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時生活如此落魄,為何不吃羊肉充飢?

一提到蘇武,我們不禁能想到“蘇武牧羊”這個成語,會想起蘇武在匈奴境內十九年坎坷不屈的人生經歷,蘇武之所以能夠為後世所銘記,也完全在於他不畏強暴的高尚節操。

漢武帝時期,漢朝和匈奴之間衝突不斷,為了更好的交流和偵查敵國,雙方互派使臣來往,蘇武遂奉命出使匈奴,結果卻被匈奴方面強行扣留,並要求蘇武歸順匈奴。

蘇武牧羊時生活如此落魄,為何不吃羊肉充飢?

由於蘇武性格堅毅,寧死不降,所以匈奴單于一氣之下,將他發配到了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的嚴寒之地,並不給他糧食供應,讓他自己解決吃喝拉撒問題。但同時又給他上百隻羊令其放牧,單于的目的十分明顯,就是想給蘇武個下馬威,在飢寒交迫的環境中迫使他屈服於匈奴,如果蘇武把羊給吃掉,那麼就表示了對匈奴的歸服,也失掉了漢人的氣節,如果不吃就面臨著餓死的境地。

蘇武牧羊時生活如此落魄,為何不吃羊肉充飢?

雖然匈奴單于想以此來屈服蘇武,但是蘇武卻並不為之所動,他被放逐到貝加爾湖後,依然堅強的和艱苦生活作鬥爭,沒有糧食吃,他就學習當地百姓捕魚打獵為食,博取野獸皮毛為衣抵禦嚴寒,甚至還挖老鼠洞裡的糧食充飢,蘇武的傲骨令匈奴人刮目相看。

過了幾年後,單于的弟弟於靬王遷徙到北海放牧,見到了生存能力頑強的蘇武,認為蘇武是個人才,便十分器重蘇武,給他送來了衣服被褥和糧食酒水,以換取蘇武教會匈奴人漢人結網和紡制的手藝,這是蘇武命運的轉折,於是蘇武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至始元六年,蘇武重新回到了漢朝,漢宣帝得知了他的個人事蹟十分感動,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武牧羊時生活如此落魄,為何不吃羊肉充飢?

所以,蘇武牧羊時生活如此落魄,之所以不吃羊肉充飢:

一是因為史料缺乏,沒有論證蘇武吃過羊的證明,通過口口相傳人們只知道蘇武的磨難和不屈情懷。

二是沒有羊肉,但是有替代羊肉的食物,像貝加爾湖畔水陸動物很多,自己打漁捕獵一樣餓不著。

三是蘇武的例子,有很強的政治渲染教化的意味在裡面,是封建皇權統治的一種手段,所以也可能會有一定的誇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