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安家》的熱播近期又重新掀起了一波對房產行業的關注,當然,這次關注的焦點是二手房中介。上次引發全民房價討論的時候還是1998年《蝸居》的播出,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20年,讓所有人都親身經歷了中國房價的滄桑鉅變。

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從《蝸居》到《安家》,這兩夫妻在上海看了10年房,從30萬看到了300萬,再過10年,又從300萬看到了1000萬”這是近來流傳的一句話,雖然有些戲謔,但也是生活的寫照。

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房子究竟有多麼大的“魔力”?《安家》中有一個片段展現的淋漓盡致,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太表姑奶奶一家借住的房子要拆遷,當聽說拆遷款能分到1.5億左右的時候整家人的眼睛都放光了,想著自己住了三四十年的房子拆遷款肯定是要分給自己的。於是上演了一出全家人打卡分配房產的“鬧劇”,最後房子要拆的時候還強制阻撓,但結局還算“美好”,太表姑奶奶一傢什麼都沒有得到。當驚歎於這個故事情節的離奇時,卻意外得知這是根據上海徐家彙地區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果真現實比電視劇更離奇。

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40年前的一個租住權到了40年後卻想要冠冕堂皇的分到5000萬,可能也就只有房子能圓這個一夜暴富的夢想了,這就是房子的“魔力”。

《蝸居》播出的時候,各種說房價泡沫,以後肯定會跌,到今天再看,已經翻了不下10倍,這是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那目前開發商品房的成本,也就是所謂的“泡沫”究竟有多大?

1、拿地成本:貸款需要支付銀行大量的利息。

2、施工、原材料、物價一直在上漲。

3、施工單位人工費用,現在死貴死貴。

4、一些額外需要花錢的費用,還有消防,房屋的質量檢查這一塊,等等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

5、開發商集團工作人員工資,如果包給代理公司的話每賣一套還要支付不小的佣金。

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眾所周知,現在商品房開發成本最高的是拿地的費用,而且這個費用不只是一二線城市,現在所有城市開發成本高的“重頭戲”都是拿地費用。如果房價下跌嚴重,那麼開發商賺不到錢,破產,大量人員失業,沒人造房子,那麼原材料賣不出去,工人大量失業,蝴蝶效應,各行各業都會波及,造成社會動盪。好了,這種情況基本排除。最差最差的可能也就小幅度下滑。

從《蝸居》到《安家》,房價從30萬看到了300萬

這裡說一句比較“扎心”的話:為什麼房地產有“救市”的說法,路邊的燒烤攤生意不好了就自然倒閉呢?

又回到了開頭說的那句比較戲謔的話,20年的時間裡,我們沒有賺到300萬但是見證了300萬是如何誕生的,可能這就是生活,屬於我們的生活。生活沒有重來的機會,但是還是要盡力讓自己20年後不會再後悔20年前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