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到“陪讀”的隊伍中,可陪讀絕非簡單事情。

有些家長確實陪在孩子身邊,但盯著手機的時間遠多於看著孩子的時間。

有些家長卻緊緊盯著孩子,毫不放鬆,逼得孩子喘不過氣。

現在的“陪讀”,是為了將來的“不陪”。小學階段,家長“陪讀”不是形式主義,而是抓好習慣!

寫作業前有“三問”

要是讓孩子一回家就坐下來寫作業,孩子肯定做不到。

畢竟學了一整天,孩子已經很累了,只想好好休息和玩耍。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恢復精力完成學習,家長應該抽時間和孩子簡單地聊一聊

這樣做既能幫助孩子放鬆,又能讓孩子做好寫作業前的準備。

第一問:今天都學了哪些知識?

孩子對於課堂的記憶是短暫的,可能放學前已經忘了今天學了什麼,所以在寫作業前要重新回顧。

通過提問幫助孩子梳理新學的知識,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

如果發現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結合書本幫助孩子加深理解。

第二問:覺得今天哪一科的作業最難?

寫作業也是有技巧的,應該把難的、多的作業先做,簡單的、少的放在後面。

孩子畢竟還不懂得如何規劃學習,家長就要有意識幫助孩子安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問:課本、作業本、學習用具都準備好了嗎?

告訴孩子,寫作業是有儀式感的。

寫作業前,將課本和作業本都準備好,將學習用具都擺放整齊,之後就不會為了找東西而打斷學習。

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督促作業有“三看”

寫作業慢騰騰,太磨蹭,不專心,幾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

不管家長怎麼說,如何管,孩子的壞毛病始終改不過來,讓家長非常發愁。

其實,家長該如何督促孩子寫作業,也是一門學問。

不能不顧不管,也不能管得太過,最正確的方式是:家長做好“旁觀者”。

看孩子的專注程度。

心理學上有一個“100%理論”,是說如果父母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父母有80%不做,孩子就能做好80%。

為了避免孩子太依賴父母,我們不能過度干預。

當孩子專注於學習時,不要打擾他;當孩子開始分神時,要提醒孩子集中精神。

以鼓勵為主,適當提醒,孩子會學得更愉悅。

看孩子的寫字姿勢。

低年級是孩子形成寫字姿勢的時候,每次寫作業前,家長最好強調一遍寫字姿勢。

發現孩子趴著學習時要及時矯正,避免孩子養成壞習慣。

看孩子的做題習慣。

很多孩子寫作業慢,不僅是因為磨蹭,也有可能是追求完美的“橡皮綜合症”。

要多關注孩子平時學習的習慣,及時指出他的問題並加以指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檢查作業有“三不”

負責任的家長,在每次孩子做完作業後都會給他檢查作業。

然而每次檢查都在刷新家長的承受底線,孩子錯漏百出的作業,總是讓家長哭笑不得。

所以家長往往有這兩個困惑:

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檢查作業?

發現錯誤後,我要如何幫他訂正?

檢查作業有“三不”,比起直接代勞,家長的引導更為重要。

不要指出具體的錯誤。

檢查作業應該儘早,趁著孩子剛寫完作業還有記憶,就要幫他查漏補缺,鞏固知識。

但不能直接指出錯誤,要培養孩子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指出大概的範圍,讓孩子再次複習後自己找出問題,並加以改正。

不要直接幫助他改錯。

家長幫助孩子改錯,就是掩蓋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該不懂的還是不懂。

如果孩子確實不會,家長做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一味地打擊孩子。

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如果父母習慣了打擊與打罵,只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與動力。

比起打擊,鼓勵更重要。

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都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與稱讚的事。

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提醒學習有“三多”

經常有老師強調“5+2=0”這種現象。

是指孩子在校學習5天,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收穫了好習慣,沒想到回家2天,就全都丟光了。

家庭教育不給力,學校教育再用力也沒用。

孩子的成才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特別是在學習這件事上,父母越花心思,孩子學得越順利。

多提醒孩子明確目標。

小孩子其實沒有學習興趣,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所以他們學得很麻木,成績也很差。

我們能給孩子打下最好的學習基礎,就是讓他帶著目的和目標來學習。

剛開始時我們可以設置外部動力,通過獎勵,讓孩子達成學業進步的目標。

然後再逐步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讓他知道是為了自己、為了未來而努力讀書,發展孩子對於學習的內部動力。

多提醒孩子預習複習。

學習過程中兩個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是: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

光聽課是沒用的,孩子一定要帶著問題聽課,才能聽得懂;課後及時複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多提醒孩子勞逸結合。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常常因為怕吃苦而想放棄。

為了改變孩子這種消極的心態,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勞逸結合。

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真正學有所成。

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陪伴教育有“三到”

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先生說過:家庭教育有三個關鍵——陪伴、閱讀、習慣。

其中,陪伴排在首位。

有了陪伴,孩子才能在親子閱讀中獲益匪淺;

有了陪伴,孩子才能在督促下更好養成習慣。

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該如何陪伴,無非做好“三到”:

第一到:口到。

愛孩子,是需要表達出來的,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有研究發現,大方表達愛的家庭,親子關係會更和睦、更緊密。

孩子還小,我們不能指望他百分百理解我們的意思,所以該說的話要大方說出來,該提的要求要具體明確地提出來。

不要怪孩子做不到,有時候是我們沒說清楚。

第二到:身到。

當然,教育孩子不能靠一味的說教。苦口婆心的說教,始終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追求夢想的,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陪伴孩子不是說說而已,率先垂範才是最好的教育。

第三到:心到。

董卿說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金錢與物質,只是父母簡單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交流。

孩子最信任的就是父母,我們也要給孩子最有價值的教育,做孩子最好的良師益友。

寫在最後: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每個家長都要明白,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之所以陪讀,就是為了儘早給孩子打好所有好習慣,做到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不斷的訓練;

一個優秀孩子的出現,需要整個家庭的奮力託舉。

家長們,好好地陪陪孩子吧,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喜歡本文,記得文末右下角為小E點亮

家長“陪讀”就是“抓習慣”!

哦,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養成好習慣!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