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藝小可 藝鳴華夏

曾經,中國人經歷一個慢時代。

在中國古代,大多是官兵騎馬匹送書信和物件,直到近代,中國的驛道系統一直是官辦官用,曾經的唐玄宗為搏得玉環一笑千里送荔枝便是中國驛道的開端。“一騎紅塵妃子笑”,至此唐玄宗開了個荔枝快遞。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那時的民間書信,只能想盡各種辦法捎送,但信件丟失,地址有誤等扎心的事,佛系快遞,到不到隨緣,要是讓藝小可在那個時代,也是臉上笑嘻嘻,心裡... ...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Bug一出來,古人腦洞也大了,盼望魚雁也能傳書,感嘆“寄書長不達,家書到隔年”,所以就有了鴻雁傳書(1),魚傳尺素(2),青鳥傳書(3)的典故,用藝小可的話就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能活動的都活動起來給我寄個信。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在清末至民國期間,新式郵局就出現了,家書開始郵政寄送,但那時候,郵政網點十分有限,中國民間書信還沒快好準的傳送,而且那時候的中國不是人人都能識字寫字,有需求就有市場,一大批“代寫書信”的先生專門為百姓撰寫家書,“代寫書信”的先生也成為當時興起的新職業,大街小巷,支個攤子,擺弄上筆墨就能開門營業了,那多的,就跟現在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貼膜的一樣... ...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郵遞員也是那個時代備受矚目的職業,交通工具用摩托車、馬車、駱駝,再不行走路,把手裡的信準確送到接收人的手上是郵遞員的宗旨,後來,郵局演變出郵政流動車、還有分局開設到世界各地。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郵遞員會把來信送到收件人的家裡、工作單位,甚至田間地頭,他們不僅負責郵遞信件,還要負責分揀分類,筆記是人工撰寫,分揀也都是人工來做,每一份信件,郵遞員都要按照區域和時間精準分類。那時候,等待家書的人們對郵遞員格外親切,每一個收到家書的人都興高采烈,就像你等快遞的心情。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隨信件一起興起的還有郵票,郵票在那方寸空間,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特色,這讓郵票除了郵政價值之外還有收藏價值。集郵曾經是藝小可寫在小學作文裡的三大愛好之一,不止她,大家都這麼寫... ...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在那個年代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郵政的信筒以及騎著二八自行車來往取信的郵遞員。而今,這樣的信筒除了復古信筒作為特色,也只能在博物館等地方在回味當初的影子了。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關於書信(一)慢時代

我們已經度過了那樣漫長的信件時代,

現在的你,有多久沒寫信了?

有多久沒有收到信了?

從前車馬很慢,

一生只能愛一個人,

但是可以娶三妻四妾啊

關於書信,

本期我們說了它的前世今生,

你想不想知道世界上

最長的,最短的,最快的,最慢的

書信~~

別捉急,

我們下期見~~

註釋:

(1)鴻雁傳書:

1958年7月10日,原郵電部發行了《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郵電部長會議》紀念郵票一套2枚,面值分別為4分和8分,圖案都是工作中的廣播發射塔和正在藍天上高高飛翔的大雁。這隻飛雁,用的是“鴻雁傳書”的典故來象徵郵政通信。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兇奴被鞮侯單于扣留, 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 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兇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兇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 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繫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 澤中。”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有關“鴻雁傳書”,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 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但是荒郊野地哪裡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淚 寫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書信,讓鴻雁捎去。

以上兩則“鴻雁傳書”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千百年,而“鴻雁傳書”也就漸漸成了郵政通信的象徵了。

(2)魚傳尺素:

1990年11月28日,原郵電部發行了J174M《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小型張一枚,郵票圖案為姑蘇驛,邊紙圖案為古代銅器上的魚形銘文,這些魚形銘文,用的是“魚傳尺素”的說法來象徵郵政通信。

在我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並用“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作為書信的代稱。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一詩中寫道:“嵩雲 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古時候,人們常用絹帛書寫書信,到了唐代,進一步流行用織成界道的絹帛來寫信,由於唐人常用一尺長的絹帛寫信,故書信又被 稱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絹)。因捎帶書信時,人們常將尺素結成雙鯉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隱“雙鯉迢迢一紙書”的說法。顯然,這裡的“雙鯉”並非真 正的兩條鯉魚,而只是結成雙鯉之形的尺素罷了。

書信和“魚”的關係,其實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漢時期,有一部樂府詩集叫《飲馬長城窟行》, 主要記載了秦始皇修長城,強徵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離子散之情,且多為妻子思念丈夫的離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 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長相思,下言加餐飯。”這首詩中的“雙鯉魚”,也不是真的指兩條鯉魚,而是指用兩塊板拼起來的一條木刻鯉魚。在 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沒有現在的信封,寫有書信的竹簡、木牘或尺素是夾在兩塊木板裡的,而這兩塊木板被刻成了鯉魚的形狀,便成了詩中的“雙鯉魚”了。 兩塊鯉魚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繩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線槽內捆繞三圈,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在打結的地方用極細的粘土封好,然後在粘土上蓋上璽印,就成了“封 泥”,這樣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於詩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飪”,而只是一個風趣的用字罷了。

(3)青鳥傳書:

1998年10月9日,國家郵政局發行JP72《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1999北京(二)》紀念郵資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綠東方”,主圖和郵資圖內容一致,均為一隻色彩斑斕的飛鳥,背景為驛站和長城,表現了我國古代青鳥傳書的傳說。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 息,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 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