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对于中国古代,古来就有 " 京官难做 " 的说法。大宋京官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大约每日在京的官员都要早朝的,这种体制自秦汉之后就一直沿用,民间称之为 " 朝王 "(朝见皇上),官方称呼为 " 朝会 "。

每日清晨,百官都会早于皇上到大殿外等候。这个时候他们先要做的,就是相互作揖问候,然后会大体排班,依次等候。这个叫做 " 叙班 "。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我们常从戏文或电视中会听到 " 三班 " 朝臣这个称呼,何为三班呢?

其实,在大殿外等候也是有次序的。供奉官在前,为第一班;一品官紧随其后,为第二班;其它文武最后,为第三班。" 三班 "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只有供奉班为横列,其他依次随后为纵列。

供奉官:其官名沿用唐制,是指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唐代指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中书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通事舍人、补阙、拾遗等官。宋时还分内、外供奉官,这类官员的品阶不一定高,如也有八品或从八品的。

当皇帝登上宝座之后,就会有司礼宦官或官员高呼 " 百官进殿 " 或众 " 众臣早朝 "。之后,三班鱼贯而入。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进殿之后,供奉官仍然在前,为横排;一品官随后,其他官员次之,但都为纵列。然后以碎步(小跑)前趋至御阶前。

当吏官喊 " 拜 " 后,百官则先行跪拜礼,三呼 " 万岁 ",舞蹈 "。然后分两列立于大殿两厢,次序还如前。参拜完毕后,供奉官分东西两班为首而立,还要相互作揖。

" 舞蹈 " 应特指一种非常繁杂的拜礼,可能是非常好看,有如跳舞一般吧。只是在正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如遇大朝(逢初一、十五为大朝)或庆贺(如皇帝、太后寿辰等)还要二舞、三舞,也会有礼乐依仗等。

下面当然是 "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 了。宋时的早朝叫 " 立班 " 或 " 立朝 ",顾名思义,是全程要站立的。如果无事或太多的事还好,如果事太多,官员也是够累的,至少那些上了年纪的大臣是吃不消的。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退朝时,也是分为三班依次而退。供奉官是要等百官全部出殿后才能走。

接下下,除皇帝要召见的大臣,其他人是不是可以去衙门上班了?

拜了皇帝之后,除供奉官之外,百官在正式上班前还要去拜宰相。宋朝宰相办公地点在中书省,百官都要到这里来拜见。

各部、司凡长官率及以下的官员来到中书省后,待中书省吏人高喊一声 " 屈躬 ",即以小碎步趋前进入。宰相当然也是有礼貌的,要向拜者答礼。

宰相向来者作揖并上茶水。然后,司仪再高唱 " 屈揖 ",来者即屈身还揖。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有待制以上衔名的高级官员来见,则吏人只传 " 请某官 ",更不行屈揖之礼,而直到会见结束前还不断上茶。礼毕之后就可以开始办公了。

这种常规的拜会,有时可能时间会长一点,如需要宰相解决或协调事情等。宰相会在办公室设置座位,前来拜会的如果为升职官员(京官)则会给其让坐,若为京官以下官员则都是站立。

皇帝在后殿接见臣僚,凡有待制以上衔名的官员都自报官职姓名,并行拜舞之礼;其余众官则但行拜见礼,既不自报官职姓名,也不舞蹈。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百官在中书省见宰相礼仪较简,略显得受到尊重,这是表示同为朝廷官员的身份是平等的;在皇帝面前则礼仪较繁,身份略显得低微,这是根据礼制规定而降低等次的做法。

这些也只是大概,事实上,宋朝的官员每日要行的礼节也远不止这些

大约在这些 " 繁文缛节 " 过后,就可以开始正式办公了。年纪轻的官员还行,对于上了年纪的官员,等到坐到办公桌旁后,想象肯定是已经累了个半死,他们一天还能做多少事?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宋时的在京城官员很多也是在日子。沈在其实《梦溪笔谈》中记载,当时的校书官是这样工作的: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每日校书时,翻开某一页,然后认为哪个字不对,将这个字划个圈,然后在旁边写上要改正的字。接下来就是喝茶、聊天,什么也不做。这一天就这样过了。

宋朝京官的一天就是这样度过的。

宋承唐制,但宋朝在唐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只是有增无减。如果通读《宋史》,你会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吏制部门过多,固然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稳固,但其办事效率非常低;二是礼仪繁杂,每日光是行礼就要花去很多的时间。

在宋朝当个京官有多累?拜完皇帝还要拜宰相,折腾一天累个半死。


现在你能明白了吧,在古代当个京官也确实不易啊!

总体感觉就一个字: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