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伯父黃傑將軍詩抄:戌南天門

戌南天門

1933年春任陸軍第二師師長率部北上對日作戰

千軍萬馬抗頑強,血戰兼旬兩陣閒。

拂曉朔風吹甲冑,深宵冷月照刀環。

荒村落落空行跡,敵壘森森據古關。

莫道四山春未暖,夕陽猶自上酡顏。

作者及創作背景:黃傑,湖南長沙人,1903-1996年,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著名抗日將領,系筆者堂伯。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劃皇姑屯事變,蓄意製造並發動侵華戰爭,繼而佔領東北三省。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為進一步擴大侵華成果,覬覦更加廣闊的中國國土,再次侵略山海關和熱河,北平、天津等我國政治經濟要地直接暴露在日本侵略者威脅之下。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中將師長黃傑,奉命率第二師在河南洛陽集中,用火車運往河北通州,隨即晝夜兼程向北京密雲前進,到達後加入徐廷瑤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守備黃土梁、南天門一帶陣地。其中南天門是長城的一段,在八達嶺的西邊,石峽關的南邊,延慶、昌平、懷來三縣交界處。黃傑奉令戌守在此。

先伯父黃傑將軍詩抄:戌南天門

南天門作證:1933年春這場浴血奮鬥的長城抗戰。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大意是:千軍萬馬抗擊著日本侵略者,敵我雙方血戰20多天後現在暫時息兵。拂曉的冷風吹動軍人的甲冑,深夜的冷月照著將士的刀柄。長城南天門一帶荒野無人一派淒涼,敵人的營壘像森林一樣密密麻麻地佔據古關口。雖說四面山巒還看不到春開花暖,但西下的夕陽灑滿酡紅的顏色。

詩人作為1924年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過去七年經歷了東征、北伐等戰爭,養成了職業軍人的習慣,更是培養了對國家無限忠誠。此時,作為一名軍人他面前的現實是,長城這樣一個國家主權標誌性的地方卻遭遇了日本侵略者豪強入侵,他必然思緒萬千,心中滿是屈辱與悲憤,千百年來高適、王昌齡等邊塞詩人一一在他眼前晃過。他一定想起了先哲們寫過的那些氣貫長虹、名垂古今的愛國詩詞,如杜甫《遣興》“朔風飄胡雁,慘澹帶砂礫”,柳宗元《詠荊軻》“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他一定也想起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和“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城人未還”,也想起了蘇軾“青驪渡河水,俠氣動刀環”。屈辱、憤怒、抗爭等各種情緒在他心中翻滾,與將士們一起浴血奮戰、拒日本侵略者於關外的決心更加堅定,在這種高亢的情緒中,詩人上馬殺敵之餘,揮筆留下了這首《戌南天門》,其中“拂曉朔風吹甲冑,深宵冷月照刀環”成為全詩詩眼,深得我國邊塞詩詞影響,堪稱邊塞詩新的經典。

先伯父黃傑將軍詩抄:戌南天門

第二師師長黃傑和第二十五師師長在長城抗戰中合影。

當然,全詩充滿抗戰必勝的革命爛漫主義精神,讓人肅然起敬。儘管敵人氣焰囂張、實力強大,但詩人對贏得戰爭勝利滿懷信心,雖然初春時節充滿寒氣,朔風和冷月依舊是這個時節的主色調,但夕陽的酡紅,是如此燦爛和溫暖,而且既然料峭春來,寒冬的尾巴必將過去,抗戰一定勝利。實際上正是這種抗戰必勝的信心,捨身成仁的大義,使得1933年春的長城抗戰成為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後中國軍隊最成功的戰例,在軍長徐廷瑤的指揮下,黃傑任師長的第二師關鱗徵任師長的第二十五師長密切配合、並肩戰鬥,給予敵人最頑強的抵抗,極大地提振中國軍民的抗戰信心。

先伯父黃傑將軍詩抄:戌南天門

上馬殺敵下馬寫詩,黃傑(達雲)將軍所著詩詞集《澹園隨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