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荣说酒:伤天害理的中国白酒


山荣说酒:伤天害理的中国白酒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

企业的经营理论由三个最重要的假设构成。首当其冲的,是对组织环境的假设——你怎么看待环境?对中国白酒来说,你怎么看待、对待消费者,等等。

以此对标,你会发现:中国白酒厂的『组织环境假设』,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是既没有人欲,也没有天理的!

1963年,为了让中国老百姓都喝得起酒,政府鼓励采取新工艺、非粮食进行白酒酿造。到上世纪90年代,这样做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合理性。

但是,到了2020年的今天,酒精兑水或者说新工艺白酒,居然符合国家标准,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请问,这哪里有人欲?

某名酒年产20万吨,按照你心心念念的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的标准,它的『好酒』居然只有2万吨。那么,其它18万吨白酒,难道都倒进长江喂鱼了吗?还是倒进了你、倒进了我的嘴里、胃里?

中国人每年生产一个西湖的白酒。近五年来,中国白酒年产量多则1400万吨,少则900万吨。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却说:『有句话是中国白酒产业进入了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的时代。真正的好酒非常少,一直没有突破1%的量!』

请问,这是什么天理?

而茅台,数十年来只酿大曲酱香酒,这是人欲。并以1年为生产周期,5年为产品周期,将时间作为自己的护城河,这就是天理!

山荣说酒:伤天害理的中国白酒

(图 | 中国白酒,既无人欲,更无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