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便祕這樣調理,不需要用開塞露

今天來了解下便秘,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很常見的問題,排除病理性的比

如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異常等都 是可以通過日常的飲食和營養內調解決的。

寶寶便秘這樣調理,不需要用開塞露

如何判斷寶寶確實是便秘了?

跟成人不同的是:判斷寶寶是否便秘不能看次數,比如純母乳的寶寶由於母乳好消化產生的殘渣少可能多天都不排便,但是排出來是正常的黃色稀糊狀,那就不是便秘,但有的孩子即使每天都有大便,但每次只拉很少一點,這也可能便秘了(因為更多的大便積聚在直腸沒有完全排出來)。

便秘應該是:便乾硬、排便困難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便秘,這是由於母乳富含可溶性的膳食纖維,加上母乳餵養的嬰幼兒腸道是以雙祈桿菌佔優勢,雙祈桿菌溶解母乳中的低聚糖產生短鏈脂肪酸,吸收很多水分,加上母乳的成份非常利於寶寶消化吸收,產生的食物殘渣少,所以純母乳寶寶大便偏稀,且次數較多,不容易出現便秘,如果母乳嬰兒出現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並非飲食因素。


便秘通常出現在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身上,或者在添加輔食後

“便秘與攢肚的區別”

攢肚期間,寶寶只是便便的次數減少,但是便便的性狀依然是稀糊狀。而如果是便秘,寶寶的便便就比較幹、硬,排出也困難,這是攢肚和便秘的最明顯區別。

此外,如果寶寶便秘,可能還會伴有睡眠不穩、食慾減退、便便時容易哭鬧、煩躁不安等,嚴重的便秘由於糞便堅硬擦傷了腸黏膜還會出現便中帶血,左下腹可觸及糞塊。而攢肚期間,寶寶的其他表現一切正常。
攢肚多發生在寶寶2~6個月,便秘卻在哪個階段都可能。


寶寶便秘這樣調理,不需要用開塞露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寶寶便秘?

1、6個月以上寶寶添加的輔食不均衡,精米麵、糕點或其他精細的高碳水化合物添加過多,而富含纖維的蔬果雜糧類過少;

2、對某種食物不耐受和消化不良也有可能出現便秘,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需要一樣一樣的加,每加一樣觀察三天,這三天內每天都需要加這個食物,如果沒有過敏、排便和食慾也都正常,再加新食物。如果發現多天不排便就可能是對新食物不耐受,那就先暫時不要吃了。

建議大家,前期用本子把寶寶每天吃的食物記錄下來,包括新食物種類和量,一旦出現,異常好做排查,觀察寶寶耐受情況,把容易便秘的食物去掉,便秘也容易好轉;

3、牛奶不耐受

如果嘗試了各種方法沒有明顯的改善,很可能就是奶的問題

便秘了應該怎麼辦?

我的調理建議是要從飲食調整,食療,理療,營養素多方面結合,儘可能恢復腸道蠕動,建立好的腸道微生態環境,只有從根本上改善腸道自身的功能,便秘問題自然而然就會好的。

1、飲食調整

開始吃輔食的寶寶如果出現便秘,應增加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比如水果(西梅、梨等),蔬菜(青菜、豌豆、西蘭花等),雜糧(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而精細的白米粥、糕點,高糖的香蕉、龍眼等應該少吃;


2、食療

食療方法有多種,考慮家長平時上班時間不多,就選一種最簡單最容易堅持的:沙棘籽油拌酸奶

方法是用自制的酸奶100克加入3~5毫升的沙棘籽油,攪拌至看不見油星,可以適當加點糖調味。

每天喝一次,酸奶可以替代部分其他奶,比如原來喝奶500毫升,現在酸奶喝100毫升,那麼其他奶只需喝400毫升。

這個方法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調整菌群,普通便秘只堅持用這一道食療也會有不錯的效果的。
3、營養素

果蔬纖維素、水蘇糖、沙棘籽油一起補充,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調整腸道菌群,滋潤腸道,修復黏膜有效改善便秘;

寶寶便秘這樣調理,不需要用開塞露

3、理療:做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方法是洗完澡後,取適量按摩油,於臍周逆時針左右手交替按摩,每次50-100次;

4、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餐後坐在便器上5分鐘或10分鐘(如果已經開始,並接受了如廁訓練),並且可以給予一點小獎勵。


寶寶便秘這樣調理,不需要用開塞露


大便中被腸道健康菌群敗解的纖維素等固體物體不足,就有可能造成寶寶便秘,因而預防便秘必須保證2個前提:

1、腸道菌群平衡;2、足夠的膳食纖維和水分。

媽媽不要輕易給寶寶下“便秘”“腹瀉”的定義,需要進行動態觀察,將寶寶排便頻率、顏色氣味等性狀以及排便時的狀態等情況綜合起來判斷。


最後說下,常見誤區 :

1、吃益生菌

有很多媽媽問怎麼吃了蔬菜水果益生菌都沒用?言下之意便秘就是因為蔬果吃少了缺乏益生菌導致的。

這是很多媽媽的誤解,其實遠不是這麼回事。便秘的原因有很多,飲食缺乏膳食纖維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這裡還有量的要求,而且益生菌對便秘也不是對症的營養素。

2、便秘不是病,沒關係,慢慢就好了

並不是這樣的!

如果積留在寶寶腸道的便便越多、時間越長,直腸黏膜從糞便中繼續吸收水分,使得大便乾結、變硬,導致排便愈發的痛苦和困難,甚至會導致肛門裂傷,進一步加重疼痛,導致兒童繼續憋便,引起糞便滯留的惡性循環!

所以。寶寶便秘了,一定要及時調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越長,產生的毒素就越多,它們會不斷被身體吸收,擾亂代謝,破壞腸道功能,影響食物營養吸收,阻礙孩子的生長髮育,長遠危害大。


營養師秀媽

倆寶媽媽,職業營養師、兒童健康管理師

專注科學餵養和寶寶疾病護理

媽媽懂營養,寶寶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