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鏢不喊滄州

原文源自微信公眾號“ 一言午馬 ”關注我們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中 國 忌 諱 》

歲月的腳步,已踏入現代文明之境,但在工作、生活諸多方面,我們卻經常聽到“忌諱”和“禁忌”的忠告,於是不得不在舉止言談中格外小心謹慎。這些忌諱或是歷史的傳承,成為約定俗成的規則;或是民間的沿襲,但在今天卻有了新的演變;或只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的獨守,卻於時移世易中,擴展成一種廣義的需求。


鏢 不 喊 滄 州

古代的鏢局,屬於一種民間的武力保安組織,受僱於人,長途護送貨物、銀錢,俗稱走鏢,走鏢人皆武術高強。我們看過電影《大刀王五》,他與譚嗣同為患難之交,堪稱一個熱血男兒。王五,真實姓名為王子斌,字正值,滄州人,少年時為滄州“盛興鏢局”總鏢頭李鳳崗之徒,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善使大刀,故名“大刀王五”。

1878年,王五在北京東珠市口西半壁街買下幾間房子,創辦了“源順鏢局”。

何為鏢不喊滄州


湘中古城湘潭在明、清時為全國著名藥都,商賈雲集,大宗貨物出進必須護鏢,故城中鏢局不少。一般來說,鏢局的建築較為簡單,除一些房子之外,主要還有練武廳和練武坪,供鏢師雨天和晴天操習武藝,以便在長途護送中確保錢、貨的安全。

走鏢人有藝高膽大者,在經過某地界時,往往大聲“喊鏢”,宣告××鏢局過境,以震懾劫鏢者。而劫鏢者,若執意來打劫,卻可以詢問走鏢人的姓名,但走鏢人不能問對方的姓名,這是江湖約定俗成的規矩。

也有例外的情況。因河北滄州素來武風盛烈,高手雲集,故江湖上有俗語:“鏢不喊滄州。”走鏢人過境,三緘其口,“喊鏢”會招來麻煩。

走鏢人出於行業的特點,還有很多禁忌:忌早出門、夜落宿。因押運的金錢、貨物是受人所託,若有閃失,按行規必須賠償,為避人趁天色昏暗而打劫,所以出行天必大亮,而住入旅店必須趕在天黑前。

多住熟悉的旅店,忌住生店,以免遭遇黑店。不管熟店、生店,夜晚都要留一人值班,以防不測。在途中,不隨意買東西充飢解渴,防人下毒,只用自帶的乾糧、茶水。

碰到半路前來劫鏢的,忌惡語叱喝,而是溫言好語勸其“讓道”,力陳江湖所倡導的“仁義”。對方執意不聽,走鏢人不得己才與之刀刃相見。但也要禁忌置人於死地,只要讓對方服軟、服輸就行了。

何為鏢不喊滄州


大刀王五於1891年夏,由北平押送三船白銀,水路由北平齊化門經通縣從運河去天津,王五站在第一條船的船頭。當船隊行至下河西時,遇到橫行於這一帶的“賽蛟龍”馳船前來挑釁,王五很禮貌地請其高抬貴手,“賽蛟龍”說:“掌櫃的,你看我手中的槍如何?如若你能勝我一招,那就各不相擾。”王五無奈,提刀迎戰。“在槍尖離胸寸許時,王五用大刀猛力撩開,把‘賽蛟龍’震得虎口發麻。‘賽蛟龍’正想抽槍變招,王王卻先他急換招勢,一刀劈在‘賽蛟龍’左臂上。‘賽蛟龍’左臂痛得難忍,槍也脫出右手,眾強人嚇得面如土色。‘賽蛟龍’見王五並未乘勝直進,再看左臂,也並未砍傷,心想:王五真乃俠義之士,左臂是被對方刀背克了一下……”王五的大度、容忍及武藝高強,令對方欽服,而且表示:“今後有插貴鏢局旗的船隻通過,我‘賽蛟龍’當盡力保護”(周簡段《神州軼聞錄》)。

在近代的武林中,出身於武風極盛的湖南慈利縣的杜心武,早年亦是鏢師出身。他加入同盟會後,做了孫中山的保鏢。他以高超的武藝、敏捷的身手,戳敗過不少企圖暗殺孫中山的陰謀,保護了革命領袖的安全。

還有武林高手李堯臣,十八歲進入北京“會友鏢局”,“充滿風險的走鏢生活,使他的功夫日益全面、精湛。因此,當時的京劇武生宗師楊小樓為演《安天會》(即《鬧天宮》),曾向他請教猴拳;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亦向他學劍術”(周簡段《神州軼聞錄》)。

更多內容,都在《中國忌諱》

何為鏢不喊滄州


策劃:雞佬弟

插畫:馬先生

原 創 “點 靚” 生 活 !

版權聲明:《一言午馬》公號所有漫畫形象,漫畫繪本,故事腳本,均屬一言午馬工作室原創開發。未經許可不得擅自用於商業用途!如需將原創內容用於商用,須徵得一言午馬工作室權利人的書面許可,並支付報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