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国史浩瀚,公子拾遗”

本期概览


在中国近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不乏有中原政权和异族政权对抗的例子,如北宋和辽国、南宋和金国等等,在我们常规的历史认知中,虽然双方都是对峙的局面,但是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文化上层,异族政权都似乎处于天然的劣势。


然而在中国盛唐时期,就曾经有一个异族政权——吐蕃,它的历史就告诉我们,只要“会玩”,在哪开局都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不想成为君主的富翁不是好富翁

公元7世纪初,雅隆河谷的悉补野部落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先后征服藏博、象雄等地区,建立了最初的吐蕃政权,定都逻些城,也就是今天的拉萨。有关于松赞干布的建国史还要追溯到他的父辈,松赞干布的父亲是朗日松赞,在他的执政时期,悉补野部落统治了森波、苏毗等地方,疆域广阔、周邻众多,与周边各邻邦的联系频繁,这给松赞干布日后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部落时期不一样,松赞干布深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首先要确立的是政治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都城。从逻些城被选定为首都这一点来看,松赞干布的政治远见是相当高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逻些城所处的拉萨河谷宽阔广袤、农产丰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而这一河谷的存在为吐蕃后续独特的农牧结合奠定了基础。

二、逻些城的地理位置相当安全,吐蕃建国初期尚有些许部落骚动,为了国家稳定考虑,必须要选择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吐蕃地处高原,满足这些条件的可选之地并不多,而逻些城正是“不二之选”。

三、吐蕃建国时期大致和唐朝建立时间相同,而李唐王朝因为有隋朝的基础自然要比吐蕃强大的多,处于自身防御考虑,选择离中原地区较远的逻些城作为首都是上上策,至少中间有着较大的缓冲地带。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国家的基本框架搭起来了,接下来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钱啦!没有钱,哪来的布达拉宫?没有钱,人民吃饭怎么办?没有钱,军队从哪里来?对吧!

国家的收支是什么?那自然是财政!和中原王朝一样,吐蕃的财政制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早在吐蕃第十代赞普伊肖列时期,大臣拉布果嘎以“贤者之举为由,用“突”量田地,用“吐”数牧畜,引水到农田灌溉,被称为吐蕃第一位良臣。在当时“突”和“吐”的农牧生产的度量单位视作财政制度的萌芽。

第三十代赞普达日年赛时制定了一些度量衡的单位,只是作为一般的商业或赋税的计量标准实用,此时也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财政制度。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看到这里啊,我不得不说中原政权和异族政权相比,“开智”明显要早很多年。中原政权自秦朝开始就有了统一度量衡的意识,所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那是公元前221年的事情,而吐蕃到了三十代赞普的时候,依然还没有衍生出这种意识,这起跑线和咱们相比确实落后一些。

不过吐蕃同学也不用着急,上天并没有抛弃你们,因为它给你们送来了一位贤明圣主——松赞干布。我为什么这么说,来看看这段关于松赞干布的记载:

“吐蕃古昔并无文字,乃于此王之时出现也。吐蕃典籍律例诏册,论、相品级官阶,权势大小,职位高低,为善者予以奖赏,作恶者予以惩治,农田耦耕一天之亩数,牧场一件皮褐所需之皮张,食货之均衡流动,乃选升、合、斤等一切量度,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弃宗弄赞王者之时出现也。一切庶民感此王之恩德,乃上尊号曰‘松赞干布’。”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松赞干布在位期间确实做了不少有利于吐蕃的事情,应该说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唐宗宋祖在中原王朝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松赞干布为吐蕃“量身定制”的财政制度究竟是什么吧!


吐蕃财政“四部曲”

清查民生

要想制定一种制度,首先要做的当然是了解现状,就好比咱们做方案,那肯定是得先整理各方面数据资料嘛!对于彼时的吐蕃来说,要想制定出完整可行的财政制度,就必须要了解户口、财产、农田、牲畜等方面的情况。

“冬,赞普驻于札玛。冬季大会于‘碴之寨卓’由大论穷桑、末东则布、伦莽布支、尚没陵赞等人召集议盟,清查牧区牲畜结束,登记农田。”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不光是中央政权层面对清查和登记非常重视,基层政权也是对此相当的重视,甚至于对寺庙财产都一一登记于册,在《吐蕃简牍综录》中有关各地器械、农田、牲畜、户籍等的登记可以稽查到个位数,表明吐蕃时期有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

确立制度

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度量标准法及设立岸本之后,管理财政收入有了明确的规定和程序要遵循,制定财政计划、分配赋税任务、征收赋税都有严明的程序和规章的约束。据“大事记年”的记载,吐蕃在某个地方要安排赋税任务,首先是经过“盟誓”或“料集”,然后才实施征税计划,且很少有未经“议盟”和“料集”就征集税役的情况。所以可以说吐蕃的财政计划是经过缜密的安排和各方协商决定后才去执行。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那么什么是“议盟”和“料集”呢?

所谓“议盟”,即是处理赞普与大臣、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吐蕃与周领地区之间关系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共同利益。因为吐蕃是从部落时代跨越到国家时代的,很多部落联盟时代的政治制度得到了部分保留,有点类似于如今的联邦会议,很多具体的事宜都要通过议盟来决断,包括制度的制定与修改、重要官员的任流放及其财产的清理、军队出征归还及军需的征集、贡赋的征收、土地的管理乃至作为政治手段的联姻等等。

所谓“料集”,就是我们今天的动员大会。“料集”其实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分摊”,从这里我们也能理解“料集”的目的——召集各地官员集会议事,安排军队后勤物资,补充兵源,进行物资、马匹、兵丁的征集,或征收地方赋税,安排赋税科目等,尤其是征收这一块,因为往往需要进行征收的时候多是要准备战争了,所以“料集”也可以认为是战略物资的筹备活动。

财政管理和分配

我们常说,致富需要“开源节流”,对于国家这么庞大的机器而言更是如此。算清楚每一笔账是一个国家实现财政盈利的第一步,这一点就是吐蕃和其他异族政权不一样的地方,你看后面比它强大的多的蒙古,活了多久,不过百年!元朝一大堆的烂账都没法算,国家财政的账一烂,贪污腐败就会跟着来。

那么,吐蕃的国家财政的账主要是哪些呢?

首先是军费,吐蕃虽然地域偏僻,但是其积极开拓的心态完全不输唐宗宋祖,吐蕃在二百多年间基本没有停止过向外扩张的步伐,军人数量的增长、后勤补给的加大、武器装备的配给等,都是非常大的开支。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其次是官员俸禄,关于俸禄这一块具体的数字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吐蕃立国二百多年,朝廷的官种约有50个,据此推测吐蕃官员的总量无疑是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官员俸禄种类不一而足,有的为俸禄田、有的为物品、有的为嘉奖荣誉,如此看来俸禄的支出还是非常的庞大。

最后是建寺养僧的开支,吐蕃是一个宗教色彩极其浓厚的国家,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就已经在吐蕃取得主导权,佛法场所的建设、僧人的供养、译经活动等的支出大增,至赤祖德赞时期开支达到顶峰:

“(赤松德赞时期)为法主和普通僧人的生活来源,国王从属民交纳的税赋中拔出每月七十五克青稞、一年九百克,一年酥油一千一百两,一个月酥油一克二两半,一年一套衣服,一匹马,……”

可见,宗教建设的开支是一笔天文数字。

任命财政官员

财政制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落实和监督,吐蕃时期财政官员就是具体管理吐蕃财政事务的人员。具体官员如下:

“岸本”——管理财物之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库吏。

“孜巴”——负责监督财政事宜,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会计。

“差本”——相当于我们的税官。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上述这四条就是吐蕃时期关于财政的“四部曲”,可以说吐蕃的这种财政制度即使放到现在个人认为也是不过时的,和历史上诸多异族政权相比,吐蕃很明显要走在它们前列,也正是这种高度的文明使得吐蕃一度成为大唐的最强劲敌。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进步!

有了财政制度的支持,吐蕃国力开始突飞猛进,这给了松赞干布一展宏图的绝佳契机。在松赞干布的统治初期,吐蕃内部矛盾纷乱,主要是悉补野王室与旧的势力之间的较量。在吐蕃内部一直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势力隔阂很深。早在松赞干布父亲执政期间,为悉补野的扩张做过贡献的人被赏赐土地和属奴,这些人从一般的平民甚至从奴隶一跃成为贵族阶层,与旧的权贵势力形成相对的两股势力。

这就好比我们通过科举和通过世袭做官的矛盾一样,因为立场不同,发生摩擦是常有的事情。松赞干布所面临的的难题是如何平衡好这两方势力的矛盾。首先他制定了“基础三十六制”,这是全面系统的制度规划,其中“六大法典”的第一项“六六大计法”,具有调整吐蕃势力格局、加强王室集权的作用。“六六大计法”中,把吐蕃分为具有军事和行政双重功能的“四茹”,六十一个“东岱”,形成了茹一级的行政体制。

不好理解没关系,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我们的行省制,其实二者并无太大的不同,只不过名称变了一下而已

。松赞干布的这项制度无疑是解决矛盾的利器——在这个体制下,茹”权力机构的首领在土地的拥有或财产的支配上代表王室的权力,并承担具体的义务,原来的小邦要么以地方千户的面目出现,要么根本消失,不复存在,它们对吐蕃中央政权的威胁也自然消失。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接下来要阐述的是一项更具社会意义的举措——明确私有财产。在吐蕃“六大决议法”中规定人民要按期向赞普纳税和服劳役。这个基本政策确立了赞普与人民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我们中原王朝如出一辙。王朝与人民之间关系的明确,保障了人民的社会地位,个人权益也渐渐被重视,这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的解放,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全社会经济总量得到增加。

这项制度我认为是最具文明特色的,表面上是私有财产的确立,但实际上,这项法则将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分工都明确好了,使得国家能够快速进入一个井然有序的状态,这对于一个几乎是从原始状态起步的吐蕃来说实属不易!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其实啊,到了这一步我认为吐蕃的国家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了,我不知道松赞干布是不是穿越者,在他的执政期间,吐蕃还建立起了一个相当公平的商业环境!

“赤桑央顿聂之儿,其聪睿之业绩是,将山上的居民迁到河谷,于高山顶处修建堡寨,建立城镇,此前蕃户居住在山上,因此称为七良臣中的第五位。”

上述文字表明人们为了便于交易和有更多选择物品的机会,开始在固定的地方做交易,这实际上就是集市的雏形、城镇的萌芽。

吐蕃——一个“最不像异族政权”的异族政权:金国和蒙古都太菜了

我们知道,商品经济的发展往往以人数可观、交往方便的地区为依托,只有在便于往来、容易集会的地方才能创造相对发达的贸易条件,出现活跃的交易。

在松赞干布的政令下,把牧业区的人口迁移到农区,把本来随季节不定迁徙的人口集中于相对固定的地区,为贸易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如此商品经济容易培育和发展起来。

更令人叫绝的是,松赞干布还指示将不同生产领域分工细化,分工的细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也侧面反映出了商品经济确实在吐蕃良性发展。


写在最后的话

松赞干布建立统一的吐蕃政权,并大力推进吐蕃的制度化后,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逐步进入有序的发展轨道中。在吐蕃制度化的内含中毋庸置疑包括着经济的制度化,吐蕃经济的制度化主要体现在度量衡标准的统一、赋税的规范化、官职的专业化等方面。

这些内容也是吐蕃财政制度的内含和吐蕃整个制度体系中的一部分。财政制度在吐蕃政权的运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因为在以上谈讨的各个方面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果,吐蕃才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崛起于亚洲腹地,并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持续地发挥了历史作用,光是这一点,就绝非是后世的辽金,蒙元所能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