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为何难以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可以说在古代封侯拜将是每个热血男儿向往不已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征战无数,早早拜将,终其一生却与封侯无缘。他就是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战功赫赫,却一辈子没有被封为列候,“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和冯唐常常被后世诗人拿来当做怀才不遇的例子,那么李广之所以没被封侯真的仅仅是统治者的失误吗?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以封侯?

我们先来大体了解一下李广。

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骨子里就有名将基因),最初是在汉文帝时期因军功升至汉中郎(还不是将军)。后随汉文帝出行,常常冲锋陷阵勇猛异常,汉文帝曾感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flag立的...)。到了景帝时期,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后又被调任上郡等地太守抗击匈奴,多有军功。李广真正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在汉武帝时期,特别是在镇守边郡与匈奴作战方面,多次击溃匈奴来犯,被匈奴称之为“飞将军”。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以封侯?

从上面看,李广也多有功勋,为何一直没有被汉武帝封侯呢?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欢迎补充指正:

1、生不逢时

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在军中崭露头角,在景帝时期在平定七国之乱、抵御匈奴等方面多有功勋。但文景时期西汉仍是以休养生息为主,像李广这种要以军功换列候的将军是很难通过战争升级自己的,也难怪汉文帝会感叹李广生不逢时,放言他如果生在汉高祖刘邦那个年代一定会混上个万户侯。

2、命途多舛

既然生不逢时,那没关系,李广能熬啊,好不容易熬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富强了,皇帝也有开疆拓土的欲望,李广也在军中混出威望了。这一切好像都为李广的封侯之路做好了准备。但是厄运又来了,李广好像不适合领兵主动出击,更适合守城御敌,或者说平时打小仗如狼似虎,一到关键时刻就阴沟里翻船。

依据是什么呢?李广曾历任七个郡的太守,守得是滴水不露,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是从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一直到李广自杀,李广多次跟随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但鲜有斩获。西汉当时是以杀敌数来计军功的,也不知老天是不是故意跟他过不去,每次卫青霍去病都大败敌军全胜而返,李广经常是无所得。甚至李广参与的最后一次漠北之战,汉军三路北上,卫青霍去病两路大军打得风生水起直捣匈奴王庭,而在这种顺风局李广这一路竟然迷路了,最后自杀谢罪...

3、性格使然

李广虽然英勇善战,但却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将领。让他主动找匈奴决战就不说了(八成又是迷路)。人人都夸赞他爱兵如子,在军队里面与上下级和普通的士兵关系都十分融洽。这本来是好事,但李广对部下有些过于宽松,以至于军纪散漫;

有些个人英雄主义(也可能是拍马屁),任上郡太守时匈奴大举入侵,就因为三个匈奴人射伤了皇帝派来的一个宦官,

就带领一百人孤军深入去射杀这三个人,最后遇到了匈奴主力差点被俘。身为主帅,因为自己的鲁莽差点累及三军,这也是李广打了半辈子的仗,到头来还得跟着年轻人混的原因,就这样皇帝敢放心大胆地让他独自领兵打匈奴?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以封侯?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个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大家一观即可。李广也曾纳闷自己为什么无法封侯,于是向星象家王朔请教,王朔问他最后悔的事是什么,李广回答是他诱骗反叛的羌人投降,然后又反悔杀掉了他们。王朔: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认为李广封不了后是因为杀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