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在昨天的文章《 》中,我們解釋瞭如何通過讀書來完成知識框架的搭建。有位粉絲在看了之後,在後臺私信我。說自己想讀書,但是不知道該如何讀書。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在私信中,他提到自己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有了想通過讀書做深入瞭解的領域。但是問題在於面對這個領域內龐雜的書,不知道該讀哪些書。還有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很快就會忘記書中內容。等到看別人用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之後,他才想起來自己在書中看到過這方面內容。

他的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就是如何判斷一本書的價值,如何讀懂一本書,如何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有人說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自我投資,只要識字就可以讀書。這話沒錯,但是想要真正讀懂一本書,從書中汲取有用的內容,還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在開始讀書之前,先要正視讀書這件事。許多人覺得讀書需要大塊時間,碎片時間中不適合讀書。也有人覺得讀書一定要一字不落的讀完,讀不完都不算讀書等等。

實際上讀書這件事對我們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比方說讀書一定要讀完。如果你在看了一部分之後,覺得自己內容不好,或者自己對這種類型的內容不感興趣。放棄閱讀剩下的內容,是你作為一個讀者應有的權利。

同樣道理,當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不一定從頭讀到尾。自行決定閱讀順序,也是一個讀者的權利。用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縟節來要求自己,實際上只會增加讀書對自己的壓力。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接下來讓我們開始今天的主要內容,先從如何判斷一本書的價值以及如何選書開始。

怎麼選

在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值得我們去讀之前,先要明確自己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目的有兩種:消遣娛樂與自我提高。比方說讀小說、雜誌,讀這些書的目的是放鬆自己的精神。所以在讀這些書的時候,大可不必有太多的心理壓力,想看什麼、是否讀完都不重要。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如果是以自我提高為目的的讀書,就要仔細挑選了。比如我們想通過讀書,來掌握一些邏輯學在思維和表達方面的技巧。可以先從《簡單的邏輯學》和《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等入門級書籍開始,在掌握了基本概念之後,再去讀《邏輯學導論》等高深內容。

看到這很多人會說,這些都是已經知道書的名字之後再去找的。在不知道這些書之前,該如何尋找呢?這也很簡單,我們可以在豆瓣、知乎等網站上搜索對應的內容,就會出現大量的書單。從這些書單中,挑選感興趣的書去看。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通過這種途徑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值得我們去讀也有缺點,很容易被一些出版公司的營銷信息所誤導。

除了通過網站去搜索以外,看大學對應的專業教材,也是挑書的好辦法。由於大學教材的受眾是學生,所以在內容方面會做的比較簡單,同時也循序漸進。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習大學教材,還可以搭建知識體系。

閱讀大學教材也並非完美,缺點是如果是在自學,且沒有交流環境的時候,很容易在對知識的理解方面“跑偏”。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第三種找書方法,是通過作者和出版社。書是作者經過自己的思考之後,由出版社和出版公司花費大量心血整理出來的。作者所具備的完整的知識,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現給我們。也就是說,如果作者的作品口碑保持一致,那麼這個作者所著的書是值得一看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所出版的書,同樣如此。

通過這種方式選書也有缺點,缺點就是在剛開始瞭解作者、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的時候,需要我們花費時間去自行判斷。

除了這三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從一本書的參考資料和註解中,找到與內容相關的書,方面我們進行擴展閱讀。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關於如何選書以及判斷一本書的價值,常見的方法基本上就這幾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來選取合適的方式去選書。

怎麼讀

在確定一本書值得我們去讀之後,接下來就要開始讀了。

在我的朋友當中,很少有人會去看一本書的序、跋和目錄,往往都是從第一頁、第一個字開始讀。他們普遍認為,讀這些內容是浪費時間。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實際上在序和跋中,作者通常會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為什麼寫這本書,有的作者還會對內容做一個簡單的概括。除了這兩部分,先看目錄還會讓我們對內容有大體瞭解,讓閱讀效率更高。

在讀完序、跋和目錄之後,就要開始正式讀書了。

對於一本書,尤其是工具書來說,其內容可以分成兩部分:論點和論據。論點是作者的觀點,論據是作者用來佐證和解釋自己觀點的內容。論點和論據在書中所佔比率,通常情況下符合二八法則。也就是說一本書中的觀點,佔全書內容的20%。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那麼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只要找到這20%的論據就可以了。而作者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通常會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標記,比方說加粗、加黑等等。此外,論點通常在段落的開頭或結尾。我們在讀的時候,可以嘗試將重點放在這部分上。

在讀一本書的時候,第一遍往往是通讀。瀏覽和標記論點部分,是通讀的主要目的。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把書讀薄。

在完成通讀之後,要開始“把書讀厚”的精讀。一本書的內容,是作者根據自己遇到的現實情況,與知識相結合而產生的。也就是作者通過論據,把表象問題抽象成為規律和知識。而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學會用這些規律和知識,來聯繫自己身邊的現實。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比方說在讀到邏輯學中提到的訴諸情感謬誤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現實或網絡中,一些訴諸情感的言論案例,以此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怎麼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源於上學時的習慣,大多數人在記筆記的時候都是條目式的摘抄。通過手寫的方式,將看似有用的內容記錄下來。隨著手機和電腦的發展,傳統的手抄筆記越來越少。儘管不少人都會在讀書的時候對內容進行標記,但是在需要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夠及時想起相應的內容。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在於我們只是在單純的抄,而不是試著去理解內容。

關於讀書筆記,有很多方式可以供我們使用。比方說康奈爾筆記法、思維導圖、手賬式筆記等等,關鍵不在於我們掌握多少種記錄方式,而在於用到的方式能不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比方說思維導圖,這種記錄方式的優點在於方便我們通過把握內容的整體邏輯來記憶。但是很多人在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時,很容易變成思維導圖式的條目筆記。把章節標題作為思維導圖的內容,等到想要回憶內容的時候,發現思維導圖沒多大用。

想讀書卻不會讀,這三個方法,讓讀書效果成倍增加

做思維導圖的關鍵,在於對內容進行總結,將長長的段落總結成為方便記憶的關鍵詞,這樣才能達到有效記憶的目的。

關於如何讀書,今天的內容就簡單介紹到這裡。還是要強調一下,在開始讀書之前要明確自己的讀書目的。目標明確之後,才能採取相應的方法。同時告訴自己,拋棄關於讀書的錯誤觀念,保持正確的讀書心態,是有效讀書的關鍵。

祝各位讀者老爺們都能有一個愉快的讀書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