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殺弟及侄兒,霸佔弟媳楊氏,那麼楊氏心理上怎麼能承受這種鉅變?

藍海283491381

楊氏畢竟也是關隴貴族之後,出生高貴,見慣了大場面,也見多了這種權貴階層之間的你爭我奪,更何況是沒有什麼人情味的帝王家呢?如果說楊氏是被迫接受現實,不如說是順勢而為,那個年代裡,女人政治經濟地位低下,尤其在皇家生活,錦衣玉食之餘,保命是最要緊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將李建成5個兒子和李元吉5個兒子,共10個侄兒全部誅殺。他即位後的第二年,李世民才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以親王禮節改葬,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到了貞觀16年,李世民又追封李建成為皇太子,李元吉為巢王。並把自己和李元吉老婆楊氏生的兒子曹王李明歸入李元吉後人,繼承李元吉的爵位,算是對兄弟有個交代了吧。

至於楊氏,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面對李世民的召喚,也無能為力,她身後有一個女兒以及一個楊氏家族,面對皇帝的命令誰敢不從,楊家很多人都在唐朝做官,她如果得罪了李世民,那整個家族也要遭殃,年幼的女兒也沒有活路了。

雖然李世民霸佔楊氏有點無恥,但除了長孫皇后外,楊氏也算是李世民用情比較深的女人了,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一度想立楊氏為後,不過因為長孫無忌和魏徵等大臣反對也就作罷了,長孫家族怕長孫皇后生的兒子儲君之位不保,而李世民也需要長孫家族的支持。

論祖譜的話,隋唐皇帝都是鮮卑族後人,李世民有四分之三的鮮卑血統,包括楊氏也是鮮卑人。胡人相對中原地區的漢人開放的多,包括匈奴在內,父親死了,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所有小老婆,男人死了,他的兄弟可以娶他遺留下來的妻子,也許漢人會覺得匪夷所思,但是胡人生活環境惡劣,這種傳統也是最大限度保證相對弱勢的女人能有一個可靠的生存保障,保障族群的穩定。

從民族傳統上來說,楊氏跟了李世民,一方面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思想負擔。


雲中史記

你的擔心多餘了,在楊氏心中或許會對玄武門之變丈夫齊王的橫死有些感到動盪,至於對於李世民霸佔作為弟媳的自己,也許壓根個不會覺得有人倫上的妨礙。


隋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性開放”時期,兒子娶後母、哥哥納弟媳、父親迎兒媳、與丈夫離婚另嫁之類的婚姻關係多得數不勝數,在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邏輯看來稀鬆平常,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就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齊王李元吉在政治鬥爭中敗亡身死,死者以已,活著的人生活還得繼續,既然李世民有意“憐香惜玉”,楊妃自然也是“美女愛英雄”。楊妃後來與唐太宗生有一子李明,而且根據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一度討論立楊妃為皇后的舉動來看,楊妃和李世民的感情生活也是頗為融洽合拍,不然也不會想立楊妃為後。
楊妃和李世民的結合有其一定的歷史傳統背景。自從西晉五胡亂華開始到長達300年的南北朝以來,北方中原地區漢人、胡人雜處,風俗習慣潛移默化互相影響融合,胡人子娶後母、弟弟娶嫂之類婚姻習慣也在漢人中開始流傳。結束亂世的李唐家族,自身血液裡就融合了鮮卑族的胡人血統,思想觀念上也不計較漢人的綱常倫理,考慮婚姻的出發點只在乎有沒有感覺。因此,李世民與楊妃的結合在當時也就是一件普普通通順理成章的婚事,楊妃心裡也不會有太多的波動,畢竟只是第二段婚姻的開始。


竹山的清溪澗

楊氏能有什麼想法,只能逆來順受,甚至雖情不願但心甘。

按漢人的倫理道德觀,李唐皇室極其骯髒,(有“髒唐”之說)。焦點反映在,唐太宗李世民霸佔了弟媳——李元吉的老婆楊珪媚;唐高宗李治娶了後媽,李世民的老婆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奪取了兒媳——李帽的老婆楊玉環。

其實,這在當時不算醜聞,李唐皇族有胡人血統,他們的祖先鮮卑人在草原上爭雄時,獲勝者就習慣於接管並佔有父親或兄弟的老婆。

李世民殺了弟弟李元吉,並殺了他所有的兒子,非常血腥,但這是奪取了權力者未杜絕後患的慣用手法,失敗者攤上了,並非駭人聽聞。而殺死男丁,收留優待女眷,也是通行做法。

李世民娶了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楊珪媚,符合鮮卑人風俗習慣,況且是真心真意過日子,難稱為野蠻獵色霸佔。

楊珪媚原本是長安著名的歌舞伎,有很高的品味追求,在上流社會的隨波逐流中,被醜陋邪惡的李元吉奪取,難說是一廂情願。而李世民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對女性且穩重寬厚,善解人意。楊珪媚依附這高大靠山,投入他的懷抱,雖難為情,但會心甘願。

後來楊珪媚給李世民生了兒子李明,被封曹王,過繼與李元吉名下,

原本是長安市內一個紅得發紫的歌舞妓,容貌嫵媚,性情妖嬈,又通曉詩文,能歌擅舞,曾令長安無數公子哥兒追逐傾倒。

  李淵即位成為唐高祖後,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尚書令,三子李元吉為齊王。分工既定,李世民緊接著就統帥大軍南北征戰。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楊珪媚嫁給了李元吉,成了齊王妃……

  與李世民偉岸的外貌、寬厚穩重的性格恰好相反,齊王李元吉,


諶人

題主忽視了南北朝時期,北朝三國,無論是北魏、北周、北齊,在貴族主流精神上都是以鮮卑文化為主導,雖然整體上它們看起來就是漢人政權。繼承北周的隋唐,自然也也沒有失去鮮卑文化的特點。

過漢人的生活,守護遊牧精神文明,這應當是我們在看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不能忽視的一點因素。

無力是匈奴、柔然,還是突厥,父死妻母、兄死妻嫂的原則一直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特色。西漢和親的嫁給烏孫的細君公主在丈夫死後嫁給了孫子,解憂公主和王昭君都在丈夫死後嫁給了兒子。

在北魏、北周、北齊的北朝中,這個原則依然被使用:高歡兒子高澄,在高澄死後去高歡的柔然妻子;高澄死後,高洋同樣想娶高澄老婆,但被其母阻止了。


總的來說,妻母、妻嫂的風氣,在北朝中隨著時間而因為漢人思想的感化出現遞減趨勢,但並非完全消滅。

隋煬帝所謂的妻母、妻嫂,和李世民娶弟媳楊氏,本質上都是對草原婚姻法的尊重,雖然在漢人的禮法看來就是亂倫。在草原婚姻法來看,妻母、妻嫂才是讓母、嫂在殘酷的草原資源爭奪中生存下來的方式。沒有強大的家族、強大的男人的保護,孤弱的女人是無法獨立在草原生存的。因此,妻母、妻嫂是對母、嫂的尊重,保障其生活質量不下降,讓自己的弟弟、侄子更好的生存下去。當然所謂的妻母,並非生母,而是在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在輩分上是父親妻子的女人。

題主的是從漢人禮法來看看待這個問題,或者是從從一而終的忠貞角度來看的。北宋以前的中國,忠貞這個詞只用在君臣之間,被要求的對象是臣子,而非女人。北宋之後,忠貞才成為對女人的要求。

最後,結論,李世民娶弟媳為妻,從漢人觀念來看,是都從一而終的忠貞要求的背叛,是女性的屈辱;但在草原婚姻法看來,娶弟媳為妻,是這個女人的榮耀,是這個男人的負責任行為。


歷史哨聲

在《新唐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從這段記載中確實可以看出,李自成確實霸佔了楊氏,但是在歷史記載的李世民後宮中並沒有此人,可見楊氏並未被正是冊封,說明李世民對於此事還是有所顧及的。

按照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丈夫孩子都被殺,還能隱忍,併為“兇手”生下孩子,簡直是奇恥大辱,不可思議。可是在唐朝,這種事好像並不是特別誇張。

前有李世民霸佔弟媳,後有李治娶後媽,再往後還有李隆基霸佔兒媳婦。

所以我們不能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古人,在古代女人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很多時候只能隨波逐流。

據記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姿色過人,關於楊氏的出生日期,歷史沒有記載,只知道她是武德初年(618年左右)嫁給李元吉為妃,根據推測,李元吉被殺時,楊氏也才20歲出頭。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個年齡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齡,卻突遭變故家破人亡,丈夫被殺,所有兒子都被誅殺,她可能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是李世民不會殺她,因為她背後楊氏家族在朝中也頗有影響力,李世民想要當皇帝,必須處理好和家族勢力的關係。

對於楊氏來說,她也不能死,因為她還有女兒,所以只能選擇屈服於強權之下。

李世民登基後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貞觀十六年又追封為巢王,並將他和楊氏生的兒子十四子曹王李明,過繼給李元吉為後,也算給李元吉一個交代。


一點點歷史

以我們今天的想法,楊氏應該痛苦萬分,但放在古代,卻不一定會有這種心情。

古代女性地位低,常被看成男人的私有財產

自人類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後,女性的地位就漸漸降低。至奴隸社會,再進入封建社會後,女性更是成為了男人的附庸,常被當作私有財產。每一次戰爭,每一場政治鬥爭下來,敵方的男性常被殺光,女人常被勝利者留下霸佔。

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中,女性是根本無力去改變現狀的。怎麼辦?只有逆來順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話,說出了女人的無奈。

既然如此,對女人來說,丈夫也不是唯一的(宋程朱理學興起後,對女人的壓迫更加沒有人性,這又另當別論了),跟著張三是過活,跟著李四也是生活,說不定跟著李四生活的更好。

提到的楊氏就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成功了,下一步肯定會登基坐殿,成為皇妃肯定比當李元吉的王妃強百倍!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



美女愛英雄,女人心中都有英雄情節

自然界當中,最強悍的雄性才能博得雌性好感,人其實也一樣。

女人選擇男人,肯定是喜歡選擇出類拔萃的(沒有機會的話,就另當別論):這個男人不一定非要膀大腰圓,但一定要是人傑!

李元吉在唐書中被描寫的不咋地,實際上這個人應該是比較有能力的!可是能力歸能力,成者王侯,敗者為寇!鬥爭的結果,李世民贏了,那他就更勝一籌,是更強大的英雄,楊氏肯定更加崇拜於他。



一夫多妻制,女人對丈夫沒有深厚感情

我們當今社會,一夫一妻制,夫妻之間相互依靠,執手到老(感情不和的除外),可是在古代,只要男人具有雄厚經濟實力,他便可以隨心所欲地納妾。

男女之間的感情,從本質上講是排他的,自私的。當自己的男人被另外數個女人共同佔有,當自己需要陪伴時,自己的男人卻擁著別的女人陷入溫柔鄉,任何一個女人心中都會洶湧著嫉妒、哀傷、怨恨!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會中,女人們雖然無奈地接受這種現象,這份現實,但並不代表她們能心如止水!一首首哀怨的詩詞就表達了這種情緒。



對於楊氏來講,自己不過是李元吉眾多王妃中的一個,沒必要對李元吉死心蹋地,情深意切!

因此,不要以為李元吉死了,楊氏會痛斷肝腸,如果這樣想,那我們就太不瞭解古代社會了。


歷史的脈動

看來提問者還真是看了看史書,能問出如此問題不簡單!

楊氏的心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瀾,楊氏本身是隋代的公主,也是關隴軍事集團的後裔,屬於北方蠻族進入中原地區的餘脈,他們的祖先在草原上就是這麼幹的,兄弟或是兒子繼承死去的人的女人和財富,所以李世民才會心安理得的霸佔自己的弟媳婦,而史書裡也沒怎麼寫楊氏的不端之處!這個還是鮮卑貴族的舊俗在作怪!

後人因為要讚揚李世民這個明君,不得不將這個事情忽略了,隱下了楊氏的心理過程!

但真實的歷史裡,草原上部落間征伐酷烈,女人都有思想準備,她們不會真的特別哀嘆自己被人殺死的丈夫,而那個時代,所謂儒家思想完全沒地位,而且朱熹還沒出世,理學就更是連影都沒有呢,沒有人會在乎這種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帝國曆史觀察者

現在一些電視劇和一些書籍,讓人看了嚴重失實,不顧一切的胡編亂造,完全為了吸引觀眾,不是神化,就是穿越,不是抹黑,就是栽髒,不是無中生有,就是添油加醋,有的甚至搞一些荒唐鏡頭和桃色畫面,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正史上關於李世民霸佔弟妻楊氏的記載不可能出現,只有野史上才有這樣的花邊軼事。李世民如果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可能在歷史上開創出一個貞觀之治,有人說楊氏乃隋朝某王之孫女,李世民納楊氏為妾,目的為了爭取世族勢力對他的支持,我以為真是奇談怪論!李世民在隋末唐初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除了在年齡上輸給了其兄李建成,其他方面連他老子唐高祖李淵也只能望其項背,他手下人才濟濟,戰將如雲,握有絕對的兵權,況且玄武門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勢力之大連皇帝李淵也無可奈何,他有必要借女人之力來維護自己的皇位嗎?

至於楊氏色壓群芳,李世民乃好色之徒更是難圓其說,楊再漂亮,也已是多個孩子的女人,況且還是自己的弟媳,一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李世民豈能做出大逆不道、有違人倫的事情?難道他不怕天理不容和人言可畏嗎?

如果說李世民殺兄滅弟是為了天下大義,那麼他強納弟媳楊氏又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滿足他的情慾,要知道李世民貴為天子,什麼樣的女人找不上,而要硬納楊氏為妾?難道他都不怕走上隋煬帝楊廣的老路嗎?

既然李世民比誰都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治國之道,那他就應該明白搶納弟媳楊氏為妻的後果。對於一個在歷史上處處以楊廣為反面典型、善於招賢納諫的李世民來說,他之所以能夠創建貞觀之治,恐怕這與其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作則,模範帶頭遵法守紀是分不開的。

李世民作為一個弟弟和兄長,他為了皇權,不惜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兄弟,包括他的幾個侄兒,這當然是他人生一大汙點,但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我們更應該看到李世民在歷史上對中國歷史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不應把眼光聚焦在他所犯的錯誤和問題上,更不應該任意詆譭和抹黑他。謝謝!



知未是也

這算個事?李世民的妃子楊妃,吳王李恪母,為隋煬帝楊廣之女,算起來還是李世民表妹,同時,李世民等人還是她的殺父仇人,滅亡了她的國家的人,

再看隋煬帝皇后蕭氏,隋煬帝去世時,她已經五十歲了,先後跟過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兩位單于,後貞觀四年,李世民接回宮中,已63歲,貞觀21年去世,年81歲,

再看武則天,先是李世民的妃子,後嫁給唐高宗李治,改成了皇后,最後做了皇帝。

再看楊貴妃,先是先是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被李隆基看中,成了李隆基的貴妃。

這種事在當時很正常,不說她有什麼主觀想法,在政治中,女人能有什麼辦法呢?只能隨波逐流,

你是想說李世民殺了他的丈夫?還是覺得她很愛她的丈夫李元吉?

你知道楊氏是誰嗎?看姓氏就知道是隋朝皇室了,一個前朝宗室女,愛新朝皇子?帝王家是沒有愛情的,這種殺父之仇和亡國之恨有什麼區別?或許說,這兩種仇恨根本不存在。

對於玄武門之變,李元吉是輸了,如果贏了,全家被殺的就是李世民了,所以身處皇室,這種事很常見,何況剛剛亡國的人

李世民事變後,殺了李元吉家的五個兒子,而五個女兒都沒殺,李建成家也是一樣,


南朝四百八十寺

都看完了,我也說一下吧。

大家回答的時候基本是沿用了儒家的道德觀,然而大家錯了,儒家的烈女觀在這裡行不通。

為什麼呢?唐朝,特別是唐朝初期對儒家並不感冒,倒是有很多的突厥的規矩,這與李世民等有突厥血統有關,在突厥,兄弟死了,其妻子小妾歸沒死的兄弟甚至父親爺爺所有,同樣父親死了他的女人也會會歸兒子們所有(不含親生),這就是他們的規矩,李世民把兄弟的妻子小妾留到房中很正常,那時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倒是連兄弟都不肯接收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