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為什麼殺關羽?

育兒交流學堂


關羽敗走麥城,是《三國演義》中讓很多讀者都非常痛心的一幕,而關羽之死,必然要提到的一位就是呂蒙了。

為什麼呂蒙敢冒著惹怒劉備的風險,奪取荊州,並且擒殺關羽呢?

在有書君看來,這是呂蒙以及東吳必然的抉擇。

首先,大家要對當時孫、劉、曹三方的勢力有一個基本瞭解。

在當時,劉備攻取益州,在漢中和曹操決戰,而關羽則留守荊州。

曹操在和劉備的作戰中屢屢失利,而孫權暫時處於觀望的狀態,內心卻已經有了奪回荊州的想法。

1、遏制劉備,制衡三方

三國之所以充滿趣味,就在於三方之間的互相制衡。當時,孫劉之間仍然是聯盟的關係,但是劉備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強大。

因此,孫權不想自己成為最弱的一方,所以果斷選擇接受曹操的封號,趁著關羽攻打樊城之際,派呂蒙偷襲荊州,給了劉備重重一擊,削弱了劉備正盛的勢頭。

2、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荊州最初是劉備從孫權手中“借來”的,在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關係處於蜜月期,而劉備並沒有一塊根據地,因此希望以荊州為基礎,等到攻打下益州之後,再將其還給孫權。

但事成之後,劉備卻只奉還了其中一部分,所以荊州歸屬的問題,一直成為東吳上下心裡的一個疙瘩,很容易引發衝突。

呂蒙知道荊州的戰略價值有多大,並且他的性格也比較強硬,因此,趁著荊州空虛,連人帶城全部拿下,不但收回了自己的權益,也大大提升了東吳的士氣。

3、關羽過於傲慢,無視東吳

最初,孫權仍然想要保持和劉備的聯盟,因此希望讓自己的兒子和關羽的女兒結成婚姻,但卻被關羽狠狠拒絕,並且留下一句“虎女怎麼能嫁給犬子”,讓東吳將士懷恨在心。

等到劉備寫信讓關羽歸還部分城池時,關羽也是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內心看不起東吳。

這些情緒堆積起來,呂蒙和手下的將士,可能心裡早就想殺了關羽。

最終,關羽在東吳人頭落地。

如果當時的主帥是魯肅,城池拿到手就罷了,或許關羽能夠保留一條性命。

可偏偏關羽遇到的是自己曾經看不上眼的呂蒙,國家主公的利益,加上此前種種怨恨的積累,在呂蒙手下,關羽註定難逃一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呂蒙為什麼殺關羽?呂蒙腦子進水了了唄!

先從赤壁大戰說起,曹操北歸,劉備得了荊州南部四郡,東吳得了荊州中部,也就是南郡,曹操守著荊州北部襄陽樊城一線。這個本來是也沒啥事,劉備得的好處多一些。但是,劉備在荊州南部和曹操並不接壤,難以發展,而孫權卻面對曹操的壓力很大,所以雙方一拍即和,孫權把南郡以借的形式給了劉備,把曹操在荊州給予的壓力也一股腦的撇給劉備。而劉備也得到了發展的空間,這是個兩利政策,沒什麼。但是,隨後曹操對荊州的壓力小了,劉備發展就快了,孫權方就不願意了,就來要整個荊州,說什麼赤壁大戰全是東吳的功勞什麼的,劉備為了雙方和睦,就說了一句,得了益州就還荊州的話,好吧,整個荊州孫權就認為是他的了。

其實,東吳就魯肅戰略眼光是看天下的,其他人就只認識江東而已。這種集體短視就造成了戰略方向的問題。

就好比兄弟倆個在一個公司打工,都面臨領導的壓迫,兩個人說我們一致對付領導吧!結果領導也不能把這兩個人咋樣,這時候其中一個人實力突出,大有取代領導的態勢時,另一個就有兩個選擇,第一,合夥搞掉領導,兩個人到底誰升值還說不來,先把位子空出來,兩個人在競爭,第二,小人做派,看著哥們比我好,我背地裡和領導聯合,搞他一下,都別升值。

魯肅和諸葛亮的戰略是按第一種方法實現的,但是魯肅死了後,諸葛亮為人沒看來東吳集體的小人話方向,忽視了。呂蒙等人對荊州耿耿於懷,正是這種小農思想的體現。

關羽北伐時,東吳的正確方針是趁機北伐,擴大領土,但是,卻背後偷襲關羽,導致蜀漢東吳內耗,這種事基本證明呂蒙就是個武夫,孫權智慧也就是個棒槌。

本來得了荊州,放回關羽,也說的過去,劉備就算有心奪取荊州,理由也不夠充分,並且也得考慮聯盟方向,雙方還可以談下去的,一起努力北伐,孫權還是佔便宜的,畢竟這種情況下北伐,孫權利益最大,但是,鼠目寸光的情況又一次出現了,他們覺得關羽是個危險,殺了關羽。從此,蜀漢東吳就剩下滅亡,別無他途了。


獨孤29262905


圍困樊城的關羽,被曹魏大將徐晃打敗;

江陵、公安的守將都投降了呂蒙;

關羽手下將士無心戰鬥、有機會就逃跑了。

關羽只得帶領不多的將士退回到麥城。在麥城,關羽人單力薄,知道守不住,便帶領幾十名騎兵突圍,向西逃跑。

關羽的行動早被呂蒙料到。

關羽等人跑到臨沮,這裡距離益州只有20裡地,遭遇呂蒙埋伏的軍隊。

呂蒙手下大將馬忠生擒了關羽、關平等隨從人馬。

馬忠把關羽、關平押解到臨沮;呂蒙也來到臨沮。

看見被擒的關羽,呂蒙恨由心生。

呂蒙命人把關羽以及關羽兒子關平兩人都殺害了。

呂蒙為什麼這麼恨關羽?這麼快就殺害關羽呢?

關羽侮辱東吳,呂蒙痛恨關羽

關羽駐守荊州時,孫權聽說關羽有一個女兒才貌俱佳,便派遣諸葛瑾帶上聘禮前去提親。

諸葛瑾說明來意後,關羽大發雷霆,直截了當地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

關羽話語中充滿了對孫權的蔑視、侮辱。

在關羽眼中,孫權只是一個紈絝弟子,最多算是一個富二代、官二代,與英雄沾不上邊。

關羽曾經譏笑孫權是綠眼睛、紫鬍鬚,根本不是孫堅兒子。

關羽也看不起東吳所有將領,要不是看在諸葛亮面子上,當場就會把諸葛瑾斬了。

關羽如此張狂地謾罵孫權以及東吳將領,激起了東吳上上下下的一致痛恨。

遭此奇恥大辱,孫權對關羽恨之入骨,大都督呂蒙對關羽也是切齒痛恨、恨入骨髓。

關羽駐守荊州,呂蒙仇恨關羽

東吳把全部力量都用來參加赤壁之戰,好不容易拿下荊州,卻被諸葛亮輕易佔領,孫權以及東吳將領全都心生怨恨。

東吳上下一心希望早日奪回荊州。

劉備派遣關羽駐守荊州,關羽自然就成為東吳將領的眼中之釘。

孫權多次派人討要荊州,劉備答應歸還,關羽就是不還。

呂蒙曾經把長沙、桂陽、零陵佔領了,可是,很快又被關羽奪回去了。

孫權在荊州問題上做了巨大讓步,同意與劉備各佔一半,但是,關羽態度十分堅決,毫不讓步。

關羽與孫權、魯肅、呂蒙等人,提都不提荊州,徹底打碎了孫權、呂蒙要回荊州的希望。

駐守荊州的關羽,成為東吳的仇敵,呂蒙十分仇恨關羽。

關羽實力強大,呂蒙憎恨關羽

呂蒙接替魯肅擔任大都督,佔領荊州只是第一步,更大的目標是消滅劉備。

劉備集團中實力最強大的就是關羽。關羽不會投降孫權;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將會對東吳構成極大的威脅。

關羽實力太強大了。襄樊一戰,關羽水淹七軍,招降了于禁、斬殺了龐德,威名震撼整個華夏大地。

更令呂蒙憎恨的是,關羽不僅戰力超人,而且他很懂得水戰,這在劉備集團中非常難得。

如果把關羽放回劉備身邊,將來消滅東吳的一定是關羽。

現在呂蒙佔領了荊州,即使不去繼續攻打蜀漢,如果關羽不殺、等他喘口氣,他一定會主動來奪取荊州。

活著的關羽不會讓呂蒙安安穩穩佔據荊州的。

佔領荊州的呂蒙,最大的威脅、最強的敵人就是關羽。

與其放虎歸山,等待關羽恢復元氣後,再來進攻東吳、再來攻打荊州、再來消滅有生力量,還不如當機立斷、不留後患。

所以,呂蒙沒有猶豫,在臨沮殺害了關羽以及關羽的兒子。


岳飛的飛


答 | 江隱龍

孫權當然知道劉備會復仇,但他不僅不怕,反而很可能希望此事發生。其實不僅孫權料到了誅殺關羽會招致劉備的報復,連曹丕手下的劉曄也看出了劉備必然伐吳,當時劉曄是這麼說的:“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那為什麼孫權在明知劉備會復仇的情況下還要殺關羽呢?最大的可能是孫權當時的志向已經不僅僅是偷襲荊州,更是一舉滅蜀,實現魯肅“榻上策”中“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戰略目標。既然還要併力西向,那孫權最重要的任務自然是一、與曹魏交好;二、盡力削弱劉備的勢力。

220年前後有三場大戰:襄樊之戰(219年)、夷陵之戰(221年)、曹丕伐吳(222年)。這期間,曹丕於220年稱帝,劉備於221年稱帝,天下局勢風雲突變。孫權在關羽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偷襲荊州得手,之後曹操病勢,曹丕建國,孫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曹丕稱臣,並受封吳王;第二件事就是備戰劉備(其中雖然也曾遺使求和,但若真有心求和,孫權怎會殺關羽?這自然是緩兵之計)。在君主權力交接的時候因需要時間穩定內政,故一般不會出兵,更何況曹丕是另立新朝——孫權在此時向尚在權力過渡期的曹魏稱臣,自然是要準備對劉備的戰事。很多人以為孫權準備戰事是因為害怕劉備東征,其實當時孫權的實力是強於劉備的,與其說是劉備想吞吳,不如說是孫權想吞蜀。

當時劉備有多少兵力?通過孫權的上書可以看出,“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一線的兵力無過於四萬,而孫權的江東兵、荊州兵相加至少是劉備軍的兩倍有餘,夷陵之戰從來不是一個強弱懸殊的戰役。夷陵之戰失敗後,馬上爆發了曹丕伐吳的戰事,孫權由此也不可能一鼓作氣西征益州。等到平定了曹丕的戰事,諸葛亮已經開始執政,孫權知道已經沒有徵蜀的戰機,於是重新締結了吳蜀聯盟,三足鼎立之勢由此開始。

所以,孫權殺關羽,是其“榻上策”戰略下必然的一環。可以大膽設想,如果夷陵之戰後曹丕沒有大舉伐吳,連續經過了襄樊之戰、夷陵之戰的蜀漢如何能抵禦得了孫權大軍?三國變成南北朝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不過歷史也沒有給孫權太多機會,曹丕既然已經翻臉,孫權不可能獨對曹魏,弱蜀孤吳自然只能聯合在一起了。

(最後默默地說一句,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吳蒙是吳下阿蒙的縮寫吧?)


切割地球


呂蒙是東吳名將,是周瑜、魯肅之後的東吳統帥。成語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看)。說這話的是大帥魯肅,讚美的就是呂蒙,呂蒙在主公孫權的散育啟發下發奮苦讀,由一員勇將變得文武全才的智將,魯肅後來還專門到後堂拜了他的母親,相當於結拜為兄弟。但坦率地說:他遠沒有魯肅有戰略目光,魯肅原來也有東吳版《隆中對》,主張孫權跨江從劉表手上拿下荊州,以圖發展。但在劉表病死,劉帽拱手讓出荊州後,形勢急轉,魯肅改變主張,主張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戰後說服孫權,讓劉備擁有荊州一部,三家分荊,所謂“劉備借荊州"實質如此,孫權還把妹妺嫁給劉備,孫劉進入蜜月期。客觀地說這樣對孫、劉均有利。劉備陸軍強於東吳,東吳的優勢在水軍,孫劉均弱小,需要抱團取暖。即便劉備打下漢中、益州成了漢中王后,也是如此。劉備並沒有佔領整個荊州,其實也就是三四郡而己。讓劉備多一條出擊曹魏的路,讓劉備孔明一路出祁山,一路出荊州,東吳也好直接出兵伐魏,這是兩全其美的策略。魯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到死沒有用武力去攻打劉備奪荊州,《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忠厚得有點憨有點傻,其實他在戰略上是高智商的!所謂大智若愚是也!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成功。孫權非常高興,認為呂蒙軍事上的成就超過魯肅,對他恩寵有加,呂蒙病重時,孫權吩咐在牆壁上鑿洞自己偷窺,呂蒙病減一分孫權則喜,呂蒙添一分孫權則憂,對呂蒙寵愛倚重如此!孫權也是小農意識作祟,認為:呂蒙為孫吳開疆拓土,功高蓋世。其實他和呂蒙都是戰略短視的。不久迎來了稱帝的劉備大軍瘋狂報復,如果不是陸遜天縱英才,劉備一時腦子浸水在山中連營數百里,吳蜀之戰鹿死誰手未必可知!即便最終吳勝,也是慘勝如敗。孫劉兩軍實力大大消耗,劉備又病又氣死了不說,連損關羽、張飛兩員一等大將,黃忠是病死與夷陵之戰無關,劉備十幾年積蓄的四海精銳幾乎喪盡,糧草燒光,沒有孔明的苦撐,蜀國說不定很快滅了,蜀滅了,吳獨能久乎?唇亡齒寒哪!後世很多不解歷史的怪孔明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你看孔明帶的什麼兵,統的什麼將?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同時也是一種積極防禦策略。

如上分折,呂蒙偷襲荊州,原因如下:一是戰略短視,二是急於建功立業,報答孫權的知遇之恩。

當然,殺關羽、關平,那是東吳老大孫權的意思,關羽名氣大,脾氣大,放回去,等著他報仇嗎?曹操手下的于禁可不是等閒之輩,一不留神,被關羽水淹七軍,先鋒龐德掛了,于禁兩腿一軟,怕了!如果再讓關二爺做劉備先鋒,殺向東吳報仇,有孫權呂蒙的好?還不如殺了,讓蜀軍膽寒。既然東吳斗膽奪了荊州,對東吳而言,殺不殺關二爺,該來的總歸要來的,怕也沒用!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呂蒙殺關羽是因為關羽該殺,因為在孫權聯合曹操的那一刻起,他已經和劉備徹底的撕破了臉面。

既然撕破了臉面,就要幹一場大的。

很顯然孫權之所以聯合曹操,攻擊關羽。就是因為他們看中了荊州這塊地方。想要佔據荊州這塊地盤。

荊州本來是被劉備佔領了,劉備讓關羽駐守著這裡。

這時候的劉備帶著士兵,去打劉璋的益州去了。

當孫權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氣得要死。因為在他的認知範圍之內,他覺得劉備是不可能這樣乾的。

為什麼孫權認為劉備不會這樣幹呢?

原因就是孫權找劉備商量過這件事,孫權和劉備結成聯盟和曹操打了赤壁之戰後。這時候孫權找到劉備,他告訴劉備說益州劉璋那裡的地盤,應該很容易打下來。你看要不我們兩家合力,把他給滅了,然後平分益州吧。

劉備也考慮過佔領益州的問題。

但是,劉備想的是自己佔領益州,孫權想來分一杯羹,他當然不願意了。

所以,劉備就告訴孫權,自己的士兵經常打仗,太勞累了。

所以,自己要修正一下,才能再次出征。目前不打算考慮進攻益州。

沒想到劉備剛把話說給孫權不久,孫權就得到了劉備攻打益州的消息。

你說孫權氣不氣?關鍵是劉備還把益州給拿下來了。

劉備佔領了荊州,拿下了益州,等於是他地盤又擴大了一倍。這時候劉備的野心,每個人都是知道的了,他佔領荊州和益州,就是統一天下。

劉備想要統一天下,孫權怎麼可能不怕?

所以,這時候他就把矛盾指向了劉備,必要的時候,可以聯合曹操一起攻打劉備。

正好劉備拿下益州來之後,就去漢中和曹操打仗去了。

為了配合劉備作戰,關羽帶著荊州的士兵,也開始攻擊北方的曹操了。

這時候對於孫權來說,是一個消滅劉備的機會,即使消滅不了劉備,殺了關羽,斷了劉備的一個左膀右臂,也是不錯的。

所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孫權開始聯合曹操,一起前後夾擊關羽的。

本來關羽的這個仗,打的是很順利的。

曹操被他打的差點就要遷都了。正是在曹操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收到了孫權要給他聯合的秘信。

曹操當然是毫無條件的和孫權聯合了。

所以,曹操聯合孫權的後果,就是關羽腹背受敵,他因為連連吃敗仗,不得不向西南的益州逃去。

但是,最終他還是沒有逃的了。

當東吳的都督抓了關羽之後,就把關羽給殺了。所以,呂蒙殺關羽是早就布好的局。是有步驟,有組織,有計劃的殺戮。

東吳也只有殺了關羽,佔據了荊州,他們才能破除劉備對自己的威脅。所以,當關羽被呂蒙抓住後,他也只有死路一條了。


漢史趣聞


呂蒙為什麼要殺關羽,在可以預見殺了關羽之後會受到劉備集團瘋狂報復的情況之下孫吳還是殺了關羽,這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關羽確確實實是被俘殺的而不是陣亡的,但是下令殺他的不是呂蒙而是孫權。



權遣將逆擊羽,縛羽至大營,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傳》

為什麼孫吳集團要冒著早到劉備集團瘋狂報復的危險而執意要殺關羽呢?原因有已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羽的實力太強,如果不殺關羽讓其回到劉備集團將成為孫吳極大的威脅。在關羽統領荊州之前關羽隨同劉備作戰敗多勝少,但是一場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周瑜傳》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孫權傳》

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溫恢傳》

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孫權傳》

關羽不僅僅善戰而且擅於水戰,這對東吳以水軍為主的軍事結構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孫權當然不願意放回關羽這一隱患。


第二,關羽重信守義,孫吳偷襲荊州的行為在重信守義的關羽看來是極為可恥的行為。再加上關羽孤傲嫉惡如仇,如果孫權放歸關羽,關羽勢必會報復孫權,即便不報復孫劉聯盟在關羽在世的時候也很難修復。

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呂蒙

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孫權傳》

本來關羽就不把孫吳放在眼裡,孫權的兒子要娶關羽的女兒還被關羽羞辱了一番,現在又出了偷襲荊州背信棄義的醜事,關羽已經不可能再與孫吳友好相處。


第三,即便孫權不下令殺關羽,將關羽關押或者放回都很難阻擋劉備集團反擊孫權。劉備丟失荊州之後是一定會想辦法奪回荊州的,關羽之死只是多了一個理由罷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蜀漢重要的戰略依據,在這麼戰略報告裡,益州與荊州是取得天下的基礎。即便孫吳不殺關羽,劉備也一定會為了霸業而攻擊孫吳,如果劉備有了關羽的幫助,那隻會讓孫吳集團更麻煩。


第四,相比較活著的關羽,死了的關羽對孫吳更有價值。關羽死後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表示自己殺死關羽完全是聽於曹操將劉備集團的怒火引向曹魏。而自己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以此企圖修復吳劉之間的關係,但是可惜曹操並不上當,曹操同樣以諸侯之禮將關羽安葬於洛陽。

有觀點說為什麼孫權不把活的關羽送給曹操,關羽這個問題我有過回答,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之前的問答。簡單的說,孫權給曹操活的關羽,曹操從自身利益出發會將關羽還給劉備,理由就是前兩點。

孫吳集團為什麼要殺關羽只因為殺死關羽更符合東吳集團的戰略利益。


古事今説


在三國時期,武將們各為其主,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使反反覆覆投降也很常見。歷史上關羽戰敗也曾被曹操生擒,曹操不僅沒有殺死關羽,而且還對其禮遇有加,最後關羽更是回到了劉備身邊。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生擒後,為何孫權一定要殺死關羽呢?



公元219年,這一年是關羽人生最為巔峰的一年,也是英雄末路的一年。這一年,孫權進攻合肥,曹魏的主力都駐守在淮南。關羽趁機進攻襄樊,水淹七軍,于禁投降,斬殺龐德,關羽威震華夏。然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與孫權聯合南北夾擊關羽,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和長子關平被東吳生擒,並在臨沮被殺害。

關羽這次被生擒之所以孫權一定要殺死他,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孫權對關羽不爽,早就想殺死。在大戰之前,關羽與劉備借荊州而不還,成為老賴,孫權對此很是不滿。而後孫權派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被關羽以“虎女焉能嫁犬子”給怒懟了回去,孫權對於關羽的桀驁不馴和自以為是,很是生氣。這次關羽好不容易落到了他手裡,他豈能輕易放過呢?

二是關羽必須死,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孫權知道關羽不會投降於自己,留著反受其害。如果放回去的話,那就是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孫權這次為了荊州與劉備撕破臉,已經做好了與劉備一戰的準備。既然要戰,如果再把劉備手下的第一猛將關羽給放回去,那豈不是自己作死呢?而殺死關羽對自己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之呢?



綜上所述,關羽這次必須要死,留下來必將後患無窮,只有殺死關羽,才符合孫權的利益最大化。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呂蒙如果要想晉升為當世一流名將之列,那就必須要有一流的名將死於其刀下,否則他就是再厲害,也很難讓世人公認他為名將,而關羽剛好就是當世最頂級的名將,其一生戰功赫赫,尤其是晚年的時候,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令曹操都動了遷都以避其鋒芒的念頭,可見其勇悍和謀略,絕對配的上一流名將這個名號。

而關羽人生中的唯一次大敗,剛好被呂蒙趕上了,那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換句話說,即使不是呂蒙,換作東吳的任何一位武將,也都不會讓關羽活著回益州的。關羽人頭落地的那一刻起,呂蒙由此名揚四海,成功的晉級為一流名將,可是噩夢也隨之而來,首先是關羽化作厲鬼,前來索命,呂蒙不幸病逝,緊接著又是劉備的復仇大軍,向著東吳浩浩蕩蕩而來,若非陸遜的及時出現,東吳的孫權能否抵擋的住劉備的大軍,還真的很難說。


野史宴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我想問的是呂蒙為什麼不能殺關羽?難道關羽是三國的名人,是一個狹義熱心腸的人,他就不能被殺嗎?

要知道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三國鼎立呀,這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都想把另外兩個國家給吃掉,但是,這又是何其的難呀。

所以,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兩個弱小的國家只能聯合起來,對抗北方強大的曹操。

但是,要知道所有的結合都是以利益為前提,若是觸犯了對方的利益,他們是說翻臉就會翻臉的。這就是所謂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

當時孫劉聯盟的時候,劉備可以說就是一個光桿司令,後來他佔據了荊州,這也沒什麼,畢竟這時候的劉備還是很弱小的。

可是,劉備佔了荊州之後,又獨吞了益州,這就讓孫權不爽了。

因為這時候劉備的力量完全超過了孫權,這根本不是孫權想看到的。

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孫權為什麼那麼氣劉備?

就是因為劉備在獨吞益州之前,孫權給劉備寫過信,他想聯合劉備,兩個人把益州給平分了。

可是劉備並不這樣想,劉備想自己吃下益州。

所以,他就以剛佔領荊州,人心還未穩定為由拒絕了孫權。

孫權也沒想到劉備是個老流氓呀,沒過多久,劉備竟然自己把益州給獨吞了。

這時候孫權就開始害怕了,畢竟劉備佔領的益州和荊州,正好在他東吳的上游,若是劉備想伐東吳,直接順著長江直下,就可以給孫權造成不小的威脅。

誰知偏偏在這時候,劉備剛佔領了益州,又去打漢中去了。恰在此時,關羽也發動了襄樊之戰。

劉備在佔領益州之前,就把防守荊州的地盤交給了關羽來把守,關羽也很給力,他把荊州把守的風吹不盡,雨滴不來。無論是北方的曹操集團,還是下游的東吳集團,對關羽都是客客氣氣的。

關羽本來就是藝高人膽大,誰都不服,越來越自滿。

當他聽說劉備去大漢中去了,他就想配合劉備攻打曹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關羽發動了和曹操集團的襄樊之戰。


東吳的都督呂蒙一看機會來了,他就聯合陸遜和關羽套近乎,讓關羽放鬆對東吳的戒備,全力對付曹操就可以了。

沒想到關羽上當了,他把本來該防守東吳的軍隊,給撤走打襄樊之戰去了。

這時候呂蒙和陸遜帶上士兵,就把關羽鎮守的荊州給拿了下來,關羽腹背受敵。在孫權集團和曹操集團的合力攻擊下,失敗了。

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集團的人給活著了,之後關羽就被呂蒙給殺害了。

呂蒙之所以殺關羽,就是想長期佔據荊州之地,因為這一塊地,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荊州就是東吳前方的門戶,一旦荊州失守,東吳就危險了。

只有殺了關羽這樣的人,劉備想要再次奪會荊州也就難上加難了。

後來劉備知道關羽死後,發動了夷陵之戰,這一戰劉備失敗,僥倖逃脫死在了白帝城。劉備一死,荊州之地,就再也沒有回到劉備集團來過。

這大致就是呂蒙為何要殺關羽的原因。總之,歸根結底都是利益的爭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