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究竟為何讓人又愛又恨?

流淚谷


  1. 獲取便利,自然界存量豐富,分佈廣泛,獲得容易,因為獲取的成本很低,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吃到。
  2. 能夠快速為人體供能,當我們減肥的時候,處於飢餓狀態的時候,最想吃的一定不是高蛋白的肉類,而是含有碳水化合物最多的主食,我在減肥期間最想吃的就是一大碗麵條。因為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進入人體血糖系統,緩解我們的飢餓感。

  3. 因為獲取碳水化合物的成本低廉,製作方法多樣。人們可以大量的無限制攝入,這就增加了人體總熱量的攝入,也就更加肥胖了。
  4.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存量有限,一旦攝入的過多,就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但是當我們的活動量比較大的時候,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存量減少,人體就會出現明顯的飢餓感,而不是側重於消耗人體脂肪。人體產生的這種飢餓感讓我們很難受,在消耗脂肪的同時就會更傾向於去找碳水來吃。這實際上就是人體血糖的一個變化規律。
  5. 另外有研究證明,影響我們意志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我們的血糖水平,而影響血糖水平的是我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碳水化合物攝入太少,血糖降低,意志力不足,於是放棄減肥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所以,碳水化合物存量多,獲取方便,能夠快速為人體供能,缺少的時候人體會出現不舒適感,所以我們對它又愛又恨。


James振龍減脂



甜被賦予的含義


一起出差的學妹總是隨身帶著一些糖,在這個把減肥當做個人修養的時代,這種古典的愛好顯得格外真性情。


不過現代人獲取甜的方式實在太多,蛋糕,奶茶,巧克力,甚至是糖醋排骨,何必特意吃糖?

有一次我還是忍不住問她,她說在挨老師罵後含一根糖果可以快速滿血復活——她吃的是安慰



跟她有同樣愛好的還有魯迅先生,在北京任職期間,每月拿到工資之後要去法國麵包房買四十個奶油蛋糕,奶油蛋糕一銀元20個,根據20年代北京物價一銀元可以買到三十多斤上好大米折算,這蛋糕的價錢可謂不菲。


不過據說這是他孝敬母親的,魯迅先生自己喜歡更加簡單粗暴的滿族甜食沙琪瑪——他吃的是消費能力



甜味的獲得在久遠的歲月裡被賦予了更多含義,寫出70多萬字《糖史》的季羨林先生曾經對製糖工藝和糖的傳播發展做出了嚴謹的推論。


糖在上古時期稱“飴”或“餳”,《 詩·大雅·緜》中有詩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意思是在周原(周先祖開國之地)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連苦菜都甘甜。


不過鑑於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高粱飴還是過年才能吃到的奢侈品,在遙遠的周代,甜絕對不是有錢就能嘗試到的野,甜是權力,是對祖宗開國之功的讚頌,是君臨天下開疆擴土的威嚴



飴餳後來泛指麥芽糖,西漢科普讀物《急救篇》說,“棗杏瓜棣饊飴餳”,飴餳製作的前提必須有豐富的糧食,用它來加工的甜點仍舊只是宮廷和高級官員的特權,寫進書中的意圖大概跟今天時尚播主教我們學習Hermès的正確發音一樣充滿善意和慈悲。


糖在歷史上的重要角色


明《天工開物》說“凡飴餳,稻、麥、黍、粟皆可為之。用稻麥之類浸溼,生芽暴幹,然後煎煉調化而成。色以白者為上,赤色者名曰膠飴,當時宮中尚之,含於口內即溶化,形如琥珀。南方造餅餌者,謂飴餳為小糖”。講的就是飴餳的製作過程。



宋代范成大有詩句“寶糖珍粔籹,烏膩美飴餳”,意思是甜點裡面最好吃的是粔籹(據說是一種類似甜甜圈的東西),糖果裡最好吃的是烏膩(這名太難聽了,大概是黑漆漆滑溜溜的糖)。


當時還有一種甜食叫“一窩絲”,很像現在的龍鬚酥,許多旅遊景點還有賣,味道令人心有餘悸。



除卻麥芽糖還有蔗糖,甘蔗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珍貴稀有的水果,《楚辭·招魂》中稱甘蔗汁為“柘漿”(想想能入屈原法眼的都是些什麼品種),《三國志》也中記載有小官進獻甘蔗汁的記錄。


甘蔗糖在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名。季羨林認為石蜜一詞後來用來翻譯唐代梵漢字典中sarkara一詞,而“糖”這個字在整個印歐語系中都是來自sarkara,英文是sugar,德文是Zucker,法文是sucre,俄文是caxap,精通英文、發文、德文、俄文、梵文、巴利文甚至吐火羅文的季先生認為這些詞讀起來發音都差不多。



名字的同源說明在交通極其不發達的一千多年前,就作為重要的物資在各個國家間交流,許多學者從糖貿易入手去研究歷史上的國際貿易和國家經濟科技實力。


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曾遣使者去印度學習製糖技術,糖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頻繁登上各類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證類本草》、《飲膳正要》等醫書上時常有需要白糖來煉的方子,不過差別就是在元以前,藥方裡的白糖最多不過二斤,元代的《飲膳正要》裡動不動就讓人“櫻桃煎,白沙糖二十五斤”,“紫蘇煎,白沙糖十斤煉淨”,讀之令人膽寒,吃這種方子的得是什麼家庭,肯定有礦。


甜味在自然界只存在於蜂蜜和少數植物中,在提煉過程中需要豐饒作物和先進工藝的支持,一直到最近十幾年才變得不那麼稀有而珍貴。



說來有趣,在1947年季羨林去濟南走親訪友時,國民黨高級將領王耀武邀請他回山東工作,並派人給他家送去了麵粉、白糖等禮物,王的車隊驚動了佛山街,季氏從此名聲大振。



把白糖或者糖果作為禮物、特產饋贈的習慣也是進入21世紀之後才逐漸消弭。現在的人們雖然不送糖,但跑到國外旅遊還是會帶來一堆榴蓮酥鳳梨酥送人吧。


糖的使用被賦予許多附加的意義


甜是那麼美好令人難忘,如同毒品營造的幻境,讓人短暫地遠離生活的哀愁和焦慮,所以人們一不留神就吞下大量高糖的食物飲品,也吞噬了自己的健康,而戒糖並不比戒毒容易(不信你試試一個月不吃糖)。


吃糖的嗜好彷彿被寫入了全人類的基因,極端的例子是《三國志•魏志•袁術傳》:“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床上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床下,嘔血鬥餘而死。”袁術稱帝后離心離德橫徵暴斂,又接連敗仗,江淮地區衰草連天民不聊生,吃蜂蜜而不得成了壓垮袁公路的最後一根稻草,悲慘程度堪比打開外賣app發現喜茶超出外送範圍在家發神經的我們。


美國人西敏司說,“(糖)使得繁忙的生活不再是那麼的不堪;在人們恢復元氣的間歇中,它使人感到放鬆,或者說看起來像是放鬆了在工作與休息之間輾轉所帶來的煩躁;比起復合碳水化合物,它提供了更為迅速而充盈的滿足感;它可以輕易地與許多其他食物相混合而被食用(茶與餅乾、咖啡和小麵包、巧克力和果醬麵包)。



而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它在象徵意義上充滿了權力,因為它的使用可以被賦予許多附加的意義 。不足為奇的是,富豪與權貴會如此喜愛它;因為不足為奇的是,窮人們也學會了去熱愛它。”


糖會成為健康的拖累


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百搭,它可以跟各種各樣的食材甚至是水幻化成令人愉快的存在,而百搭似乎也很符合今天這個充滿挑戰和危機的社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


累經數代人用糖和各種食材混合發明出來的食物很多都流傳了下來,在食物豐沛的今天,有的如月餅、湯圓被世代流傳成為民俗的一部分,有的如荷花酥、杏仁茶停留在古籍上被人們逐漸研究復原,還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如翻糖蛋糕、可口可樂被髮明出來,累積成為巨大了總量無處不在。



在21世紀之前生活的人類,根本想不到他們夢寐以求的甜可以來自人工合成出四十幾種甜味素,而甜有一天會成為健康的拖累。



甜食的主要成分為碳水化合物,當碳水化合物進入胃裡,經消化就可以變為葡萄糖供能,能迅速補充身體所需熱量,超出身體需要的會轉換成脂肪儲存。


大量的甜食在不知不覺間流進了我們的胃,給心靈帶來慰藉的同時,也會給身體帶來負擔,成為心臟病、糖尿病的病因。


今天的富人已經不會像17世紀那樣宴會擺個糖雕或者是廚房用糖水洗碗作為炫富的手段,但保持食物原味的有機產品價格昂貴,平民們為了獲取便捷廉價的能量和心靈安慰吞下了過量的糖分,和古代那些一生疲於勞作勉強溫飽甚至一次糖都沒吃過的普通百姓一樣被疾病困擾。


下次當我們吃糖的時候,要好好想一想,我們到底吃的是什麼。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氧組成的物質,因為其中所含氫和氧的比例是二比一,跟水的氫和氧的比例一樣,所以會稱之為碳水化合物。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人體能夠有效吸收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不能被直接消化和吸收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包括,所有的糖類,糧食(比如大米、小米、麵粉、玉米、大麥、燕麥、高粱等)、水果(甘蔗、西瓜、香蕉、葡萄等)、根莖類蔬菜(比如土豆、紅薯、藕等)、豆類等等。


【對於普通人來說】


攝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對身體有好處,可以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增強腸道功能。但當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就會轉化成脂肪,引起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


對碳水化合物的選擇需要更為慎重,因為自身身體機能的原因,低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米精面和含有較多澱粉的蔬菜(如土豆、藕)都會迅速轉化為單糖,造成血糖的快速升高和波動,對身體十分不利。



早在一百多年前,一個叫做威廉-邦庭的肥胖英國人就通過低碳水飲食的方式成功減肥,後來他出了一本叫做《給肥胖人士的信》的書在民眾中間引發轟動。


上個世紀70年代,心臟病專家羅伯特-阿特金斯博士證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會刺激胃口、增大食慾,使人產生對糖分的依賴,還會引發2型糖尿病。他認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以在短時間內減少體重,調節血糖,減少血糖波動。



現在的中老年人很注重養生保健,許多人對自己的飲食很剋制很有規劃,早晚清粥小菜,午餐少肉少油,但是去醫院一查,甘油三酯指數還是那麼高,血糖指數在糖尿病邊緣瘋狂試探,這又是為什麼呢?

人每天要攝入足夠的熱量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當你減少脂肪的攝入,必然就會增加其他食物來替代它們。



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人們對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都不是首選,很多人會覺得素食更健康,這就意味著你精心設計的食譜中營養結構並不真的健康均衡,因為你吃下去的基本都是碳水化合物,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看起來很胖或者有代謝類疾病的人去醫院一查,醫生會告訴你營養不良。


碳水化合物是不是都不能吃呢?


當然不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但糖尿病人和許多指數不太“漂亮”的“三高人群”可以更為“策略”地選擇進食碳水化合物,比如含有較多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

富含糖類和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

一定少吃,而高纖維素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


這是因為高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比較慢,這樣血糖就不會快速升高,同時還可以增強飽腹感調節腸道消化,對於排便困難和消化不好的中老年人是很好的。



天然食物中的膳食纖維素還有清理血管保護心臟的作用,膳食纖維和膽酸結合,可以是膽酸迅速排出體外,並促進膽固醇向膽酸轉化,降低膽固醇水平,減少血清中高膽固醇含量帶來的冠心病風險。


推 薦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類、澱粉和纖維。


高纖維素的食物主要是大多數蔬菜(除去土豆、紅薯、藕等)。

無論穀物、薯類還是豆類,加工的越精緻,纖維素含量越少,越不宜食用。


如果你喜歡吃精米精面,或者覺得自己蔬菜吃得不夠,可以選擇我們逆糖工坊的主食粉。


逆糖計劃


小宇雖然健身三年多,但是是一個只熱愛健身的知識小白,我從一個不專業的角度分享一下,我作為普通的健身愛好者對於碳水化合物的看法:由於小宇本身是河南信陽人,平時大多以吃大米為主,而大米是有有名的碳水化合物,含糖量非常高的,所以小宇在剛開始健身減肥的過程中,就把大米飯給斷了,但是當我堅持半個月以後,聞著鄰居做的大米飯香味,就感覺給我一碗白米飯,我也能一口氣把它吃完,真的是太香了。所以到最後還是沒有把大米飯徹底給戒掉。畢竟已經吃了20多年,已經成為了骨子裡必吃的主食,所以對它特別熱愛。

但是,當我18年過完年準備開始減脂塑形的時候,我對大米飯是恨之入骨,每次好不容易把體脂率給減下去,身體的肌肉塊出來點了,但是一回到家家裡做的白米飯,然後家人不分青紅皂白就給盛了一碗米飯,結果自己在家人的愛護和自己內心惡魔的誘惑下。體脂率到現在遲遲刷不下去。所以說現在的我對這種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是恨之入骨。可是堅持個幾天不吃,又想的要死。

總之碳水化合物確實是讓人既愛又恨。愛它是因為能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多身體必須的營養元素,以及滿足自己的口欲。恨他是,吃得過多的情況下,讓我們好不容易保持的好的身材,毀之一旦。還有就是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過高的含糖量。這樣會導致身體產生其他疾病。

我是搞笑小小宇,一名熱愛健身的90後,創業者。如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記得點贊和關注啊。





搞笑小小宇


碳水化合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糖分。

在中華大地上,從古至今,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的理念就深入人心,因為我們中國是大糧食產量國,所以主食依然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最有分量的一個,而主食主要是提供我們碳水化合物,因為只要吃飽了主食,我們就不會飢餓,是因為糧食含有澱粉,澱粉為多糖,經過吸收變為單糖,給我們提供了能量。

以前大家都是吃粗糧,基本沒有甜食,零食,可樂,蛋糕等這些精製糖的食物。所以基本很少聽糖尿病,而現在糖尿病比比皆是,比如現在的一盤魚香肉絲裡就放了很多的精製糖,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人每天25克糖,最多不要超過50克,這裡所說的就是精製糖。當精製糖攝入過多,血管的糖分很快升高,導致我們的胰島素大量分泌,當分泌不夠時,身體就會慢慢得糖尿病,進而引發多種問題,如肥胖,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好的碳水化合物我們要接受,我們要愛,如含有膳食纖維豐富的粗糧,紅薯,土豆,而膨化食品,飲料,甜食,等等要控制,甚至要杜絕,這樣會讓身體更好更健康!謝謝!

題主 :袁天煒營養師,臨床營養師,註冊營養師,國家二級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中國醫學會會員,致力於營養健康事業!


營養師袁天煒


碳水化合物讓人愛,因為在三大能量供應物質中,碳水化合物供應能量最快速最直接,人體在攝入碳水化合物之後,經過消化水解後成為單糖葡萄糖,然後可以在氧氣的幫助下代謝產生ATP能量,被身體細胞使用。也就是說,碳水化合物是最快速能夠彌補身體能量虧空的食物,所以在體弱、需要搶救的病人被送到醫院、會靜脈注射葡糖糖,同樣是這個原理。雖然在身體內部、缺乏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可以通過糖異生的方式、轉化成葡萄糖來為身體供應能量,但是從身體的代謝轉化成本上來說,碳水化合物會更加高效和經濟。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人體一定需要碳水化合物、滿足在應激狀態的能源需要,身體也有這樣的機制,例如血液中稍微過量的葡萄糖,就會被運送到肝臟以及肌肉中,形成肝糖原肌糖原被暫時的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碳水化合物讓人恨,根源在於碳水化合物的過量問題。因為碳水化合物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並且在今天的食物、飲品中廣泛被添加了白砂糖,包括米飯、麵條、饅頭、米粉等主食,每一天的飲食中,很可能不由自主、不知不覺就攝入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並且存在著碳水超標的風險。人體需要碳水化合物,但是根據身體的生理特點來看,少食多餐,不多不少剛剛好才是核心,並且最好的方式,碳水化合物應當配合著膳食纖維一起攝入,才能夠保證不會引起血糖的劇烈波動,但是一大碗米飯、一碗米粉、以及一杯加了糖漿的飲品、或者是一大碗麵條,這樣的飲食內容,會快速升高血糖,帶來的風險會包括增加胰腺代謝負擔、引起胰島素抵抗,從而形成肥胖,增大糖尿病患病的風險。並且在前沿的研究上有一個詞叫做糖化,糖的過量會引起遊離葡萄糖攻擊正常的氨基酸及脂肪酸分子,葡萄糖與氨基酸的混合會導致衰老、斑塊和老化,葡萄糖與脂肪會形成粘住血管壁的垃圾膽固醇,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缺了糖(碳水化合物),人體會面臨低血糖風險,但如果糖(碳水化合物)過量了,同樣存在巨大的疾病隱患。確保飲食碳水化合物來源的多樣性,確保碳水化合物種類的優質,並且能夠滿足不多不少的原則,就是飲食攝入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方式。


營養師王璞



mjf781025


之所以說碳水化合物又愛又恨,其實都是時代和歷史的變遷,是不是聽著很宏大很那啥,那就聽俺慢慢道來^_^

  • 遠古時代

之所以現在對於我們食物的研究很多人都喜歡追述到遠古時代,就像心理學裡面研究人類的大腦和情緒都喜歡研究腦結構的形成順序一樣。

早前我們的祖先可不是吃素的,茹毛飲血在各種影視劇裡面屢見不鮮,男同志們出去打獵,女同志們在家帶娃,那時哪有什麼精細的碳水化合物,只有肉啊,哪有什麼鮮美可口的蔬菜,只有吃起來特別費勁的野生品種。在這種情況下,好吃的碳水化合物,就變得格外珍貴,物以稀為貴是不變的真理。

平時吃上肉已經不容易,可是至少還能主動追逐,而對於高品質的碳水化合物,比如水果,稻米小麥之類的東西,在沒有種植技術的遠古時代,簡直就是像滿漢全席一樣難的的存在。

你說,遠古人類能不愛之深麼?我們的大腦又有很多本質的結構根植於遠古人類,畢竟文化、科學等等只是近幾千年才發生的事情,比起生存本能,吃喝,安全,生存之類的那都是嬰兒對於我們的大腦。

  • 最近十年

對於碳水化合物的批判實際上只是最近十年的事情,雖然隨著營養學的發展,對於食物和能量獲取方式的研究在不斷深入,一度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

歷史上一度流行過各種健康飲食法,比如高碳水的方式一度在運動員群體很流行,高脂肪的阿特金斯方法對於減肥和兒童多動症有奇效,又比如最近健身圈運動界流行的高蛋白飲食等等。

但是很可惜,一旦一個飲食方法成為流行,研究機構就會蜂擁而至,研究的重點往往可不是證明這個方法有多好,給流行加油助力,而是不斷在各個角度嘗試發現這個方法的弊端。

而正因為高碳水飲食方法流行最早,相比於其他方法,所以現在出來的負面研究日積月累下來也最多,而其實當我們一點點樹立這幾年的研究可以發現,針對高脂肪或者高蛋白飲食方法的弊病,這幾年也是層出不窮了。<strong>

所以,這種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又愛又恨其實是當下的流行與大腦原始本能之間的衝突,也是各個流行飲食方法之間週期性流行的演化產物,也許幾年之後,就會有一篇同樣的文章“為什麼對於蛋白質又愛又恨了”。



白領健管師二五零


這話題很棒!一直想寫關於碳水化合物的內容,這個問題又愛又恨的確正中“靶心”

三大供能物質,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身體功能效率最高的就是碳水化合物,儲存在肌肉,肝臟隨時可以被徵用。各個系統的能量供給最終都是以糖類為原材料。長時間運動脂類會分解提供能量,蛋白質也在必要時轉換成能量功能。因此碳水化合物類必不可少。

碳水化合物來源在食物中無處不在,常見形式我們所謂的主食,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以及米麵製品…等,但糖的消化吸收速度有極大的不同,含有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類雖然也有同等高熱量每克4千卡熱量,但讓血糖升高的速度遠低於五穀雜糧(GI值我這裡只說你能聽懂的內容,俗稱“說人話”)因此如果選擇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也一定選擇讓血糖升高速度比較慢的,含纖維高的食物。

我們習慣於主食,副食品之分,所以吃飯不吃主食就會覺得沒吃飯,零食中又含精緻的米麵類高而快的能量來源,運動消耗又比物資匱乏年代少很多,攝入能量很容易轉換成脂肪堆積在皮下,內臟,血管內形成肥胖,高血脂等。而消化吸收的過程也更容易對胰腺產生足夠的壓力最終導致高血糖,糖尿病。

結論: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主要供給營養非常需要。攝入碳水化合物,要選擇非精緻的食物如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類等,避免大量精緻米麵和精緻米麵製品。

我是健康教練張天正,慢性病預防與康復,婦幼健康,運動損傷,減脂塑形,歡迎關注,分享。




健康教練張天正


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的熱量的一種補充方式它是化合物裡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對身體非常有益!以前古人發發現了稻米和小麥並且不斷的訓話,所以我們才有了今天高質量的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對血糖血壓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但有人那平時飯量就大,不吃那就會餓,所以說最後得了糖尿病當然基因的遺傳也有很大關係,有的人喜歡吃肉,有的人喜歡吃碳水化合物,蔬菜那那也是不亦不可少的,不吃蔬菜水果,身體是會有毛病的,據科學家的觀點,他得化合物吃到佔到食量的50%左右蛋白質那是每天150克足以脂肪那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老年人有一些脂肪,能夠抵抗疾病的侵犯過廋的老人,往往沒有胖一點的老人,壽命長!碳水化合物那個米飯的糖原值比較大,容易消化,容易獲得澱粉酶糖,小麥類的麵粉類的主食不太容易消化特別是蕎麥類或者是粉條也可以當主食凍豆腐可以當主食和土豆都可以當主食土豆當主食的時候,你小麥類,或者大米少吃一些甚至可以不吃!這要是你可以減點肥!


行走的筷子59499437


碳水化合物,簡單來說就是給我們供能的物質,他能夠提供能量,滿足我們日常所需,但是會使人發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