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河北大俠大刀王五:義結譚嗣同,死後霍元甲親自爲其料理後事

眾所周知,清朝末年中國社會動盪、朝局不穩,並且屢屢受列強欺凌而無力反抗。當時的有識之士都號召國家變法以求富強,這其中以公車上書為最大規模事件。公車上書之後銳意改革的光緒皇帝主張變法,並且重用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可無奈的是光緒帝受慈禧掌控,其權力並不足以支持此次維新運動,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結果是,譚嗣同等六人慷慨赴死,為國捐軀,史稱“戊戌六君子”。

清末河北大俠大刀王五:義結譚嗣同,死後霍元甲親自為其料理後事

在譚嗣同死後,卻有一民間義士多次組織暗殺活動意圖為譚嗣同復仇,但是最終失敗,此人就是清朝末年文明河北的武林中人大刀王五!可是王五為什麼要為譚嗣同復仇呢?並且為此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要從譚嗣同在世時說起了。

清末河北大俠大刀王五:義結譚嗣同,死後霍元甲親自為其料理後事

王五原名王正誼,是河北滄州人。早年拜著名武師李鳳崗為師,師門裡排行第五,並且以刀法見長,所以人送外號“大刀王五”。王五此人俠肝義膽,德義高尚,廣泛被當時武林內外的人士稱頌。其有感於國家危難,十分支持朝廷實行的變法政策,深感只有變法才有未來。並且也因此結實了譚嗣同,王五很佩服譚的為人和政治理想。雖然他當時以五十多歲,卻仍然堅持與譚嗣同兄弟相稱。而且還時常傳授譚嗣同刀劍武藝,二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清末河北大俠大刀王五:義結譚嗣同,死後霍元甲親自為其料理後事

1989年百日維新失敗,王五權譚嗣同出逃,可是譚已報死志。後被捕入獄後,王五曾買通獄吏,並且廣泛聯絡武林同道希望將譚救出,可是也被譚嗣同一口回絕了。六君子被處死之後,王五悲痛欲絕,決心為譚報仇雪恨。但是畢竟出身武林沒有政治軍事基礎、多次刺殺活動均以失敗告終,到最後行跡敗漏。清政府派兵將王五等人圍困在北京順源鏢局,王五與同道終因寡不敵眾被捕。

清末河北大俠大刀王五:義結譚嗣同,死後霍元甲親自為其料理後事

王五被捕之後很快就遭處斬,清政府為震懾其他有志於革命的志士,便將王五頭顱割下懸掛在城門上。一時民眾義憤填膺,卻都敢怒不敢言。一代大俠為國身死卻被如此凌辱,實在是世所罕聞。消息傳到天津,當時的津門大俠霍元甲聽說之後馬上動身進京。進京之後趁夜色將王五頭顱偷偷取下,又將王五安葬完畢。到此為止大刀王五在身死時候才算落葉歸根。也多虧霍元甲出手相助,不然尚不知王五頭顱還要被懸掛多久。所以說,國難當頭,我們民族從來不少義士,譚嗣同是如此,王五與霍元甲亦是如此。這正是我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根源所在,只要有這樣的精神在,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人在,我們就會有希望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