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十年後海清再度《安家》,你的買房故事和海清相似嗎?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從08年開始經歷了黃金髮展期,對於地產商來說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對於買房者,安家者來說,只能仰望。在中國,無論貧富,無論何種年齡段的人群,都希望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個房產證,代表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是“家庭”和“歸屬感”,不然大城市再繁華,也只是匆匆的過客。

《蝸居》和《安家》的編劇都是六六,當年《蝸居》上映,曾經引起一波關於“買房”的話題熱潮,劇中的郭海平為了買房,精打細算,連續吃了一個星期掛麵,至今都令人印象深刻。十年後,演員海清再次出演《安家》,是巧合,也是編劇六六有意為之,通過一個演員的再次出演,頓時將“買房”與中國發展的時間軸線很好的聯繫了起來,讓觀眾開始從時間角度思考“買房”主題在十年間的變化。

《蝸居》十年後海清再度《安家》,你的買房故事和海清相似嗎?

六六想要表達的是,十年前和十年後,房子依然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年輕人結婚要買房,孩子上學要換個好的學區房,老人年紀大了要換電梯房,經濟條件好了要買房投資,一套房子,包含了中國人太多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人間百態。

從《蝸居》到《安家》,十年前因為買房絞盡腦汁,十年後因為換房而殫精竭慮。

在《蝸居》中,“郭海萍”夫婦和現在多數年輕人一樣,他們畢業於名牌大學,和戀人來到心儀的大城市,看著都市裡的高樓大廈和璀璨霓虹,滿懷憧憬,為了實現人生的理想,拼搏奮鬥。他們渴望在這座城市安家,安家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隨著要結婚,房子變成了“剛需”,哪怕揹負鉅債,哪怕節衣縮食,也必須要買房。兩人省吃儉用,湊夠了首付買到了房子,但是面臨的生活壓力更大,他們揹負“鉅額”房貸,日子更加捉襟見肘,海萍每天早上起來,就有一串數字跳出腦海,房貸、吃穿、交通費、物業費…

《蝸居》十年後海清再度《安家》,你的買房故事和海清相似嗎?

之所以《蝸居》引起了熱議,是因為很多人在劇中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了買一套房,要承受生活中的省錢、狼狽、落魄,更擊中內心的是,從青春韶華,到而立之年,依然面臨房子的問題的困擾。

十年過去了,海萍夫婦成了《安家》裡的宮蓓蓓夫婦,讓人感嘆的是,他們依舊在為“房子”奔波,這是海清再度出演的點睛之筆,雖然是時間跨度不同的兩部劇,但是卻是對社會現狀的真實反映。兩人結婚後,有了二胎,老大要上學,老二要出生,老人要幫忙帶孩子,一家六口根本沒有辦法蝸居在六十幾平米的房子內,為了給家人更好的居住環境,為了給孩子更好的上學環境,夫妻兩面臨“換房”,這也是中國大多數漂流家庭的縮影和寫照。雖然是電視劇,但是卻非常的寫實,也非常現實。

《蝸居》十年後海清再度《安家》,你的買房故事和海清相似嗎?

宮蓓蓓在劇中曾有一段話,“我覺得我們倆都挺可憐的,倆博士畢業,兩個人在這個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連一套像樣的兩居室都買不起,可笑吧!”兩個博士學歷的人都如此,那麼那些條件沒有宮蓓蓓夫婦這麼優秀的夫妻,可想而知在大城市漂流的生活會更加的艱辛不易。

《蝸居》十年後海清再度《安家》,你的買房故事和海清相似嗎?

編劇六六,就在微博上更新過一條動態,她表示宮蓓蓓是有原型的,她是一位真正的婦科大夫,懷孕坐馬桶寫論文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可見六六的藝術創作就是來源於現實生活。

《蝸居》十年後海清再度《安家》,你的買房故事和海清相似嗎?

不管是十年前,還是現在,從《蝸居》到《安家》,海清還在買房,因為房子仍然中國人解不開的鎖,這是六六兩部劇想要表達的主題。郭海平夫婦雖然生活拮据,但是最終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宮蓓蓓夫婦即使生活捉襟見肘,為了家人也是換了一套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

生活雖然充滿壓力,但是這正是我們賣房和換房的動力,我們都希望通過我們的拼搏,讓家人住上敞亮的房子,讓生活變得更好。

希望每一個背井離鄉在外打拼的人,都可以通過奮鬥,在都市裡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幾十米空間,擁有自己的一個家,從蝸居到真正的安家

大家在買房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故事?和劇中的人物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呢?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分享你的買房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