變化,因為他們意識到,根本不是他們在看房子,而是房子在挑他們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房子說漲就漲,而且房東根本不會等他們回頭


再到後面,海萍的心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次,海萍充當了別人眼中託的形象,直接加了四萬,把房子定了下來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當時,海萍夫妻也知道,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房子已經越看越差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與《蝸居》相比,十年後,市場明顯理智了許多,即便在市場瘋狂的16、17年,也很難看到搶老破小的現象


10年前,市場是供小於求,誰有房誰說了算


10年後,進入存量市場,現在,誰有錢,誰說了算


10年前,總價低的老破小,可能是急需上車剛需的首選


10年後,老破小的持有者,也開始慢慢的拋售,置換優質資源


總之一句話,現在的市場上,已經不缺房子了,但是,缺好房子!


02

房子一天一個價,房東毀約是常態


第一次買房,海藻準備買的是近郊的老破小,並沒成功,因為房東反悔


就在交完訂金的當天晚上,房東反悔,主動返還海萍訂金,額外再給500元補償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當年,我覺得電視劇太誇張了,但現實呢?這部劇是09年上映的,那拍攝大概也是07,08年的時候


但是,經過16年樓市瘋漲的時候,你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這種情況最多的是在16年年底的時候,迫切上車的人在年前定下的房子,過完年因為房子上漲太快,房東不惜雙倍返還定金,也要毀約


在當時,也流傳著一個哭笑不得的致富方案:發財靠買房,定金20萬,房東反悔,退還40萬,一個月不到賺20萬,這個錢豈不是很好賺


但是這些對於當時渴望上車的人而言,20萬,對於瘋漲的房價來說,多麼的微不足道


這種一天一個價的瘋漲,17年之後,上海樓市已經形成逆轉


經歷了最嚴格的調控,房住不炒已經成為基調


現在市場上的二手房買賣,最怕毀約的,應該是房東


樓市好的時候,房價上漲,房東容易毀約


樓市調控階段,房價平穩,房客對價格下調的幅度要求也會更加嚴苛


樓市時代,因為房子的標的過大,政策的風向對房價走勢的影響,導致在不同時期,房客和房東之間的誠信仍然沒有100%建立


03

買房就像買白菜,眼一閉,牙一咬,買了也就買了


千萬不要再等等!


在猶豫不決之間,房子要麼被別人買走,要麼漲價,在有限的預算內,只能越看越遠,面積越挑越小


《蝸居》中,後面因為生孩子,海萍擱置了買房的計劃,看劇情應該是相隔了2年左右的時間吧,這時候,其實編劇六六已經為我們做出了買房的真諦: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買房,真的不能拖!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蝸居中,六六傳遞到了大家一個信號:


這是一個搶房的社會!


在劇中,海萍從一開始看房,38萬兩房,到最終下定決心買,此時兩房80萬


短短的兩年不到的時間,價格翻了一倍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那些說,再等一等,再看一看的,大部分人,都是全款變首付,首付變廁所,後來真的上不了車了


這幾年,進入最嚴厲調控期之後,上海的樓市橫盤了兩年,市場幾乎沒有漲幅


但慶幸的是,也沒有下跌


而買房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從投機,到投資,再到房住不炒


此刻,謹慎選房,很有必要!


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好的房子,好的產品,依舊不缺少客戶,仍然會被哄搶


沒有誠意的產品,不會再受到市場的認可


市場上的房子,會因為好壞,在認購上呈現極端的兩極分化!


04

與房子漲幅相比,工資的上漲微不足道


在蝸居中,從他們畢業開始,一路眼睜睜的看著房價只漲不跌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對於海萍來說,家庭的月收入大概不到1萬元,揹負著幾千塊的房貸,感覺非常的吃力


但是當你咬緊牙關,度過最艱難的前幾年之後,你會發現,當初的選擇多麼的明智


我的一個同學,因為不是獨生子女,想要買房的時候,雙方的父母一分錢都沒有辦法支持的那種


當時是11年前後,兩個人咬著牙,在上海顧村公園附近看了一套一居室,雖然首付只有不到二十萬,對於兩個薪水不是很高的人來說,也是一筆鉅款


沒有父母的幫襯,兩個人東拼西湊,借光了身邊所有人的,湊足了首付


隨後的一年,兩個人拼命的賺錢,一個做設計,一個做文案,在自己工作之餘,想盡各種辦法去兼職,在週末的時候,還會在顧村公園地鐵站附近擺地攤賣一些小東西


就這樣,一年多的時間,省吃儉用還清了首付,那一年,他們兩個全年無休,拼命賺錢


用她的話說,真的就像電視劇裡講的,買完房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衣服都沒捨得買過,頭髮也沒有剪過一次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上海,他倆有了自己的小窩


於此同時,幾年之間,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兩個人跳槽之後,房貸壓力也減輕了很多


而這個時候,再回過頭去看,房價,已是遙不可及了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上海的房子,兩年沒漲了,意味著想買房的,可以有時間選擇自己想要的房子


絕不是讓你可以慢慢等,慢慢觀望,因為指望工資漲幅趕上房價,永遠不可能


上海的房子為什麼沒有漲,因為這個市場還在經歷最嚴格的調控,上海市場未來是否可期?參考19年年底的深圳,一個豪宅稅,足以掀起一陣浪


05

上海的房價,早晚會漲過香港


這是《蝸居》中,六六傳遞的判斷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我相信,此時沒有人相信這句話,有人一定會跳出來,天方夜譚,哪有這麼誇張


我問一個上海本地的朋友,他沒有正面回覆我,只是反問我:深圳有一天房價會超過香港,你信嗎?


在15年前,他曾在中環買了一套房子,那時候,房貸是他一個月的工資,大概1600元


等到13年我們做同事的時候,1600元是他一個月公積金的存款


現在去看,你會發現,1600元在上海甚至租不到一個好的單間


這些人,經歷了房價不止十倍的漲幅,親身經歷過樓市的魔幻,所以他們就相信,早晚有一天,一定會這樣


有時候,我們羨慕這些人,總是會找藉口說:他們只是在買房的時候趕上了最好的時機,抓住了機遇


但真的如此嗎?


對於任何一個時期買房的人,誰不是傾注了全部的身家?


畢竟與房價相比,當時的工資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需要傾注所有的一切,去賭一把


至今,大部分人都贏了


06

開發商的套路,還有嗎?


在蝸居中,六六向我們無情的解剖過開發商使用的套路


比如,留著好房源,囤著漲價了再買,先把邊角料拿出來逼定


又或者,上週還是9000多,一個禮拜之後,就馬上一萬多,亂喊價


甚至開發商自己買自己的房子,製造熱銷假象,甚至高價購入,騙取銀行貸款……


這些套路,都真實的存在於08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溫州炒房團,外籍人扎堆投資的年代


在那時候,買房是要排隊先拿號的,那時候業務員不僅閉著眼睛賣房,甚至還可以拿著回扣賣號


從蝸居之後,隨著政策不斷的調控,這個遊戲規則開始逐漸清晰透明,開發商也越來越專業,購房者也越來越不好忽悠


對市場而言,對客戶而言,是一個好的現象


因為這些年,你會發現,市場上的兩極分化特別嚴重,能夠被客戶搶購的,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好房子


開發商只能靠產品去吸引客戶,花樣越來越少,套路也越來越少


這也是房地產發展至此,調控至此,最成功的地方


07

最後,作為地產人出身,出於職業習慣,我要發一波,十年前《蝸居》對於房產廣告吐槽: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買過房子,看過房子的各位,是不是很熟悉,在售樓處,在戶外的廣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類似的字眼


但是!!六六在十年前就告訴過!這些不是客戶要的!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敢情當時的樓房,根本不是為我們這種人造的!


前段時間,因為置換,去看了一個還不錯的樓盤,高端算不上,中高端吧


站在陽臺上,我問置業顧問,這個陽臺這麼小,你說風景陽臺,那我衣服晾哪裡呢?


置業顧問告訴我:不好意思,我們客戶都是用烘乾機的,不需要晾衣服!


哇靠,敢情,十年了,這房,依舊不是為我們這種人造的?


08

今年,房價會跌嗎?


這也許是今年大家最想知道的


我試著用《蝸居》裡面的話來回答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但是,投資客呢,就別想了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十年前的「蝸居」,依然教科書般的買房觀


說真的,誰也無法預知,今年最後的走勢到底會是怎樣


也許開發商沒有抗住,就真的就降了


也許今年政策加持,房子就漲了


起起伏伏,都不是我們能夠掌握和控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