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和心率是一回事嗎?

張淑苗


脈博和心率是一回事兒嗎?

首先來談一下什麼是心率,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我們都知道心臟每時每刻都在跳動,它需要在單位時間內打出足夠多的血液才能滿足機體的新陳代謝和各種活動。單位時間內心臟的射血量取決於每博量(心臟每次收縮射出去的血量)和心率的乘積,每博量不可能無限止的增加,因此心率就顯的尤為重要。

脈博是什麼呢?如前所述,心臟每跳動一次就可以將一定量血液泵出到主動脈以及其它大動脈,血液湧入大動脈時可以引起大動脈的擴張,血液通過以後大動脈又會收縮復原。在人體的體表部位用手指可以觸及大動脈的博動,如否員動脈、橈動脈、股動脈以及足背動脈。橈動脈由於位置表淺且易於觸及人們最常使用。

那麼脈率(包括節律)和心率(包括節律)一致嗎?生理情況下,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會產生一次脈博,二者的頻率和節律保持一致;日常生活中,通過測量脈率(律)可以反映心率(律),比如水衝脈可以提示有動脈導管末閉,早博時脈律也會有異常表現,心動過速時脈率很快。

在病理情況下,比如房顫、房撲等心律失常時二者會不完全一致,嚴重心衰時脈率(律)也可能與心率(律)不一致。


高波濤


脈搏和心率當然不是一回事,讓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正常值為60-100次/分鐘,也就是說正常人在安靜情況下,心臟每分鐘跳動六十到一百次。

脈搏,是指大血管每分鐘的搏動次數,比如橈動脈、頸動脈、股動脈和足背動脈等。心臟每跳動一次,就會把血液汞入動脈一次,動脈就搏動一次。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心律和脈搏的數值是一致的。


(臨床上,醫生通常通過計算橈動脈的搏動次數,也就是手腕大拇指側動脈搏動的次數來統計脈搏)

但是,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心率和脈搏就不相等!哪些疾病會導致心率和脈搏不等呢?

1.房顫

這是一種嚴重的心律失常疾病,心臟會瘋狂跳動,每分鐘可以跳動達到300次以上。這樣的心臟跳動是無效的跳動,也就是說心臟光是在跳,但是並不能把血液汞入血管,因此導致大動脈搏動次數明顯減少,此時脈搏就遠遠小於心率。

當發現病人脈搏和心跳不一致時,一定要小心了。

2.動脈堵塞

當某一動脈堵塞之後,該動脈的搏動就會減弱甚至消失。比如常見於老人的一種疾病,下肢動脈硬化,由於下肢動脈變窄,會出現疼痛,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

因此,脈搏和心率兩者不是一回事,但是兩者在正常情況下數值相等,如果出現不等,那就是有問題了,需要及時就診


人體探索者


心率和脈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不過好多人分不清二者有什麼關聯,有什麼區別。

心率指的是心臟跳動時每分鐘心跳次數,又稱安靜心率,正常情況下一般為60~100次/分。從一次心跳的起始到下一次心跳的起始,心血管系統所經歷的過程即一個心動週期。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構成一個心動週期,一個心動週期就相當於一次心跳。心率就是人體心臟收縮、舒張活動的次數的量化統計。一般通過心臟聽診或者心電圖檢查可以明確。

脈搏是人體表可以觸摸到的動脈搏動。血液經由心臟的左心室收縮而擠壓流入主動脈,接著會傳遞到全身動脈。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將使動脈壓力變大而使管徑擴張,在體表較淺處動脈可感受到擴張,也就是所謂的脈搏。脈搏則是指外周的血管受到了心臟收縮活動之時血液對於周圍血管的衝擊次數的量化統計。脈率檢查一般直接觸摸橈動脈計數。

正常情況下,只要有一次的心臟收縮就一定會跟著產生一次脈搏。正常人的心率都屬於竇性心率,其脈搏跟心率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左手跟右手的脈搏也都是完全一樣的。脈搏在中醫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醫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指摸脈。很多的疾病,中醫都可以根據脈搏的跳動推斷出來,這主要是因為脈搏反應的是心臟的跳動,而心臟頻率和速度可以排查診斷一些疾病。

但脈搏並不是總是和心率一致,可存在一種特殊情況稱為脈搏短絀,此類情況下脈搏與心率不一樣,心跳頻率高於脈搏頻率,發生此類情況的一般為房顫患者,房顫患者心室舒張,心臟跳動搏出的血液量可出現不同,若心臟充盈較多,則脈搏較強,若心臟充盈較少,則輸出量減少,脈搏往往觸及不到,稱為脈搏短絀。所以房顫病人,查體的時候需要同時聽診器聽心率,心摸脈搏,數出不同的心率和脈率。心房顫動的患者可以輕到沒有任何症狀,但也有一些患者會嚴重到出現心力衰竭,需要及時就診。

心率和脈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都是臨床上經常用到的、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兩個重要指標。當患者出現血容量不足、外周循環衰竭時,脈搏基本是摸不到的。此外,心率過快,比如室上性心動過速,也基本很難捫及脈搏並數出來。


胡洋


王醫生我測血壓的時候,電子血壓計顯示的心率只有45次,會不會出問題啊?

這個還真不好說,電子血壓計測量的心率其實是脈搏,理論上脈搏和心率在大多數正常心臟跳動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不是竇性心律,或者由早搏的情況下,心率和脈搏是不一致的。

第一、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每分鐘。活動以後,生氣、激動、發熱、喝咖啡濃茶等等因素都會引起心率加快。

第二、心率正常值

大部分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可能只有50-60次/分,甚至更低一點,但是隻要平時沒有出現頭昏、眼發黑、暈厥等腦供血不足的現象,運動時心率也能夠根據身體需求量加快,那麼也可以視為正常現象。比如許多運動員由於長期鍛鍊,心肌收縮有力,射血效率高,安靜狀態下心率就偏慢。

第三、我們還要提出另一個概念:心律!


心律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律,正常心臟跳動是竇性心律,竇性心律下如果心跳的節奏不一致,就被稱為“心律不齊”,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律不齊,還非竇性心律,比如房顫等等情況。這些情況下,心臟跳動的次數和脈搏是不一致。

第四、脈搏

是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在正常竇性心律沒有早搏的大多數情況下,脈搏的頻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也就是我們電子血壓計測量的是脈搏,默認為心率。

所以,當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給出我們的心率,只能作為參考,一方面受早搏及心律失常影響,一方面測量血壓就十幾秒,誤差會很大。

心率更加準確的測量方法是:聽診、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


心血管王醫生


脈率即脈搏,沒讀大學之前,陳醫生也跟大家一樣以為是一回事,認為脈搏與心率只不過是測量部位不一樣而已。

而且在讀大學時候,我們老師還教我做過一個簡易的聽診器,那時候給我的第一感受也是心率與脈搏是一致的,但是隨著對我們人體結構等更多醫學知識的學習,就會發現,脈搏與心率在正常人身上是一致的,但對於患者來說就未必了!


脈搏是我們通過觸摸體表動脈感覺到的有規律的搏動,像我們醫生經常摸的就是患者的橈動脈、頸動脈、手肘窩處的肱動脈、大腿根部股動脈、膕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等。這些動脈的搏動的動力來源於我們的心臟,而我們心臟只要每收縮、舒張一次就會引起這些富有彈性的動脈管壁隨著跳動一次,這種動脈壁的跳動稱之為脈搏!

而心率,是什麼?不就是指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嘛!因此,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的脈搏率和心率值是一致的,在運動醫學中通常採用脈搏來代替心率,因為這種方法簡便、易行!

那麼,脈搏與心率之間除了在正常情況下是一致的,還有其他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了!我們每個人的脈搏力度都存在差異性,這主要跟我們心臟的泵血力度、血管彈性、全身循環血量以及心率快慢有關。像我們在休息時候心率會減慢;在發燒、運動以及精神緊張等時候會心率加快;再像一些病理狀態下比如大出血、甲亢、室上速等,我在急診實習時候曾經就碰到過好幾個室上速患者,直接心率蹦到每分鐘200次多,那真是摸其脈搏來都覺得嚇人,像上面那些情況,脈搏基本上也都能減慢的減慢,會加快的也隨著心率加快!

但對於有些心率失常的患者比如房顫、早博等,這時候如果出現某一早博提前太多,排出血量又少、血管充盈不足時,就會導致脈搏與心率不一致了。

同時對於一些患有嚴重心肌疾病患者,也會出現有脈搏搏動強弱相處交替,甚至有時候聽到兩次心跳,但只摸到一次脈搏的情況。在心跳很快時候比如心動過速或者休克,經常也會碰到摸不著脈搏的時候!

因此,脈搏與心率在我們人體某些病理狀態下是可以出現不一致的,這點也往往被我們醫生用來輔助診斷某些疾病!

  1. 外傷失血,可以通過脈搏增快程度來大概反映患者失血量多少;
  2. 如某些患者感冒發燒看似痊癒,但是老是出現有脈搏增快或者搏動不規則的情況,這時候就要注意是否患有心肌炎;
  3. 像得了高血壓的病人,通常脈搏會比較強;
  4. 急救時候,大家也可以通過觸摸頸動脈來判斷此人是否已經心跳停止或者害死人心率過快導致昏迷的;
  5. ……

醫學小偵探


段醫生答疑在線🚀脈率和心率🚀

當感覺心跳加快時,下意識的就會想到去觸摸脈搏,看看心率到底能快到多少。那麼,脈搏究竟是不是心跳,兩者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脈搏和心率形成的原理

心率就是每分鐘心臟搏動的次數。

脈搏是心臟搏動泵出血液進入血管,血液衝擊血管壁形成搏動。因為血管在手腕外側處皮膚薄(中醫醫生號脈的手法),沒有肌肉,跳動最明顯,最容易摸到。

因此,脈搏的形成與心跳直接相關。

大多數人,正常情況下或在多數疾病情況下,心率和脈率是一致的。心率快,脈率也快;心率慢,脈率也慢:心律不齊,脈律也不齊。

有些人,脈率和心率是不一致的,比如心房顫動、頻發的期前收縮時,由於部分心臟泵出的血液顯著減少,不能使血管產生搏動或者過弱感覺不到,脈率少於心率。

段醫生特別提醒:

(1)我們平時用的電子血壓計、計步器上的心率等都是脈搏的次數,反映的是心跳的次數。

(2)正常人,左右手臂的脈率相差很小,當出現動脈狹窄,比如多發大動脈炎,或者動脈受壓時,相差很大。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也叫安靜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

人體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組成。當大量血液進入動脈時,在體表特殊部位即可感受到脈搏。

脈搏為人體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

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有一次心臟收縮就會產生一次脈搏,一般通過測量脈搏反應心率。

只有在血壓極低的情況下,心臟收縮推擠的血液不足以在血管上感知到搏動,於是出現脈搏次數低於心率的情況。或在極少數嚴重心臟病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脈搏少於心率的情,這個很少見,而且會有明顯的症狀的。

安靜狀態下,成人正常心率為60~100次/分鐘,理想心率應為55~70次/分鐘。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鐘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

可因年齡、性別或其他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一般來說,年齡越小,心率越快,胎兒每分鐘110~160次,嬰兒每分鐘120~140次,老年人心跳比年輕人慢(55~60次/分);女性的心率比同齡男性快。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如果你覺得還不錯,就給點鼓勵關注我吧O(∩_∩)O

午睡,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嗎?

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壓多少算正常?

她橫跨三個世紀106歲,一代奇女的五大長壽方法!


宜糖健康


從理論上講,心率和脈搏不是一回事,但在正常情況下,心率和脈搏是一致的。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正常成人心率為60~100次/分,可因性別,年齡或其他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年齡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輕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齡男性快,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脈搏是心臟收縮時,泵出血液所引起的動脈跳動。正常情況脈搏數與心臟跳動的次數(心率)是一致的,脈搏因人體的狀態而變化,有竇性心律不齊者的脈律可隨呼吸改變,吸氣時增快,呼氣時減慢,激素、藥物、發燒、運動和情緒不穩都會使脈搏數改變,例如跑步或生病時脈搏跳動會加快。

因為心臟收縮泵出血液對血管壁有壓力,這種壓力是可以傳遞的,雖然血流是連續的,但是心臟收縮是間斷的,所以心臟每收縮一次,血管壁的壓力就會變化一次,故心率與脈搏通常是一致的。

雖然在正常情況下心率與脈搏是一致,但是從理論上講,心率與脈搏並不是一回事,有時候脈搏與心率也會不一致。

由於部分心臟收縮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圍動脈搏動,故脈率可少於心率。如果心臟發生異常的病變脈搏如快速性心律失常,脈搏和心率就會出現不一致,如房顫,是一種最常見的持續性快速心律失常,心臟跳動頻率快且不規則,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房顫是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因為不是每一次心臟的收縮泵出的血液都足以引起血管壁壓力傳遞,故房顫時脈率可少於心率;頻發期前收縮時,由於部分心臟收縮的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圍動脈搏動,故脈率也少於心率,期前收縮呈二聯律或三聯律者可形成二聯脈、三聯脈;二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有脈搏脫漏,稱脫落脈。

臨床上心率可以通過心電圖測量,而脈搏可通過手指觸摸橈動脈搏動,或便攜式液晶血壓計,或SPO2(血氧飽和度)測定,都能測出脈搏。


麻醉超人鋼鐵俠


脈搏和心率不完全是一回事。

心率是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每分鐘。心率受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和血液內的許多化學物質(比如腎上腺素等等)的調節。活動以後,生氣、激動、發熱等等因素都會引起心率加快。

有部分人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可能只有50-60次/分,甚至更低一點,但是隻要平時沒有出現頭昏、眼發黑、暈厥等腦供血不足的現象,運動時心率也能夠根據身體需求量加快,那麼也可以視為正常現象。比如許多運動員由於長期鍛鍊,心肌收縮有力,射血效率高,安靜狀態下心率就偏慢。

心律是與心跳相關的另一個概念,容易與心率混淆。心律是指心跳的節奏。如果心跳的節奏不一致,就被稱為“心律不齊”,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竇性心律不齊、房顫等等情況。單純數心率,看不看心電圖或心電監測上的心律,我們就會遺漏許多重要的診斷信息。

脈搏是人體表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動脈血管具有一定的彈性,形成動脈血管週期性搏動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收縮射血,造成血管內壓力週期性變化。在大多數情況下,脈搏的頻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

脈搏節律可反映心臟的節律。正常人脈律規則,有竇性心律不齊者脈律可隨呼吸改變。心房顫動脈律絕對不規則,脈搏強弱不等,脈率少於心率,稱為脈搏短絀;有早搏形成二聯律、三聯律者,可形成二聯脈、三聯脈;有二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有脈搏脫漏。

除此以外,脈搏的壓力變化還能提供許多額外的信息,這是單純測量心率或者心電圖都不能做到的。不同的脈搏波形可能提示有不同的跟心血管系統相關的疾病,當感覺到異常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這裡就不一一詳細解釋了。


鄭醫生百嗑


當我們心臟發生一次收縮後,就會將血液射向外周血管,但我們在外周表淺動脈(如橈動脈、頸動脈、股動脈等)上觸摸時,就可以感受到搏動,計數一分鐘心臟和血管搏動的次數,即為心率和脈率。

正常人的脈率和心率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當我們心臟發生一次收縮時,我們的血管就會有一次搏動。但也有例外,特別是對於一些心臟疾病的患者,他們的脈率和心率可以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



記得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心內科的時候,當然老師讓我們一個實習醫生如聽聽患者的心率,這個同學很快就回來說心率是80次/分,是正常的。但我們老師卻說他沒有聽心率,只數的脈率,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這是一個房顫病人,病人的心臟是亂跳的,沒有規律,並且每次射血的能力也有限,常常不能將血液射出但外周血管,繼而常常是心率很快,脈搏卻相對更慢,也稱為脈搏短絀。

所以說,脈搏和心率看似一致,時則並不相同。計數脈率很簡單,手指觸摸外周動脈並計數一分鐘即可。而心率常常需要通過聽診器聽診或心電圖等檢查來間接反應。大家要正確認識,以後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