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思考:粮食财富化,发展生态化,经营链式化

一、疫情的扩散对物资储备提出了严峻考验

近日,笔者从《今日头条》看到一则惊人的消息:

疫情可能全球爆发…意大利超市抢购一空!除了意大利外,韩国在抢超市,日本在抢超市,新加坡也在抢超市,病毒所过之处,发达国家在抢购上没表现出更高的素质,只有保命本能!

疫情来临之时抢超市,几乎成了固定的程序,同时也对物资储备提出严峻考验。

除了抢超市外,口罩供应正经历惊险的过山车:

截至2月22日,我国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5477万只,比2月1日增长2.8倍,近20天以来累计生产口罩5.7亿只~目前,除西藏外有30个省区市都陆续新上了口罩生产线,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口罩生产线投产。

作为“高”消耗品,除掉“前线”需求,我们外出及复工的日常,学校复学两三亿学生的口罩需求储备,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字。

现在,日本,美国,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都出现疫情。这些国家成了潜在的买主。据说,全世界的口罩产量,中国目前至少已经占到2/3,全世界都等着中国的口罩供应。

口罩的生产对原材料同样提出了新的需求,并对口罩的原材料储备同样提出了考验。在中国大地,疫情还沒有完全退去,许多地方仍处于被隔离状况。这意味着,这些地方不但不能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原料供应,而且还要消耗原有的物资储备。在国际上同样面临新的考验。有些国家受疫情影响,人员隔离等原因,己经很难为中国国内产业提供原料供应了。

笔者相信,这些困难都将过去,但是疫情必然会给中国人民留下教训:必要的原材料储备与粮食储备,口罩储备同样重要。

二、疫情中的思考:为什么要“粮食(储备)财富化

最近,听有关方面透露,湖北省的某部门储粮可以满足湖北人民6个月的生活用粮。笔者听到这条消息,觉得储备量太不够了。现在才是开春,一年吃粮刚刚开始。假如说今年遇上天灾,粮食绝收,六个月的储粮是不是太少了?粮食储备怎么都得够吃三年才行。

可见,粮食储备以前是真的没有引起重视。

不过武汉疫情发生后,粮食储备还是引起了高层重视。最近,高层对粮食储备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健全储备体系,提升储备效能,切实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但是,粮食储备仅满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这个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粮价的偏低,粮仓的有限,收贮粮食资金安排的不足,还是限制了粮食的收购,农民的增收,提不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粮食危机仍然存在。

(笔者曾写了《粮食储备与财富积累》一文论述此问题)

为什么要做粮食储备财富化工作?因为粮食本身就是不可忽缺的财富。改变粮食的价值职能,从普通的农产品,变成财富(货币)替代物,可以起到储备货币的作用,从安排货币资金收购粮食,变成根据粮食储备情况发行货币,通过“粮食储备一质押融资”的组合模式,完成实物储备→货币发行的转变。一方面使粮食由实物生产,流通向储备的转变;另一方面,储备实物变成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变成人们实实在在可以积累的财富,藏富于民。这样一来,粮食生产的需求空间就会提升很多,为农业生产留出增长余地。也避免了“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

这就需要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念。听惯了“市场经济观念"的人们要完成这个转变是很难的。

现在,国际市场上又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是非洲蝗灾影响,在今年6月份是个关口,影响粮食生产。另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对粮食市场同样造成影响。在这严峻的形势下,笔者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

三、疫情中的思考之二:发展生态化将提到日程上来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下半场。

在中国将要打赢武汉疫情保卫战之际,新冠肺炎在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伊朗等国同时传染蔓延开来。现在对中国又产生了新的考验。东部沿海城市,如青岛,延边,上海等城市就明显感到了境外疫情输入性传播压力。

为了防范海外疫情输入,沿海城市除了加强对外海运,民航等管控外,不得不继续对社会进行疫情隔离。现在沿海城市正处于节后复工复产阶段,经营停摆的企业家们还在为人手短缺而不得不租车深入内地接人,现在还得为防控疫情隔离而苦恼,损失巨大。

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大城市本来因为聚集效应而给经济带来活力,如今却因聚集效应反而成为疫情扩大的推手。在疫情中,人们对大城市究竟能对经济发展起多大作用进行深思。

现在乡村农业进入复苏阶段,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乡村,人们正走出家门,投入田间生产劳动。这种情况也会促使人们深度思考,在大城市中发展工业究竟值不值得。

(笔者曾写了《武汉疫情将对农村粮食生产及乡村经济布局发生深刻影响》论述这个问题)

现在,无论从人们的健康生活环境改善,还是提高工业经营效率,或者发展半工半农的粮食生产等需要,都需要经济重心向乡村转移,做到发展生态化。

四、疫情中的思考之三:经营链式化,架构城乡双向贸易圈

在这次全民抗击疫情中,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动员,八方支援武汉战疫情,表现了极高的整体合作效率,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比如火神山医院建设,就是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带来的高效典范。从施工图纸快速绘制,到医院的最后交付,只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在此期间,从施工队伍连夜进场,到各部件排队安装,从水,电,气,通讯等系统快速对接,到医务人员集结上岗,涉及设计,工程,技术,物流,机电,网络等多条供应链协同运作,表现了高度的协同与效率。

阿里巴巴与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在支援武汉战“疫”中也表现出了非凡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如阿里在武汉组织“前方指挥所"(笔者语),与各医院对接支援,在后方搭建采购平台,在全球快速采购医用物资,送达武汉前线,形成了高效的供应链。

这种从未端到终端,连接众多生产商,中间商与物流商于一体的供应链,为一个共同目标而统筹规划,多方协作,整体运行的经营方式,笔者把它叫做“全链经营"。全链经营的基础是环节控制。

在武汉战“疫"过程中,中国人的全链经营表现了高度的协作效率与组织能力。

笔者从“全链经营”中得到启示,如果把这种经营方式用于处理城乡贸易,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同样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架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业产业链,再架构从城市工厂车间到乡村农民家里的工业品供应链,双链合一,就能形成城乡双向贸易圈。再用全链经营,环节控制的管理方式,去疏通城乡交换渠道,形成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工业品由城市流向农村的双向(链)贸易圈。

这就是笔者所说的经营链式化。对于各顾各的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就是一种进步。

经营链式化,对农民而言,可以通过环节控制,节约农民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同时还可以用农民增加的收入提升购买力,从而更多地购入城市的工业品,解决城市企业销售困难,从而达到“一提(粮价)一控(控制各环节成本)双沟通(农产品与工业品)多储备(物资储备)”的全链经营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