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廠 好景不長

標題:勐海茶廠,好景不長。

佛海實驗茶廠生於1940年,它就是今天的勐海茶廠的前身。佛海茶廠開闢了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機械製茶企業。

有生就有死,在改革開放後,搭上經濟發展快車,勐海茶廠躺在“國營”兩個字,驕傲了,懶惰了。勐海茶廠僵硬腐朽的管理制度,粗糙不堪的生產工藝,及時有關部門加持,於2004年壽終正寢。吳老闆和他的雲南博聞投資有限公司接手勐海茶廠。

一句話,勐海茶廠效益差,實在是拖不下去,被別人兼併了。市場是殘酷無情的,不努力就要關門,勐海茶廠至今都有啟發意義。

問題來了,勐海茶廠死而後生,死無對證。茶販子圍繞著倒閉的勐海茶廠,開始了天才構思。

白菜班章、孔雀班章、一片葉、易武正山,綠大樹……這些今天身價不菲的天價茶都自稱或者自編去勐海茶廠來料加工。

山雨欲來風滿樓。倒閉前的勐海茶廠人心惶惶,從領導到員工,誰還有心思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

期間茶廠管理混亂,職工沒有工資發,廠也不敢開門,來要債的債主經常堵門口。茶餅的外包和內飛經常出錯。紫大益印刷成了紅大益,就連大益商標都能印錯……那是的勐海茶廠用一個字形容就是亂,兩個字就是(好亂)。

瀕臨死亡的勐海茶廠,根本沒有什麼“來料加工”和“高端定製”服務。

倒閉前的勐海茶廠跟現在的農村糧站差不多,一片荒涼光景。去廠裡找個人問路都費事,別說來料加工和高端定製了。

倉庫裡堆積如山的茶葉和賬本上一大屁股債,勐海茶廠不去首推自己的茶葉,哪裡有心思來替茶販子加工茶葉?

倒閉前的勐海茶廠連個財務都找不到,來料加工費用難道“主動投幣,不自找零”嗎?

查閱勐海茶茶廠會議紀要得知,當時欠的最多的是茶農的“白條”。總計欠600多噸茶葉款,這些堆積如山的茶葉放在倉庫不去加工,哪裡會幫別人去代加工茶葉。

對於管理混亂,岌岌可危的勐海茶廠,也沒有人願意去找它加工茶葉。

以白菜班章為例,就是有意無意,透露自己勐海茶廠“高貴血統”。2002年到2004年,鄭躍這位最後一任廠長,最大的心思都是花在職工社保買斷這一塊,騰不出手去“來料加工”和“高端定製”。

廠長當年都去廣東深圳打工去了,他要是早知道大白菜,孔雀賣的那麼好,他自己還要出去打工?

可能為了迎合“大白菜”“孔雀”天價炒作,把勐海茶廠吹的神乎其神。

在日軍炮火蹂躪下,佛海茶廠成立了。在幾萬一餅“大白菜”炒作下,勐海茶廠改制(不就是倒閉嗎?)了。

關門大吉的廠,有啥好吹捧的?

有人喜歡吹捧不復存在的茶廠,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成被告。改制前的勐海茶廠,你說“來料加工”可以,你說“高端定製”,你說啥都可以。

相反海量勐海茶廠的熱捧對於吳老闆和大益集團是件不用自掏腰包的宣傳。

勐海茶廠真那麼厲害,就不用被人兼併了。敗將之才,談何勇猛?

那些熱蹭曾經的勐海茶廠,不過是想蒙個好價錢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