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為什麼會被冤枉?

鳳形小輝


我認為原因有四個:一,宋朝對北方民族政權的恐懼;二,歷代皇帝委曲求全,沒有雄主;三,秦檜等權臣的傾軋;四,金廷的壓力和反間計。

宋朝對北方民族政權的恐懼

宋朝歷代皇帝數趙匡胤最具有武略,可趙匡胤篡位後,沒有及時攻打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而選擇向南收復,結果錯失了大好時機。當時的遼國國主天順皇帝耶律是一個少有的昏君,在歷史上有“睡王”的稱號,他當政的時候是遼國的力量最為衰弱的時期,趙匡胤沒有趁機攻打,後來蕭太后主持政局後,遼國取的了極大的發展,趙光義繼位後,三次北伐,全被打的丟盔卸甲。從此歷代皇帝都不敢再北伐,而對北方民族政權選擇媾和的方式。所以,趙構也不相信自己能夠勝利,滿朝文武也不贊成。

歷代皇帝委曲求全,沒有雄主

自趙匡胤後,宋朝歷代皇帝沒有再出一個文韜武略的雄主,不想漢朝有武帝,唐朝有李世民,明朝有朱棣,清朝有康熙。所以宋朝再也沒有大規模的開疆拓土,對一直存在的北方政權,也就一直沒有過威脅。真宗時期,遼進攻檀州,真宗鼓起勇氣親征,就在局面對送非常有利的情況下,真宗卻還是選擇與遼媾和,簽訂屈辱的檀淵之盟。曹利用作為談判代表臨行前問真宗,可以答應遼多少歲幣,真宗說100萬,後來內侍傳錯話,說曹利用最終談定了300萬,沒想到真宗沒有生氣,反而說,如果300萬可以獲得和平也是可以的,後來證明是30萬,反而重賞曹利用。如此的帝王,怎麼可以勝利。

秦檜等權臣的傾軋

秦檜最初是跟隨兩帝北上金廷,結果秦檜見風使舵,投降粘罕,利誘欽宗寫下媾和書,取的粘罕信任,被賞錢萬貫,絹萬匹。後來被釋放會南宋,回去後就一直勸說趙構與金媾和,是朝廷上的主和派,岳飛是主戰派代表,時刻與秦檜在朝政方針上與對立,早起岳飛深受趙構信任,秦檜非常嫉妒,於是多方陷害岳飛,終於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金廷的壓力和反間計

金廷在進攻南宋的過程中多次受到岳家軍的抗擊,而且後來在戰場上一看到岳家軍就不戰而走。金廷為剷除強敵,就充分利用欽宗的太子,給趙構君臣造成間隙,然後主動示和,確定趙構君臣的幻想,最大程度上封塵岳飛,果然岳飛一再反饋和談,再加上岳飛功高震主,最終君臣間隙越來越大,我是促成岳飛被冤枉的原因。

以上是我認為岳飛被冤枉的原因。歡迎大家點評


考古論今


民族英雄岳飛之死是千古奇冤,為什麼?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當時宋朝官員一部分主戰,另一部分主和,關鍵是最高領導宋高祖也主和,而岳飛是主戰。宋高祖的主和岳飛成了政治犧牲品。

二,宋高祖怕岳飛久握重兵,威望特高,對皇權構成威脅。

這兩個原因都成為了歷史,幾乎人人皆知。我卻想用另外角度看這個問題。

下面用兩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岳飛死因:

1,我想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假如當時最高領導人是毛澤東主席怎麼樣?

”我敢肯定不會出現這樣情況。因為毛主席說過:“一邊鬥爭一邊和談,以鬥掙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這是毛主席用實踐驗證的真理。

2,我想再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假如站在正義的角度。宋高祖和秦檜就是千古罪人。”他們為了自己地位一再退讓求和,不惜殺害“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這是多麼愚昧的政治錯誤啊!

通過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宋高祖愚昧退讓求和是直接導致岳飛被殺原因。而又再一次證明毛主席說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在我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避免出現“宋高祖”一樣錯誤,更不要出現象“岳飛一樣事件”。我要學習毛主席思想和智慧 來改變人生。


讀毛選改變人生


名將一定要有明君支持,才能發揮他的最大潛力。

唐朝第一名將李靖,就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可以臨機決斷,不用等待皇帝的詔書,對重大軍情進行獨斷專行,事後也不會受到懲罰。

所以才有李靖的傳奇軍事生涯,可以完成他的軍事戰略佈局,打的對手找不到北,幫李世民打通了絲綢之路。

岳飛是生不逢時,碰到了一個昏君,為了個人能享受榮華富貴,可以不要父母兄弟姐妹,不要被壓迫的北方子民,只想拿岳飛做籌碼,以達到讓對方承認他的南宋統治者地位。

當岳飛攤上這個主,不被氣死也會被這個主給搞死,因為這個主叫岳飛打金朝,只是為了撈取個人談判籌碼,並不是為了報仇血恨統一國家。

岳飛就是不懂政治,而且又太能打了,不僅將金朝打怕,還有可能率兵直搗黃龍,將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大臣迎回來,幫他統一中原。

這就犯了龍顏,就好比老子給你錢,只是讓你打個醬油,你岳飛卻給老子買來了一個醬油廠,不是給老子難堪嗎,是不是,老子下回再叫你去買大蔥,你岳飛是不是要將整個山東給老子買來。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南宋皇帝和大臣就是怕岳飛不聽話,管不住岳飛,被岳飛帶著走,就好比馬雲去京東打工,劉強東能容得下馬雲嗎,不搞死馬雲才怪。


光芒萬丈34957


一代忠烈岳飛,不論是讀歷史還是看歷史還是聽歷史,都欽佩於岳飛的精忠報國,而到最後確不明不白的含冤吊死於風波亭,都為秦檜的卑鄙齷齪殘忍而唾棄萬年!

從某種角度來講岳飛的忠貞只是忠貞於他的君,即徽,欽二帝,而對於宋高宗趙構新老闆的確不感冒,別說九道,十二道金牌調令,即使是二十道從岳飛骨子裡他也不願意回來。徽欽二帝對岳飛來說,那就是他的天子,在岳飛心目中必須得接回,才是一個綱常威嚴的國家。如果說真象岳飛在《滿江紅》裡所寫“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心只為征戰沙場,高宗再糊塗也不會用“莫須有的罪名”去虐殺岳飛的,哪個國君和領導不喜歡忠於自己國家和集體且勇猛殺敵的將領。

從徽欽二帝來說,表面上雖然比較軟弱,最後死的也很悽慘,但在他們執政期間,南宋也算是政通人和,在徽宗期間就有太醫局編撰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這是我國第一部由官方編寫的中藥成方大全,而且在編撰的過程中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很多方子是由民間蒐集,經過最少三次以上的驗證,確實有效,此方才可進入太醫局,最主要的是如果此類藥方吃死人或者沒有效果還有殺頭的危險。所以,誰都不敢提供假方來騙錢。例如牛黃清心丸,蘇和散,逍遙散等等近千名方都源於於此書裡。設想如果百業待興,兵荒馬亂,百姓朝不保夕,誰還能有閒心編撰此方書。

秦檜正是高宗所需要的,也就是說秦檜非常聰明,善於抓住君主的心理活動,善於分析形勢,更知道現任老闆的想法,所謂的識時務,如果徽欽二帝回來,趙構咋辦?所以說岳飛之死,秦檜只不過是老闆宋高宗趙構實現其想法的執行者罷了,由此可見,岳飛冤枉,秦檜豈不是也很冤!




中醫小生力文哥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然而他卻在壯年時就被秦檜陷害,慘死風波亭,令人唏噓不已,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謀呢? 《1》:秦檜首當其衝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大家都認為岳飛就是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因妒忌岳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回軍,然後誣陷岳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裡,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2》:秦檜最多隻是一個行刑者,其實決定岳飛命運的還是皇帝的個人意志,除此之外不能忽視的還有老百姓的呼聲,算得上是無心之失! 岳飛的軍隊以驍勇善戰、紀律嚴明聞名大江南北,被稱為“岳家軍”,放眼歷史,除了他岳飛也只有戚繼光的戚家軍被冠以將軍的姓氏,而兩位主帥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岳飛的能力萬中無一,但是戰爭不是一個人就能贏的,打仗時最重要的是指揮協調能力,當然也離不開戰士們 的奮勇殺敵。 岳飛1127年 就被封為統制,1130年被封都統制,時年27歲,1134年岳飛就正式成為了荊湖北路前沿統帥,其部眾也達到十萬之眾,後又被加封定國軍節度使、開封府同三司、太尉、宣扶使、樞密副使,可以說沒有非同一般的個人能力和顯赫的戰功是達不到這一步的,如此人才,朝廷視之為棟樑,百姓視之為救星,位及人臣,百姓口口相贊,視岳家軍為鐵軍,卻不知正是這一點葬送了這位英勇之將。 縱觀歷史,即使像曹操、霍去病、李自成等等人物都沒有一支以自己姓氏為號,岳飛又怎能承擔岳家軍的稱號呢? 不僅不能叫岳家軍,甚至岳家將都不能稱呼,北宋時期就有兩個鮮活的例子:楊家將和呼家將! 楊家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英勇善戰,,忠貞愛國,可結局又是如何?還不是家破人亡,打了敗仗不假,但是更重要的是犯了皇帝的忌諱,皇帝心中不悅,雖然不會明說,但是善於察言觀色的小人自然會投其所好,比如潘美,皇帝明知是羅織罪名,但是朝廷依舊以此為由剿滅楊家。 呼家更加的悲慘,呼延讚的兒子呼延得模被奸臣龐文陷害,滿門抄斬,唯一的後人也被追殺致死,而此時的宋仁宗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吧,所以作為武將,就算是戰功卓著,也要時刻牢記軍隊是朝廷的,自己的權利是朝廷的,絕對不能有絲毫的私有之心,否則必會召來殺身之禍。 《3》:但是,事無必然,幾百年後戚家軍南抗倭寇,縱橫幾十年不倒,同樣都是以姓氏為號,為什麼戚家軍就能保全自己呢? 因為一個人––張居正。 明朝從嘉靖後期已經走下坡路了,皇帝20年不上朝這絕對是絕無僅有的,也是不祥之兆啊,到了萬曆手裡,已經是多事之秋了,幸虧是張居正才能苟延殘喘,甚至後來還有東山再起之勢,張居正死後明帝國就再無回天之力,一直墮落到覆滅的結局。 張居正是首輔大臣,相當於宰相,戚繼光之所以能扶搖直上?而且在軍隊有著很多特權,都是張居正在其身後撐腰,對於戚繼光的上書?張居正總是能滿足,戚家軍的裝備在亞洲首屈一指,鳥銃、火器應有盡有,另外戚繼光還成立了“輜重營”,除了火器,其他的都由自己採購製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戚繼光縱橫江南塞北數十年,少不了遭人算計陷害,但是這些算計總過不了張居正這一關,畢竟皇帝年少無知,還是張居正一手教出來的,朝廷大事基本都是張居正處理,如此之下還有誰能威脅到戚繼光呢? 如果張居正和岳飛是同一時代,也許岳飛就能在張居正的庇護下安心征討,中興南宋,但是,歷史是無法被假設的,岳飛和霍去病一樣英年早逝,只不過霍去病是暴斃而亡,而岳飛是被人誣陷致死,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岳飛死時還不到39歲,按理說這正是一個黃金時期,是一個武將最能建功立業的年紀,然而他卻不幸離世,這對他個人和當時的社會都是個無法估量的損失岳飛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憑著戰功要挾皇帝,忘記了皇帝才是能決定他命運的人,幾次和皇帝對著幹,甚至強行索要兵權(岳飛被撤職過兩次),這都是他致命的錯誤,皇帝怎麼可能讓他做大? 《4》:公元1138年,宋金第一次議和談判,可以說,宋金議和是宋高宗更為傾向的政治策略,而當時的岳飛主戰不主和,堅決不同意皇帝議和,為此岳飛甚至還撂挑子辭職不幹了,這讓宋高宗很是尷尬,後來還是高宗主動低下頭派人把岳飛請了回來。 《5》: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岳飛還曾上疏建議宋高宗立太子,高宗有疾,沒有生育能力,膝下只有兩個養子,如此隱晦的話題岳飛也不避諱,再者古往今來,有軍權的將軍都應儘量避免皇子廢立之事,以顯示自身清白,岳飛倒好,管起皇帝的事來了,結果就是君臣不合,岳飛一氣之下又辭官不幹了。居功自傲,殊不知正是這名聲要了自己的性命。 想要飛黃騰達,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能力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做人要分清局勢,更要考慮周全,切不可爭頭冒尖,譽滿天下福禍相依,也正是岳飛結局給了韓世忠警告,最終他卸甲歸田,避免了風波亭的慘劇再一次上演。 總結一句話就是 :即使身懷濟世救民之才,沒有伯樂也是枉然,有人會使你前途無量,也有人會使你萬劫不復!





小路講歷史


每一段歷史都有它的時效性。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岳飛必須死。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岳飛的岳家軍是虎狼之師,金人都懼怕三分。中央趙構根本調遣不動這支軍隊。再有岳飛屢次上有奏朝廷,打到北方去,解救欽徽二帝,殊不知犯了趙構的大忌。二帝歸來會威脅趙構的皇權,有人會說都是至親不至於吧,看看中國歷史,一旦皇位有機可乘,多少人性命不要也得爭一下。再有岳飛屢次用兵北方,南方國庫空虛,即使在這個條件下,趙構搜刮皇宮內的每一分錢,供應岳飛的岳家軍,因為一旦軍餉不發,難不保軍人譁變。軍費給足,給軍人暗示一個信息,你們是靠朝廷養活的,忠於的是朝廷,而不是岳飛本人。宋朝以文制武,多少大臣生怕武將勢力大,會生出反叛之心。畢竟趙匡胤的例子在那擺著。趙構聽的多了,也會相信。岳飛的勢力龐大,威脅到了皇權,其實岳飛反與不反在皇帝心中都是要被殺掉的。你反叛皇帝皇帝要殺你,你不反皇帝會想,你有反叛的實力,為什麼不反,你不反威脅到了我的皇位我也要殺你。至於秦檜是個白手套,替趙構背了黑鍋。趙構雖然不是偉大的皇帝,但是特別聰明,他明白岳飛是偶像型的人物,自己處理岳飛,會遺臭萬年。所以處理岳飛的事情都是秦檜來辦,秦檜也是個聰明人,知道替皇帝背黑鍋自己才能平步青雲,於是不遺餘力整治岳飛。秦檜死後,趙構提字決策元勳。那意思很明白,所有的壞事都是你乾的,所有的好事也是你乾的,我就是有點糊塗,殺岳飛這件事跟我沒關係。所以可見,岳飛被冤枉也罷,被陷害也罷,都是那個動盪的時代造就的,也就是說岳飛必須死,秦檜必須壞,趙構必須裝糊塗,真實的歷史比歷史書上寫的要殘酷多了。











軍武解密


政治上一個背冤枉和迫害的人並不一定是他自己的問題,明哲保身並不是每一個背冤枉的人的自救之道,結合史實和岳飛身邊的人和事老西兒給你分析一下為什麼一個忠臣會被陷害

論岳飛為何被冤枉,我們必須解讀一下冤枉他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趙構,他的大哥兼皇帝宋欽宗讓他當河北兵馬大元帥以方便勤王,金兵破汴梁,靖康之恥,趙構在河北開大元帥府,宋欽宗沒有等到勤王,反而等到趙構稱帝,金兵南下,趙構拋下自己的百官,一路南逃到杭州甚至上海,一輩子都在與金國乞和,這樣不顧自己臉面、父親、兄長、百官、天下、社稷的人能是什麼好人嗎?所謂躥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不可謂有生人氣也!

秦檜,除了陷害岳飛之外,他還做了那些事?將趙鼎貶於潮州,每天派人監視,導致趙鼎羞憤絕食而死,將王庶貶於道州,將胡栓貶於新州,即便遇赦,永不錄用,盤查和控制言論,讓自己的兒子監修宋史,一個為了結敵國歡心,為了自己的權柄,橫行無忌,封殺言論的臭流氓而已。

一個沒有血氣的利己主義皇帝,一個酷愛搞封殺的權奸流氓宰相,岳飛的下場能好了嗎?但凡只要不想著明哲保身的人下場都不會比岳飛好到哪裡!所以岳飛被害,其實和岳飛的關係不大,看陷害他的人是什麼人就知道原因了!


老西百科


我是歷史的影像,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之所有岳飛會被冤枉,有三點:一是秦檜的嫉妒,二是金國給秦檜密信要想求和,必殺岳飛,再就是宋高宗一心求和。

下面我就係統的說一下原由。

岳飛像(清宮殿藏畫本. 北京故宮博物館)


岳飛北伐

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岳飛首次北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是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1140年(紹興十年),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進至朱仙鎮,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無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岳飛亦被殺害。

南宋·《八相圖》中的秦檜全身立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被誣陷和遇害

紹興十一年(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岳飛在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師回朝之時自稱“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岳飛回到京城。之後,向高宗請辭。高宗當時沒有答應他的辭呈。次年(紹興11年)四月,拜樞密副使(從一品)。但是這次,岳飛請求拿回兵權,未得允許。

完顏兀朮(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紹興十一年七月右諫議大夫万俟卨上書指控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情。……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伏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於外,以伸邦憲”,接著御史中丞何鑄和殿中侍御使羅汝楫等亦相繼彈劾。八月甲戌,罷岳飛之職務。此後岳飛閒居廬山。九月八日,岳家軍鄂州前軍副統制王俊向王貴告發岳飛在廬山曾致信鄂州張憲、岳雲,要求張憲起兵造反,以迫朝廷恢復岳飛軍職。十月,岳飛、岳雲父子被逮捕,命御史中丞何鑄、大理寺卿週三畏審訊,但岳飛下獄兩個月都沒有查出罪證,不僅齊安郡王趙士㒟以闔門百口保岳飛沒有二心,連原本曾彈劾岳飛的何鑄都反而為岳飛求情,秦檜遂將主審官由何鑄換成万俟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發佈《刑部大理寺狀》,認定岳飛“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斥乘輿”(對皇帝不恭)、“致張憲意待謀反”等罪名成立,“飛獄成,寺官聚斷,鹹謂死有餘罪”。大理寺按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一般史家皆同意岳飛的死從頭到尾都是件冤案。


岳飛的罪名還有“坐擁重兵……逗留不進”,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將,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已經警告他“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只是當時議和還沒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飛來抵抗金人南侵;岳飛自從改任樞密副使,已經沒有兵權,因為不贊成議和,也已辭職去廬山為母守墓。但紹興十一年高宗以“示逗留之罰與跋扈之誅”為由,默許或指示秦檜殺岳飛以示議和誠意及換取其母韋賢妃南歸。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高宗下詔“特賜死”,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命自鴆,並把岳飛梟首。目前史界以鴆死為通說,其餘說法,尚有“拉脅而殂”(打斷肋骨)或者賜自縊而死。或傍晚被獄卒持白布勒斃於杭州郊外涼亭名風波亭,其屍體後被獄卒隗順冒死盜取,葬在臨安外九曲叢祠旁供隗順家人悼念。風波亭今址即杭州嶽王廟。

武漢黃鶴樓後塑像


結語

綜上所述,由於宋高宗一心求和且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將重文輕武,加上完顏兀朮給秦檜的信示意要想求和必須殺了岳飛,於是就有了秦檜一手炮製的千古冤案。這也就是岳飛為什麼會被冤枉了。


歷史的影像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戰功卓著,多次擊敗金兵,收復失地,無奈南宋皇帝與一般文臣無意進取,只想媾和,結果12道金牌召回岳飛,不久還處死了他,那麼岳飛為什麼最終會被冤枉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 宋高宗趙構有心理陰影,翻翻趙構的發跡,就可以知道,在靖康元年,金兵包圍開封,他曾經以親王身份在金營當人質,後來呢,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幸虧宗澤攔下才避免成為俘虜。而後他的父親親屬等等被金國掠走,他成了南宋第一位皇帝,然而並不太平,金兵又屢次侵襲,使得他狼狽逃竄,他可以說已經被金兵嚇破了膽,在他看來岳飛再牛,也牛不過金,怕萬一沒能滅金反而被金打過來自己的處境更危險,所以把抗戰的岳飛給殺害了。

第二,岳飛口口聲聲說收復河山贏回二帝讓統治者心驚膽戰,如果真的把二帝贏回來,他這個皇帝就立馬下崗,說不定還要被二帝報復,現在自己高高在上,都習慣了,如果權力喪失對於他來說,簡直難以接受,所以不如殺了岳飛以絕後患。

第三,岳飛雖然戰功卓著,但是這個人不是很聽話,他不高興就愛撂挑子,皇帝的金牌用了12道才將其召回。那以後戰功更加輝煌,自己這個皇帝也有可能指揮不了這樣的下屬,萬一岳飛造反,他可應付不了,所以他殺了岳飛,就沒有這些擔憂了。

第四,自己手下還有可用的軍事人才,像於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還有吳玠這些人也都是將才,就算沒了岳飛,他還有底牌可打,他的目的也不是徹底把金國打趴下,只要與金國媾和即可,所以這些將領就可以當他的底牌。

第五,宋朝還是重文輕武,在秦檜等一幫文臣的忽悠下,高宗也認為通過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中華是禮儀之邦,還是通過政治談判來解決爭端,另外呢,宋朝經濟世界第一,就算賠錢也賠得起,所以就不急於收復舊地,岳飛倒成了談判阻礙,所以殺了,以表示對談判的誠意。

另外呢還有可能金國使用反間計的嫌疑,因為別人有可能不瞭解岳飛,而金國的這些武將對岳飛也是害怕至極,他們利用南宋皇帝急於求和的思想,自己呢再用點反間計,於是乎,一代名將就慘死於自己人得刀下。

綜合上述幾個理由,岳飛對於當局來說已經成為阻礙,非殺不可了。

關注我,我們共同交流,探討,研究,更多精彩歷史!

歡迎下方留言!


玲美莉


說起民族英雄,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岳飛”,岳飛將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然而,人在壯年就被奸臣秦檜陷害,慘死風波亭,令人唏噓不已。那麼,到底是誰才是主謀?

秦檜首當其衝,這是毋庸置疑的:

甚至,都說岳飛是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岳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軍,然後誣陷岳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裡。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但是,他最多隻是一個行刑者,其實,決定岳飛命運的還是皇帝的意志。除此之外,不能忽視的還有老百姓的呼聲,算得上是無心之失。

岳飛的軍隊以驍勇善戰,紀律嚴明聞名大江南北,被稱為“岳家軍”。放眼歷史,除此之外,也只有戚家軍被冠以將軍的姓氏,而兩者主帥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岳飛的能力萬中無一,但是,戰爭不是一個人就能贏的,就像足球一樣,不能只靠一個前鋒,打仗,最重要的是指揮協調能力。

岳飛1127年就被封為統制,1130年被封為都統制,時年27歲,都統制沒有具體官品,相當於臨時任命的統帥。1134年岳飛就正式成為荊湖北路前沿統帥,其部眾也達到十萬之巨,後又被加封定國軍節度使、開封府同三司、太尉、宣撫使、樞密副使,可以說,沒有非同一般的個人能力和顯赫的戰功是達不到這一地步的。

如果,岳飛不是因為不得善終,有可能力壓韓世忠,成為中興四將中的第一人,如此人才,朝廷視之為棟樑,百姓視之為救星。位極人臣,百姓則口口相贊,視岳飛為鐵軍的象徵,卻不知正是這一點葬送了這位中興之將。

縱觀歷史,即使強如曹操,霍去病,李自成等等,都沒有一支軍隊以主將的姓氏為號,岳飛有怎敢承擔岳家軍的稱號?

不僅不能叫岳家軍,甚至,岳家將都不能稱呼,北宋已經有兩個很好的例子:楊家將和呼家將。

楊家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英勇善戰,忠貞愛國,可結局如何?還不是家破人亡。打了敗仗是不假,但是,更重要的是犯了忌諱,皇帝心中不悅,雖不會明說,但是,善於察言觀色的小人自然會投其所好,比如潘美。皇帝明知道是羅織罪名,但是,朝廷依舊以此為由剿滅楊家。

呼家更為悲慘,名將呼延讚的兒子呼延得模被奸臣龐文陷害,滿門抄斬。而此時的宋仁宗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唯一的後人也被追殺致死。所以,作為武將,就算是戰功卓著,也要時刻牢記,軍隊是朝廷的,自己的權力是朝廷的,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私有之心,否則只能是死路一條。

但是,事無必然,幾百年後戚家軍南抗倭寇,縱橫幾十年不倒,同樣都是以姓為號,為什麼戚繼光就能保全自己呢?

因為一個人--張居正。

明朝從嘉靖後期已經在走下坡路了,皇帝20多年不上朝絕無僅有,也是不祥之兆。到了萬曆手裡,已經是多事之秋,幸虧張居正,才能苟延殘喘,甚至有再起之勢。張居正死後明帝國就在無回天之力,一直墮落到顛覆的結局。

張居正是首輔大臣,位同宰相,戚繼光之所以能扶搖直上,而且,在軍隊有著很多特權,都是張居正在其後撐腰。對於戚繼光的上書,張居正總是能滿足,戚家軍的裝備在亞洲首屈一指,鳥銃火氣應有盡有。另外,戚繼光還成立了“輜重營”,除了火器,其他的都由自己採購製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戚繼光縱橫江南塞北數十年,少不了遭人算計陷害,但是,這些算計總過不了張居正這一關,畢竟皇帝年少無知,還是張居正一手教出來的,朝廷大事基本是張居正在處理,那麼,如此之下還有誰能威脅到戚繼光?

如果張居正和岳飛是同一時代,也許岳飛就能在張居正的庇護下安心征討,中興南宋,但是,歷史是無法被假設的。岳飛和霍去病一樣英年早逝,只不過霍去病是暴斃而亡,而岳飛是被人誣陷致死,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岳飛死時還不到39歲,按說這正是壯年,是一個武將最能立戰功的年紀,年輕了易衝動,不能安穩對戰,太老了又過於求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然而,他卻不幸離世,這對他個人和當時的社會(朝廷意欲偏安,不思戰,不欲戰,不想打也不敢在打了)是個無法估量的損失。岳飛還是太過年輕氣盛,憑著戰功要挾皇帝,忘記了皇帝才是能決定他命運的人,幾次和皇帝對著幹,甚至強行索要兵權(岳飛被撤職過兩次),這都是是致命的錯誤,皇帝怎麼可能讓你獨大?

公元1138年,宋金第一次議合談判。

可以說,宋金議合是宋高宗更為傾向的政治策略,而當時岳飛主戰不主和,堅決不同意皇帝的和議。為此,岳飛甚至還撂挑子辭官不幹了,這讓宋高宗很是尷尬。後來還是高宗主動低頭,派人把岳飛請了回來。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岳飛還曾上疏建議宋高宗立太子。

高宗有疾,沒有生育能力,膝下只有兩個養子,如此隱晦的話題岳飛也不避諱。再者,古往今來,有軍權將軍都應儘量避免皇子廢立之事,以顯示自身清白,岳飛倒好,管起皇帝的家事來了。結果就是君臣不合,岳飛一氣之下,又辭官不幹了。

居功自傲,殊不知,正是這名聲要了自己的命。

想要飛黃騰達,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能力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做人要分清局勢,更要考慮周全,切不可爭頭冒尖,譽滿天下福兮禍兮。也正是岳飛的結局給了韓世忠警告,最終他解甲歸田,避免了風波亭的慘劇再一次上演。

即使身懷濟世救民之才,沒有伯樂也是枉然,有人會使你前途無量,也有人會讓你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