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創業落地,不在只停留在想法階段?


馬雲說:創業首先是做,想多了沒有用,光想不做那是烏托邦。

各位有書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共讀《不是誰都能創業》的最後一部分。我們將從公司註冊、辦公場所、團隊管理這三個角度,一起來看一下如何讓你的創業項目落地。


如何讓創業落地,不在只停留在想法階段?


01

如果你已經有了,被驗證過是可靠的創業項目,也組建了相應的創業團隊,那下一步就是公司註冊了。註冊公司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給公司起一個名字。

關於起名字,作者給了我們以下四點建議:

首先,儘量體現自己的經營範圍。秋葉老師3次創業項目分別叫"秋葉PPT""知識IP大本營""新媒體商學院",看到這些名字的時候,我相信你就已經知道了他的主要經營業務了。

第二,名字儘量好讀好記,不要出現生僻字。我們給公司起名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們,而不是考驗用戶的,一定不要為客戶瞭解我們設置障礙。

第三,名字朗朗上口,易傳播。這是個新媒體營銷盛行的年代,所以名字也要適宜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進行傳播推廣。

02

解決了名字問題,這只是完成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你還將要面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技術問題、銷售問題、團隊管理、現金流、成本管理等。

在支出部分,有一項佔據了大部分,它就是辦公場所的租金。為了節省開支,在剛剛起步階段,還沒有接到項目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辦公場所臨時的放在家中或宿舍當中。

慢慢的,當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也有了一定的盈餘時,可以考慮將辦公場所搬到產業園區或是創業孵化基地當中。尤其是孵化基地當中,不僅租金較低,而且關於創業的一些配套服務也非常齊全,還會不定期的組織一些關於創業的培訓或講座。

你不必因為辦公場地而自卑。美國很多500強企業,最初都是在車庫當中誕生的,比如谷歌,蘋果,亞馬遜,惠普,雅虎,youtube等等。


如何讓創業落地,不在只停留在想法階段?


辦公場所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辦公傢俱的問題,這裡面建議大家可以去兩個地方購買。

首先是,電腦大世界當中的傢俱廣場,它的一個優點就是價格要較傢俱城便宜很多,而且也可以送貨。

如果能接受二手傢俱,可以去二手傢俱市場。那裡的價格相較於新產品價格又會便宜很多,而且二手產品新舊程度不同,有時我們可以買到新度很好的傢俱。

03

一旦前期需要的公司資質以及辦公設備都準備齊全,項目團隊開始運轉,那麼關於團隊的管理問題,我們也必須開始重視了,這部分作者給了兩個小建議。

首先,儘量不要和員工坐在一個辦公室當中。創業初期,當團隊只有三五個人時,大家擠在一個小辦公室中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等公司上了正軌,有了一定規模,你一定要為自己留出一個私密的辦公空間。

如果你和員工坐在一個辦公室,你會不自在,員工也會不自在。你想象一下,當你忙時,如果員工很閒,你一定會生氣吧,心裡嘀咕這我花錢請你們,我幹活你們反而閒著,這時員工不得不表現出很忙的樣子。


如何讓創業落地,不在只停留在想法階段?


當你閒時,員工很忙,員工又會很氣憤,心想:老闆就會壓迫我們,我們這麼忙他卻沒事做,太可氣了,這時你為了不讓員工心理失衡,是不是也要逼迫自己假裝很忙呢?

第二,一定要設置"中層防火牆",並且保護中層。無論公司幾個人,一定要設置一箇中層作為你和員工之間的緩衝地帶。

日本的很多企業家在這一方面做的都非常好,他們基本很少批評自己的基層,他們只會當著基層的面,去批評自己的高層,讓他們知道企業是和基層站在一起的。他們留給基層員工的印象總是和藹可親的,這樣讓員工不至於對企業以及創始人有敵意,可以加強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

當然如果基層員工對中層產生不滿,也不可以去找總經理,總經理要學會保護自己的中層,更不要越過中層,直接與員工接觸。

讓中層按照制度去處理員工矛盾,不要插手。如果中層做的不好,可以私下溝通,事後補救,只有將中層培養起來,我們才能從繁雜的事務中脫身出來,將更多的心力放在更重要的決策思考與戰略制定上來。

我們本週的共讀到這裡就要結束了,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希望各位書友和我一樣,通過共讀這本書,對創業路上的那些事兒,有了更多的瞭解,感謝一路陪伴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