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被殺後大刀王五的歸宿

王正誼(1844年—1900年)京師武林名俠。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了,但社會上的矛盾仍十分尖銳,小的治安事件層出不窮。所以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北京的鏢局如雨後春筍,那時候有八大鏢局,以會友鏢為首,會友鏢局的鏢路跟外埠分號遍佈了半個中國。名聲遠揚的大刀王五有個源順鏢局,源順鏢局其實是個小鏢局,也就是四五十人,但它影響很大,我稱大刀王五為“鏢界的楷模”。

譚嗣同被殺後大刀王五的歸宿


王五很有愛國情懷,他支持戊戌變法,和譚嗣同是好哥們,他傾心教給譚嗣同各種武藝和刀法。戊戌變法失敗後,王五多次勸告譚嗣同逃命但被拒絕。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為了激勵更多的愛國者的救國之心和自己變法的決心,他決定捨生求死,放棄逃跑的機會,甘願被捕。王五焦急萬分,又四處奔走買通獄中人員,聯繫武林豪傑去救獄中的譚嗣同,但譚嗣同一心求死拒絕了王五的營救。當譚嗣同被砍頭那天王五手持大刀去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準備劫法場,因刑場有重兵層層把守,戒備森嚴,他根本無法下手只好放棄。那麼營救失敗後的大刀王五後來去了哪裡了呢?

譚嗣同被殺後大刀王五的歸宿


關於王五去哪裡有種說法是在北京淪陷以後,德軍要求清朝官府交出大刀王五,就在城破一個月之後,官兵闖入王五的家,王五早有預料,端坐在椅子上沒有反抗,官兵把他帶到德軍司令部,最後王五被槍殺了。不僅如此,侵略者還將王五的頭顱砍下來,掛在城門樓示眾。天津著名拳師霍元甲聽說這件事後,連夜就把王五的頭顱取了下來,送給了王五的家人,把他的頭顱和屍體縫合在一起,按照回族人的風俗,加以安葬。

譚嗣同被殺後大刀王五的歸宿


王五英雄一生,但是最終卻死在了洋人手裡,王五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一輩子以信義為重,也正因此他才得以名揚後世,反觀清政府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只知溜鬚拍馬,面對國恥家仇絲毫不放在心上,慈禧甚至喊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無恥宣言。歷史自有公道,是非善惡都逃不過歷史的裁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