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勵精圖治,對內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對外總結前朝的經驗教訓,制定了睦鄰政策。自元末以來,因長期戰亂,“四方遐遠,信好不通”,所以朱元璋建國伊始,就屢屢遣使四出,詔諭“僻在遠方”的國家,欲宣揚國威,重修與各國的友好關係,招致各國來朝,“諸番國遣使來朝,一皆遇之以誠”。

明初,埃米爾·帖木兒在中亞建立了帖木兒帝國。因他娶了成吉思汗家族卡贊汗的女兒、忽辛艾米爾的遺孀為後,所以在《明史》、《明實錄》中被稱為“駙馬帖木兒”。帖木兒帝國的首都設於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明朝便稱其為撒馬爾罕。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派遣使節詔諭撒馬爾罕,但對使節的姓名和出使情況缺乏記載。

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再次派出使團出使西域,史料詳細記載了此次的出使人員,包括主事寬徹、御史韓敬、評事唐鉦等,出使目的地是哈梅里、別失八里和撒馬爾罕。但是行至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寬徹就被其王黑的兒火者扣留,韓敬和唐鉦還朝,未再西行。別失八里是察哈臺後裔於1307年建立的西域大國,東到火州,西抵撒馬爾罕,南銜于闐,北連瓦剌,因建都於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而得名。

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派兵科給事中傅安、御史姚臣、中官劉惟等攜帶信函珍寶,率領一千五百人的龐大使團前往中亞帖木兒。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傅安,字志道,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初任縣吏,後任四夷館通事、舍人、鴻臚寺序班,洪武二十七年(1394)升任兵科給事中。四夷館是明朝中央政府專事翻譯邊疆民族和鄰國語言文字的機構,鴻臚寺是負責外交禮儀的部門。傅安在這兩處任職多年,通曉外族語言和風俗習慣,這是其出使西域中亞的有利條件。

傅安一行由肅州出玉門關,經哈密、吐魯番、別失八里,穿伊犁河谷到達撒馬爾罕。歷經長途跋涉終於到達目的地的傅安一行沒有想到,在這曠日持久的漫長征旅中,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帖木兒對明朝的態度已起了明顯的變化。雖然在他們登上征程之初,撒馬爾罕的貢馬曾“一歲再至,以千計”,但此後帖木兒卻再也沒有派出貢使,斷絕了與明朝的關係。這一突變是有直接原因的。此前,帖木兒一直忙於四處征戰,無暇東顧,故卑詞厚幣求好於明,實非心悅誠服。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14世紀80年代,帖木兒先後征服了波斯、花刺子模等國。90年代,又入侵伊拉克、俄羅斯,還三次大舉進攻欽察汗國(即金帳汗國,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封地),並攻入印度,焚燬了德里。將西起幼發拉底河、東至錫爾河和印度德里、北達高加索、南抵波斯灣的廣大地區都置於其武力控制之下。最初,由於明朝剛剛驅逐蒙古,兵威盛況,遠播漠北,帖木兒不敢攖其鋒芒,所以表現得很恭順,不但稱臣納貢,還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遣使至南京朝覲。但隨著勢力逐漸壯大,對外擴張節節勝利,帖木兒不甘於對明朝的臣服,一直想找機會擺脫現狀。

傅安等人到達撒馬爾罕時,帖木兒剛剛攻佔了欽察汗國,凱旋歸來。西征初勝的帖木兒,氣勢強盛,“驕倨不順命,謂中國去我遠,天子何如我何也”,“負固不服”。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雖然傅安等明朝使節對帖木兒“反覆開諭,陳辭慷慨”,帖木兒卻無視傅安等人的勸諭,還扣留了正使傅安。撒馬爾罕與明朝自洪武二十年(1387)建立起的朝貢外交隨之暫停。傅安這一留就是漫長的十三年。

雖然被困於帖木兒帝國,但傅安並沒有一蹶不振,他不忘加強明朝與西域各國外交聯繫的使命。帖木兒為了誘降傅安為他所用,令人引導傅安“遍歷諸國數萬裡,以誇其國廣大”,先後到達今天伊朗的大不里士、伊斯法罕以及阿富汗的赫拉特,炫耀帝國功績,企圖以此來震懾明使。但傅安秉持民族氣節,不忘外交使命,面對帖木兒的威逼利誘,仍然不為所動。還利用巡視各地的契機,熟悉地形,瞭解各地風土人情,加深了對西域部分地區的瞭解。這為後來傅安及其他明朝使節出使西域提供了重要信息。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帖木兒

永樂二年(1404),帖木兒在撒馬爾罕召集“蒙古大會”,宣誓“反明覆元”,率兵二十萬,號稱八十萬。永樂三年(1405),帖木兒率軍“假道別失八里”東征。明廷得到消息後,派遣甘肅總兵官宋晟“練士馬、謹斥堠、計糧儲”,加強防備。然而,是年冬天,大軍行至兀答剌兒(今哈薩克斯坦奇穆肯市)時,帖木兒染病過世,遠征化作泡影,帖木兒帝國向東擴張的計劃隨之擱淺。

帖木兒過世之後,帝國因其子侄兒孫爭奪王位而陷於內戰。永樂五年(1407),帖木兒之孫哈里繼位,改變了武力東征明朝的計劃,遣使與大明修好,還派使臣虎歹達等護送傅安一行還國,並嚮明朝進貢。滯留其國十三年之久的傅安等人得以回國。“初安之使西域也,方壯齡。比歸,鬚眉盡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監劉惟俱物故。官軍千五百人,而生還者十有七人而已”。當年意氣風發地出使西域,不曾想回來時卻是蒼顏白髮,埋骨異域者更是數不勝數。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明成祖朱棣

傅安回國,明朝已經換了兩任皇帝。他向在位的明成祖報告了帖木兒帝國的相關情況,使明朝對帖木兒帝國的政局有了明確認識,“野心家”帖木兒已去世,繼任的哈里有意與明朝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根據傅安傳達的信息,明成祖“遣指揮白阿兒忻臺等往祭故王,而賜新王及部落銀幣”,使得明朝與撒馬爾罕之間以“朝貢”方式進行的外交得以繼續。

歸國後的傅安改任禮科給事中。在異邦受盡磨難的傅安,本可以在回國後過上安定平靜的生活。但明成祖在選擇遣使西域人選時,考慮到傅安熟悉出使西域沿線地形,且對西域諸國的政局形勢和風土人情也有所瞭解,縱使歸來時“鬚眉盡白”,但仍是出使西域的不二人選。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所以笫二年傅安又勇挑重擔,再次肩負重任出使撒馬爾罕。他充分利用自己十三年中在撒馬爾罕所瞭解的風土人情和各種經驗,發揮出自己的才幹,順利地完成了明朝與撒馬爾罕發展友好交往的使命。及至返回時,“撒馬爾罕、哈烈、火州諸國隨安等入朝,貢西馬五百五十匹”。此後西域地方政權和中亞諸國“或比年,或間一歲,或三歲,輒入貢”。

以後傅安又在永樂七年(1409)、永樂九年(1411)、永樂十二年(1414)、永樂十四年(1416)出使西域和中亞。但不知何故,傅安最後一次出使西域又滯留九年,直到洪熙元年(1425)七月才返回。

明代“蘇武”:被困異域十三年

傅安先後六次出使西域中亞地區,足跡遍佈西域中亞各地。傅安的出使,促進了明朝與西域中亞各民族的互相瞭解和信任,為絲綢之路的暢通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他被困撒馬爾罕十三年,始終保持民族氣節,不畏危害,不為利益引誘,不改初衷的民族精神實在是可歌可泣,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