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許多家長都有著這樣的苦惱,當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無論家長如何管教,孩子都不聽。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

這是因為處於2~3歲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的萌發,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通過做某一些家長眼中的叛逆的事情來體現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會使用所謂的棍棒教育,但是這樣的後果,不但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許多家長感到迷茫,要是不能嚴加管教來解決問題的話,那麼對於兩歲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不能加以管教的話,如果想要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也聽不懂,說幾句孩子就馬上開始反抗,這讓家長覺得越發焦慮。究竟怎麼做才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走出叛逆期呢?

當孩子2~3歲的時候,讓孩子去寫作業,孩子非要不寫與家長對著幹,當家長急了孩子也會大發脾氣。當你不管孩子的時候,讓孩子自由支配寫作業的時間,他們漸漸的獲得了支配時間的自由,去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其實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作為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去打破魚缸,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孩子自由成長。

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孩子不聽話、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究竟什麼是"魚缸法則"?故事來源於在美國某一個公司,一個辦公室門口擺著一個漂亮的魚缸,裡面有著十幾條漂亮的熱帶魚,把魚買回來兩年之後,那些熱帶魚依舊還是三寸長,他們個頭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某一天董事長的兒子來到公司玩,看到小魚很好奇,於是想抓一條小魚出來玩,但是不小心摔碎了魚缸。

這時候工作人員將十幾條熱帶魚放進了院子的大水池裡面,兩個月之後,當公司重新買過了一個新的魚缸,結果撈起來發現以前那些三寸長的熱帶魚僅僅幾個月瘋長到了一尺。原來是因為水池比魚缸要大很多,那些熱帶魚有著足夠大的生存和活動的空間,所以他們才會盡情的發揮生長優勢,拼命成長。

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在現實生活中讓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越管越叛逆的行為的時候,就越加的去約束孩子,控制孩子。兒童心理醫生西格爾《由內而外的育兒》一書中說:孩子的叛逆期要得到家長心理的認同,家長要把孩子的各種調皮搗蛋哭叫看成是心理或者生理現象,而非簡單的"不好管教"。

許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有限,做事也沒有任何經驗,所以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少走彎路,讓孩子好好的成長,誰知道家長這樣做,就如同公司的工作人員把熱帶魚放在魚缸裡一樣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空間,不能發揮自己的成長的優勢。

其實孩子與那些熱帶魚也一樣,假如家長對孩子約束的太多,控制的太多,那麼他們就會漸漸的失去自由,限制孩子的成長空間。孩子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對他控制太多,不給他自由,就會限制他的成長。

家長要懂得運用"魚缸法則",打破"魚缸",在孩子叛逆期從容引導

1.關心孩子、真誠溝通去理解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去上學之後由於孩子漸漸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的生理變化引發起他們對某一件事情的思考角度也變得不一樣。漸漸的遇到事情他們主動思考,會提出他們自己的不成熟的建議,甚至會對父母所說的話產生懷疑。而當我們家長對於孩子這種現象,肯定會感到難以適應。但是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要認清楚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去根據孩子的發展情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對於孩子處於叛逆期的行為,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點去關心孩子,經常性的去跟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利用同情心去理解孩子的立場,不要一味的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在學校的學習程度,最重要的是家長是否有清楚的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感情波動。

想要管教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去與孩子進行溝通去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當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也不要高高在上的去指責孩子,要利用同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著想,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要有多一分關心和理解,不要一味的去壓制孩子。

2.給孩子有限的選擇,留出適當的權力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會有一個這樣的行為,面對孩子做選擇的時候,喜歡直截了當的給孩子做選擇,甚至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認為這是對孩子好的,必須得聽自己,有時候會強迫性的去要求孩子做些什麼,比如說孩子必須去吃點這些,必須在什麼時候要做作業、看哪些書。家長喜歡直接的自己的經驗去告訴孩子,假如孩子反抗不喜歡聽家長的意見之後,家長就會很容易生氣。

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這種現象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但是作為家長要知道權利和義務是相互對應的,假如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那麼他們就永遠學不會主動去承擔做某一件事的義務。作為家長應該在孩子兩歲到三歲的時候,適當的給孩子留出讓他選擇的權利,舉個例子來說,週末想去哪裡玩,你想吃什麼菜?你喜歡穿什麼樣的衣服?

當通過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詢問之後,孩子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主見,同時家長也可以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且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是被尊重和認同的,漸漸的孩子就會選擇與家長共同合作了。

3.不約束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年紀還小,沒有約束自我的能力,做任何事情沒有很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許多父母會選擇當帶孩子寫作業去盯緊孩子,監督孩子的進度,有些家長會給孩子安排一系列的學習計劃,要求孩子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孩子雖然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孩子這樣沒有任何的一點喘息的時間,限制了他們的自由和空間。

孩子到了叛逆期,越管越叛逆?這個時期家長要懂得“魚缸法則”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紀律應該來自自由,而不是約束。許多家長覺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給了孩子自由的時間,也給了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了,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是要讓孩子有著自由支配時間和私人空間的權利去享受,他們應該有的權利,作為家長也不要總是去想著約束孩子,控制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作為家長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事情,給予他們自由支配的機會,享受自由支配私人空間和時間的權力。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