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餐後餐前達到多少易有併發症?

用戶76594204417


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6.9mmol/L,餐後2小時的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超出範圍值可能就引起糖尿病併發症幾率增高。如果不控制血糖,血糖越高,且血糖的波動較大,其發生併發症的幾率越高,越嚴重。而且會有幾種併發症同時發生。

糖尿病患者是很容易引起一些併發症,如果血糖控制好的話,會使引起併發症的幾率變小,但不能確保不會得併發症。

這是因為雖然血糖控制平穩,但長期來看,血糖起伏波動大,會造成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導致這些病的原因不僅僅是血糖高,還有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積,高血壓的血管內影響,胰島素的抵抗,以及有害細胞因子和各種代謝產物對血管的影響。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等,均是高併發症的危險因素。

綜合很多因素都可導致併發症的發生,必須要把所有危險因素都控制好了才能減少併發症,至少可以延緩併發症。


小曉醫生


提起糖尿病併發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經管過的一位患者:

70歲的王大爺是因為足底部破損半個月入院的,追問病史得知,王大爺患有糖尿病二十餘年,平時血糖控制並不理想。當時正值冬天,王大爺足底皮膚起初只是出現一些乾裂現象,一個大老爺們,當然不把這當一回事。誰知,半個多月過去了,足底皮膚乾裂現象並未好轉,反而開裂破損,並出現感染現象,而且疼痛明顯。這才引起老人的重視,急忙過來住院。

老人還算比較配合,經過正規治療,堅持換藥,2個月後,老人的腳終於痊癒出院了。這時王大爺握著我的手感慨地說:原來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

糖尿病的併發症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血糖長期失控所致。而血糖達到多少時才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這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所關心的問題。

其實,糖尿病有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之分。急性併發症主要和瞬時的高血糖有關,當血糖超過16.7毫摩爾每升時,則很容易出現急性併發症;而慢性高血糖則與長期的高血糖有關,與瞬時的高血糖關係則不大。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是:空腹血糖4.4-7.0毫摩爾每升,餐後2小時血糖4.4-10.0 毫摩爾每升,超過這個範圍的血糖為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其實沒有明確的定義,主要指血糖長期控制不好。這雖然看似溫和,然而對人體的危害卻不亞於急性高血糖。

一、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當血糖超過16.7毫摩爾每升時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正處於急性併發症的邊緣,會容易出現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併發症。因為此時機體對血糖的利用率非常差,就會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來供給能量。

而血糖一旦超過30.0毫摩爾每升甚至更高時,患者會出現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但一般來說血糖高到這種程度是相對罕見的。

對於血糖控制不平穩,動不動就飆到十幾的人一定要當心了,應加強監測,及時控制。

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高血糖容易出現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引起如冠心病、中風、下肢血管閉塞、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高血糖還會累及微血管,如糖尿病腎病,表現為蛋白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減退等症狀;還會累及視網膜,這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還會累及神經系統,出現周圍神經病變,這種神經損害很難逆轉。臨床上常見糖尿病足(文章開頭提到的王大爺就是糖尿病足),表現為足部潰瘍和感染,導致深部組織破壞。一旦發生後很難治療,有些人甚至為了保全生命而進行截肢。

這些慢性併發症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年累月的高血糖作用下導致的,一般需要幾年甚至上十年不等。

所以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要積極控制,不僅控制餐前餐後的高血糖,還要儘可能保持血糖的穩定,減少血糖波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到來的。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標吧: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4.4-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和)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和)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

成年病人的一般控制目標:

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

餐後2小時: <180mg/dl (<10mmol/l)

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

夜間3點:>90mg/dl (>5mmol/l)

若反覆出現低血糖,適當提高控制目標:

標:

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

若懷孕,適當減低目標血糖值:

餐後: < 120mg/dl (6.7mmol/l)

理論上講,只要血糖高出正常值,無論高低,都容易出現合併症,對人就會有傷害,不過,為了防止低血糖的發生,血糖的控制不要太嚴格,畢竟低血糖對人的傷害要遠遠大於高血糖,會對人的大腦產生不可逆的傷害,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高血糖,如果你的年齡很小,在血糖的控制上還是要嚴格控制的,總之,血糖無論高低都不好,沒有具體的容易引起傷害的數值,血糖的調整強調個性化的調整,應根據每個人自身的情況設置適合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標,畢竟兩害齊全取其輕嘛!


玻璃樽190601


您好!我是內分泌科大夫,非常願意回答您的問題!

正常空腹血糖上限6.1mmol/L,正常餐後2小時上限7.8mmol/L,一般空腹7mmol/L以下和餐後2小時10mmol/L以下基本算達標。

血糖會有波動,只看幾次血糖是有偶然性的,所以糖尿病患者除了關注血糖外更重要的是看糖化血紅蛋白是否達標。糖化血紅蛋白代表近期3個月血糖的整體控制情況,其正常範圍是4-6%,一般7%以下算達標,建議每3-6個月複查評估近期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對於新發的年輕的患者要求更嚴格,而年老的併發症或者伴發症較多的患者對糖化的要求相對放寬。一般說長期血糖和糖化達標的患者出現併發症的幾率就很低,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我們在臨床上也看到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也出現了併發症。

除了上述指標外,血糖波動幅度,即血糖是否平穩對併發症是否出現也是有影響的,因為研究也發現血糖波動幅度過大也對臟器造成損害。

請關注我,您可以源源不斷獲得專業而規範的飲食、運動、減脂減重以及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知識和信息!歡迎留言討論。謝謝!


減肥醫生劉博士


糖尿病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

有患者和我聊天,說起糖尿病併發症,恨恨的說,血糖高怕什麼,無非是多喝水、多上趟廁所,能吃有什麼呀,我又不是吃不起,可惡的就是併發症,還不知道這個併發症什麼時候來,會怎麼來?

這種不確定性讓大家很是恐慌,不光是糖尿病人,也包括很多醫護人員。

大家聞併發症色變,那麼到底血糖達到多少才會出現併發症呢?

英國大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經過幾十年的觀察,得出了結論,血糖值的控制標準設置在了7.0mmol/L,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在這個數值以上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在大幅的攀升,所以要求血糖儘量控制在7.0mmol/L以下,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而餐後血糖比較理想的控制是8.0mmol/L,儘量也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這樣併發症的發生機會就會小很多。

這是大型的調查數據結果,當然是最科學,最有權威性的。目前世界上基本上都是採取這一標準來控制血糖,當然年齡比較大,預期壽命不長的人不按照此標準執行。

在臨床上也可以發現很多人血糖控制的比較差,得病時間也比較長,但是也沒有併發症或者嚴重併發症的出現。但也有一部分人血糖控制的還可以,但是併發症出現並且進展也比較快,這些應該屬於個人體質的問題。

對於大部分病人來說,還是不要存僥倖心理,按照糖尿病控制的標準,認真做好飲食、運動、服藥、檢測等,保持血糖的平穩,做好自己該做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孫醫生講糖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控制好血糖,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當然是重中之重。經常會有朋友這樣問:血糖超過多少,就會出現併發症?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一個確定的血糖值,只要超過這個值,就會發生糖尿病的併發症問題,對於血糖的控制,保持長期達標,而且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先來介紹下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的併發症可以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兩大類。

急性併發症是指高血糖失去控制,血糖水平嚴重升高時引發的蛋白質、糖、脂肪代謝出現紊亂(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導致的高滲透性昏迷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屬於需要緊急救治的急性問題,一般不管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如果血糖水平超過16.7mmol/L,就會有出現上述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風險。

那是不是作為糖尿病人,把血糖水平控制到16.7以下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的!血糖控制到16.7以下,只能說減少了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但對於控制慢性併發症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

比起糖尿病的疾病併發症來,更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高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的慢性併發症問題,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又包括大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兩大類,糖尿病的大血管併發症,主要是指糖尿病高血糖危害動脈血管健康,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而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則是指糖尿病對小血管、毛細血管形成不良影響,而引發的相關的併發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病,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等,都屬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範圍。

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不管是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是糖尿病引起的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視網膜出血甚至失明等等問題,一旦出現,都不是小問題,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是預期壽命,因此,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水平,減少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幾率,是非常重要的。

血糖控制到多少,能夠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人類對於糖尿病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很多涉及樣本量大,持續時間超過十年幾十年的大型臨床研究的進行,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於糖尿病的認識,對於科學的干預和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併發症風險,也逐漸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目前各個國家關於糖尿病的指南和專家共識都指出,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標,都應該以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以下為目標,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它反映的是我們在兩三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控制情況,與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點測定值相比,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更能夠反映我們長期的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建議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在日常做好血糖監測的同時,最好也能定期的去測下這個值,瞭解自身的綜合血糖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以下,當然也有對應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後血糖控制目標,想要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0%的水平,要求我們的空腹血糖值一般應該控制在7.0mmol/L以下,而餐後2小時血糖不應該超過10.0mmol/L。一般情況下,如果能夠把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都長期的控制在達標範圍內,就可以大大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對於血糖控制目標的設定,也切忌死板,雖然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應該達到這個要求,但對於已有嚴重併發症,發生低血糖幾率大,自我管理能力喪失的糖尿病患者,就應該適當的放寬血糖的控制水平,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一定要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帶來的就是出現低血糖次數的增多,高血糖危害健康,低血糖同樣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低血糖還會危及生命。對於這樣的情況,保證患者生活質量和控糖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血糖控制,提高患者預期壽命,才是最終目的。

最後還要給大家強調的一點是,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控制,不要僅僅盯著血糖值這一個值,要控制好相關的併發症,是一個對於身體健康綜合調理的過程,比如說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控制,血糖要控制好,而血壓血脂同樣要控制好,同時還應該在生活上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狀態,吸菸酗酒、久坐不運動同樣會影響心腦血管健康,因此,千萬不要說,我血糖控制的好好的,怎麼還是有了心臟病?想要做好心血管的健康調理干預,就應該從生活,慢病控制多方面進行,而不能僅僅控制好了血糖就認為萬事大吉。


李藥師談健康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並不是以血糖的具體數值來表現的,血糖只要控制的好,併發症幾率就低,如果長時間控制不好,併發症出現的幾率就高。而且,併發症的發生還受到患糖尿病的年數以及個體化等因素的影響。

有些人血糖超過6.0就可以有併發症出現的,有些人空腹血糖在10以上才出現併發症的,而且併發症跟糖尿病患病年齡有關,患病5年以上就容易出現併發症。不過一般來說血糖越高,發生併發症的幾率越高。

我們常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是潛移默化,慢慢發展而來的,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值等長期控制不佳,不在正常範圍內時,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 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就可能越大。

比如有數據證明,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以合併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可以全身從頭到腳,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由表及裡如糖尿病腎病、病足、心臟、腦梗、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眼部病變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及危及生命。

所以,預防併發症,首要任務是要控制好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值,只有讓血糖保持穩定,並且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併發症的時間是會明顯延遲的,希望大家都能控制好血糖,將空腹血糖儘量控制在6.1以內,餐後在7.8以下。


三諾講糖


按醫學上的數據來說餐後血糖高於7.8都容易引起併發症,但是我們總不能說長期的血糖在7.7就不會得併發症,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我們都不能相提並論,所以血糖還是保持在4點多和5點多比較適合的。

我認為三高中的血糖是最讓人煩惱的而且特別危險,雖然血壓和血脂同樣重要但是他們容易控制,血糖它就不那麼容易把握,雖然吃藥和打胰島素都能把血糖下降,但是吃錯點東西一樣會升高,所以比較令人煩惱也讓很多的糖尿病人很痛苦,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身體很多疾病,比如眼睛,爛足病,腎病等。

糖友們還是要從飲食和鍛鍊做起,一定要戒口,我認為要少吃飯,粥,面,多吃青菜,只要餓不死就可以了其它的都要做到少吃,甜的東西不要沾。


腎判官


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是不超過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是不超過7.8mmol/L。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血中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或者胰島素所作用的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進而導致血糖升高,當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時,就能診斷為糖尿病。

可以說只要血糖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都有可能發生併發症,但是併發症有急性及慢性併發症的區別。

急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發生後,血糖常顯著升高,多數在16.7mmol/L;高滲性糖尿病昏迷,血糖可高達33.3mmol/L

慢性併發症,像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血管病變,糖尿病性腎臟病變,眼部病變,神經病變,皮膚肌肉關節病變等,這些病變,不是說血糖達到多少點就會出現,它是慢性形成的過程,只要血糖控制不正常,它就會不斷加速這些病變的形成。

所以說,如果血糖升高了,可以通過控制飲食,加上鍛鍊,或者加用藥物進行干預,努力使血糖控制正常。


蝸牛兒愛吃肉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血糖餐後和餐前達到多少容易有併發症?

說起糖尿病,可能我國人民認為它沒有什麼大的危害,就是單純的血糖升高而已,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對於糖尿病不瞭解。但是當一些糖尿病病人認識到糖尿病的厲害之處的時候,恐怕已經有些晚了,因為這時候可能發生了糖尿病的併發症,比如腳麻、視力下降、足部截肢等。今天我來分享一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到多少容易有併發症。

1.我們先來看看醫學上對於血糖的控制的目標值:

目前醫學上對於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4.4~7mmol/L、餐後血糖控制<10mmol/L、隨機血糖是<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

這裡需要注意一下,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個小時以內的不進食任何食物,但是不包括水,達到這個標準的才能稱為空腹血糖,否則就是隨機血糖或者餐後血糖。

這些數據並不是某一個專家說的,而是根據大量的調查和研究來制定的一個目標值,如果能控制血糖到這個目標值,那糖尿病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就會很小。

2.為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略微高於正常人呢?

可能會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會有這種疑問吧,這個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得糖尿病是體內的調控血糖的這種能力出現了異常,既然容易高血糖,那自然也容易出現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3.9~6.1mmol/L、餐後血糖是<7.8mmol/L的,從這能看出,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是略微高於正常值的。

可能很多人對於低血糖反應沒有什麼概念,其實這個併發症還是挺嚴重的,因為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是需要葡萄糖來提供能量的,如果出現了低血糖反應,也會使大腦功能不足,容易導致人死亡。

3.為何有的人血糖控制不好也沒有什麼併發症呢?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問題,人確實是存在差異性的,有的人基因就是很強大,雖然血糖平時控制的不好,但是也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併發症。

這時候估計會有人反駁我說這些所謂的目標值都是騙人的,我想說的是這些不是我制定的,那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沒有併發症相當於從三樓跳下去沒有事一樣的道理,難道我們看別人跳下去沒有事,就能得出所有人從三樓跳下去都沒事的結論嗎?這個肯定是不行的,我們不能從特殊案例去推出一般結論。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有些人血糖控制不好也沒有併發症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長,你們看看5年後、10年後這個人又是什麼樣子。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它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出現。

最後小結:如果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7mmol/L、餐後或者隨機血糖>10mmol/L就容易出現併發症。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