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古人謂“山南水北為之陽”,“南陽”之名即源於此。

從先秦至今,華夏曾多次出現“南陽”之名,春秋戰國時期至少有三個“南陽”先後而存,並對諸侯稱雄爭霸形勢影響深遠。秦立郡縣,後世循之千年。至南北朝時,縣設“南陽”之名,各地競湧,更有不下十處之多。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一、春秋晉之南陽

主要區域在今河南省濟源、焦作至新鄉獲嘉一帶。因在太行山南、黃河之北而得名。左傳》僖二十五年:晉於是啟南陽。周襄王十七年,翟君攻周,得晉文公重耳助,襄王以其有勤王之功,使畿內溫、原、陽樊、攢茅四邑賜晉,晉合四地稱之為“南陽”。馬融曰:晉地自朝歌北至中山為東陽,朝歌以南至軹為南陽。戰國屬魏。秦時,合河內而設河內郡,遂失“南陽”之名。河內修武有南陽城,至清而廢。唐李白《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雲:“君名仲卿,南陽人也。昔延陵知晉國之政,必分於韓”。韓仲卿,韓愈之父也。此南陽即為晉之南陽。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二、春秋齊之南陽

在今山東省泰山西南、汶河以北地區,以在泰山之陽而名。春秋屬魯,地近齊國,故為齊所奪。《公羊傳》閔公二年:高子將南陽之甲。戰國屬齊。《孟子·告子下》:遂有南陽。即此。《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願魏以聚大梁之下,願齊之試兵南陽”,司馬貞《索引》注曰:此南陽在齊之南界,莒之西。齊閔王十三年,趙、魏、韓、燕、楚五國約以伐齊,齊敗,南陽屬魯,後復歸齊。秦滅六國,此南陽不復。《孟子·告子下》曰:魯欲使慎子為將軍。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堯、舜之世。一戰勝齊,遂有南陽,然且不可。此南陽即為齊之南陽。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三、秦漢三國之南陽

核心區域在今河南省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夏初,境內鄧州為夏禹之都;商周時有申、鄧、謝等諸侯國。春秋屬楚,始都於此,設宛邑,築長城,亦為北之屏藩。屈原扣馬諫王、秦楚丹陽之戰皆於此。周赧王二十三年,秦將白起拔楚取宛,於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陽郡。秦末劉邦於此西進武關,直取咸陽。漢承秦制,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永始元年,王莽為新都侯,國南陽新野之都鄉。光武帝劉秀起兵於此,成就帝業,遂有“南都”、“帝鄉”之稱,商冠海內,富甲天下。漢末,諸葛亮躬耕南陽郡治宛城之西臥龍崗,蒙劉備三顧遂有“三分天下”之草廬對策。後值魏武臨漢,隋楊肇基,此“南陽”之獨盛名,綿延至今二千餘年,不斷傳承賡續。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庚子夜讀】南國是式,宣於四方——古時“南陽”地名廣(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