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如果魏延成為其接班人,蜀漢會如何?

天際雪


之前寫過分析魏延的文章,剛好藉著這個題目再聊聊魏延和當時的蜀漢。

先說我本人的結論,魏延因為性格原因,就算是擊殺楊儀統領蜀漢軍隊,甚至擊敗司馬懿於一時,但也絕不會在戰略上長期佔據優勢。

而魏延的掌權,和魏延糟糕透頂的人際關係勢必造成蜀漢內部的大分裂,這種分裂小則魏延被殺,恢復歷史原本軌跡,大則導致蜀漢內戰,成為曹魏和東吳漁翁得利並且一起瓜分的對象。

為什麼這麼說?先跟以史為鑑來看看魏延在蜀漢內部的地位。

一、魏延

魏延投奔劉備後其實在蜀漢地位相當之高,而且並沒有諸葛亮所謂的腦後有反骨。

劉備打敗了曹操佔據漢中的時候,準備留守一員虎將鎮守漢中,自己打道回成都。當時所有的人都以為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要地,這次必定留下張飛鎮守漢中要地了,甚至張飛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結果劉備出人意料的任命了魏延為漢中太守,大家的反應是一軍盡驚!

而魏延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發出了:若是曹操親來,我為大王據之,如若曹操只是派遣一員偏將統兵十萬而來,我就替大王吞併之!這樣的豪言壯語。

等劉備死後,魏延更是收到諸葛亮重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延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丞相長史和丞相司馬兩個職位可以說是丞相諸葛亮的左膀右臂,丞相長史負責後勤等文事,丞相司馬負責戰事。這兩人看作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也沒有問題。

但是問題在於丞相司馬魏延和丞相長史楊儀都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而且這兩人非常不合,一度鬧到在諸葛亮開會的時候,魏延拔刀指著楊儀要殺,楊儀則是痛哭流涕,幸虧有費禕在旁邊和稀泥,倆人才沒有鬧大。

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大到連孫權都知道了,孫權對著蜀漢的外交官說:楊儀和魏延兩個人也就是諸葛亮還能壓制,要是諸葛亮不在了,這倆人肯定會引發內亂!

楊儀是文官,對待別人還算面子上過得去,但是魏延這個人簡直目中無人,後來因為戰勝了曹魏的郭淮被封為徵西大將軍,假節。可以說此時的魏延已經是蜀漢軍中第二人,僅在諸葛亮之下。

如此位高權重,魏延自然眼睛長到了頭頂上,看見誰都不屑一顧。別的文官武將官職也不敢說啥,但是魏延在蜀漢可以說一個好朋友都沒有,這也導致魏延和楊儀互相攻伐時沒有一個人替魏延說話。

二、楊儀

諸葛亮死前,已經安排了撤退方案,就是楊儀先走、姜維居中,魏延斷後。

諸葛亮死後,楊儀以諸葛亮繼承人自居,率領蜀漢大軍準備撤退,讓費禕統治魏延斷後。但是魏延也以諸葛亮繼承人自居,公開譴責楊儀膽怯,聲稱:“諸葛亮去世,我還在啊!只需要幾個大臣回去就好,北伐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因為主將亡故就放棄呢?何況我是什麼人,怎麼能替楊儀斷後?”

魏延拉著當時是丞相司馬的費禕準備聯名,打算廢掉楊儀。費禕一看覺得不妙,馬上說:楊儀是個文人,壓根不懂軍事,我之前就老勸解你們倆個人的矛盾,我這次接著去勸楊儀,在軍事上他肯定聽你的。

魏延竟然相信了,等費禕跑掉後才發現自己身邊沒有一個文官支持,而且楊儀姜維等人全都按照預訂計劃撤退了……

魏延大怒,竟然派兵抄小路跑到楊儀前面把路斷了。這下撕破臉皮,楊儀和魏延都上表給劉禪說對方造反。

劉禪收到消息大驚失色,不知道咋辦,劉禪問留在大後方的董允和蔣琬咋辦。這兩人直接說,楊儀說的是真的。魏延大概率是造反了。

魏延跑到前面打算攻擊楊儀,但是被人罵道:丞相屍骨未寒,你就起內訌,誰給你的權力?

魏延的士兵知道自己理屈,都心無戰意,魏延眼看輸了,就帶著幾個親信跑路,被楊儀派遣馬岱追殺殺掉。並且踩著魏延的頭大罵:庸奴,復能作惡不?夷魏延三族。


所以說從上面可以看出,諸葛亮死後已經安排了楊儀、費禕、姜維、王平等許多將領,魏延只能帶領少量的本部人馬。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而且魏延要想成功取代楊儀,除了挾持費禕,還需要姜維等人的支持,但是性格高傲的魏延壓根沒有幾位實權大臣和將領的支持,除了本部人馬根本做不到掌控全軍。

我們就按照最理想的情況假設:

魏延先挾持了費禕,然後假裝以負荊請罪的名義向楊儀投降,楊儀假設被衝昏了頭腦,覺得連魏延都服軟了自己就是諸葛亮第二。沒想到魏延直接在中軍帳斬殺楊儀,威脅姜維、王平,統攬了蜀軍大權,準備再次北伐。

大家都知道一直被諸葛亮打壓的司馬懿在知道諸葛亮死訊後,打算追擊,結果被姜維楊儀嚇退,史稱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司馬懿覺得諸葛亮一死,蜀軍已經退走,天下再沒有對手的時候,沒想到魏延代理大軍重新殺出。

司馬懿和魏延率軍廝殺幾場之後,還是不佔優勢,乾脆接著堅守不出。而同期曹睿親征戰勝了孫權,本來以為蜀漢東吳雙方一起進攻曹魏的戰略已經破產,沒想到突然殺出個魏延,於是再次親征蜀漢,坐鎮長安。司馬懿得到強援,魏延軍力不濟,而且糧草也成了很大的問題,戰場局勢逐漸向曹魏傾斜。

因為曹睿的坐鎮長安,魏延打算出奇兵兵出子午谷,威脅長安的計策也泡湯了,除了長安附近曹魏軍力雲集,沒有出奇兵的空隙,而且因為蜀漢將領除了魏延,能單獨領一軍走子午谷的也僅有姜維、王平等幾人,這幾人要是單獨領軍,肯定脫離了魏延的控制,魏延無奈之下只能撤軍。

如果魏延聰明,撤軍後自己帶著大軍鎮守漢中,上表陳情,要繼承諸葛丞相遺志,努力北伐,要求劉禪提供糧草,隨後蜀漢陷入和曹魏大規模的消耗戰之中,這時候沒有了諸葛亮和楊儀這樣的內政型人才,蜀漢以一州的實力對抗曹魏,沒幾年肯定弄的民怨沸騰,蜀漢提前陷入衰落,被曹魏滅亡的結局。

如果是較差的情況假設

魏延率軍擊敗了楊儀,甚至斬殺了楊儀,但是部分蜀軍在姜維、王平等人的帶領下逃回成都,坐實了魏延造反的情報。

這直接導致蜀漢的內訌,姜維、王平、蔣琬等大臣紛紛譴責魏延造反,並且重新組織軍力準備平叛,而魏延以漢中為大本營準備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姜維、蔣琬等。

經過幾次戰爭,魏延不得民心終於戰敗,魏延一氣之下帶著漢中投降了曹魏,蜀漢雖然戰勝了魏延,但是漢中屏障已失,經過這詞內訌,導致民生調敝,國庫空虛。

魏延投降曹魏後,司馬懿和曹睿大喜,直接以漢中為基地,調派大軍開始滅蜀之戰,沒多久蜀國就在大軍壓境之下滅亡了……


大家看看,其實無論哪一種情況,魏延的性格就決定他要是統領蜀國大軍只會導致更大的失敗,也只會加速蜀漢的滅亡。

甚至一些以三國為背景的穿越小說,也把翻盤的對象放在魏延兒子上,而不是魏延。因為讀過三國志的朋友都知道,以魏延的性格,就算穿越了也不可能翻盤的……悲哀啊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要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如果魏延成為其接班人,蜀漢會如何?

蜀建興十二年(234)八月,諸葛亮油盡燈枯,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亮的安排是讓楊儀領軍撤回,讓魏延斷後。或許諸葛亮也算到了魏延不會撤退,所以安排了姜維次之。魏延若真的不聽,大家也不用管他。

按理說,諸葛亮死後,魏延絕對就成為蜀漢資歷最高的人。而且魏延的軍事能力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也得到大家認可的。然而,諸葛亮偏偏就把軍權交給了楊儀。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諸葛亮的這個安排:

首先諸葛亮對魏延的人品、忠誠是絕對信任的,但也瞭解魏延的個性(傲氣、想打仗、想立不世之功)同時諸葛亮也相信魏延的能力。但是,此時真的不能再打仗了。

諸葛亮在世時,依法治理蜀國大大的傷害到了益州士族階級的利益。諸葛亮在世,士人們尚因畏懼而不敢造次,諸葛亮擔心自己一死,蜀國內部就會出現動盪。所以需要立即把部隊拉回去,先保住皇權的地位和威嚴。

也就是說,諸葛亮一死,一定要撤軍回去保障國內安全。而魏延是個鷹派好戰份子,必不願退軍。而魏延資歷深、威望高,縱觀整個軍營,也只有楊儀敢跟魏延叫板。

所以諸葛亮安排楊儀領軍,讓魏延斷後。魏延若不聽命令,就不管他。

《三國志.蜀書.蔣琬傳》亮每言:“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諸葛亮真心想託付的其實是蔣琬,之所以讓楊儀掌軍不過是權宜之計,用於節制魏延。當務之急是先把部隊拉回去,一切等穩住朝中局勢再說!

說到這裡,我們大致就清楚了一些事!

就是諸葛亮一旦去世,蜀國內部長期遭到打壓的益州本地士族有可能會趁機發難。

蜀漢是以荊州集團為核心,而此時的荊州集團的大部分力量征戰在外。

而魏延是不願意撤軍的,魏延希望能繼承諸葛亮衣缽繼續領兵作戰。

所以,就算諸葛亮想讓魏延當接班人,也必須回國再說。如果當時在五丈原就讓魏延接棒的話,魏延必定繼續與魏國作戰。

魏延能否打過司馬懿我們暫且不考慮。蜀國內部首先就會發生動亂,而保衛皇權的主要力量皆在外作戰。

搞不好你前線戰事不順、後邊皇權地位還不保。

一旦皇權勢力被益州士族勢力壓下去會怎樣?

荊州集團將無家可歸,即使勉強呆在益州也毫無地位,甚至會被逐一清除。

士族階級要的只是利益,益州本地士族想的只是偏安一隅,所以他們會向魏國投降稱臣。魏國壟斷權力的政策“九品中正制”一直都是讓他們眼紅的東西。而由於吳國的存在,為了做好表率,魏國也一定會善待蜀國的投降派。

《三國志.蜀書.譙周傳》方京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受之之後,不得不禮。

這是鄧艾已經偷過陰平、兵臨廣漢時,蜀國投降派譙周的分析。分析的很對,只要東吳還在,蜀國投降的話,魏國肯定會善待他們(該任職的繼續任職、該提拔的就提拔...)

這就是直接交棒給魏延而產生的連鎖反應。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智慧和信念,即使即將身死,也要為蜀國盡最後一份力,也要做好一切的後續安排。儘可能的保住和延續蜀漢政權。


左將軍


以魏延的軍事才能,蜀國在與曹魏的對峙中不會像姜維一樣被動。


但魏延這個人政治眼光有限,對國內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一竅不通。所以用好了的話,蜀國能晚滅亡一段時間。用不好反而崩潰的更快。


從對史書上魏延的瞭解看,這個人不算是窮兵黷武的人,為人傲氣(這個出身有關,魏延是劉備的部曲出身,在蜀國軍事集團中資格很老,而且很早就被劉備重用,獨守漢中),軍事眼光比諸葛亮好很多,忠心程度上不用懷疑,如果不是和長史楊儀內訌,被楊儀設計殺害,魏延的最後的成就可能和關羽比肩。

但是不管魏延多厲害,諸葛亮死後的蜀漢已經是千瘡百孔,國力是三國中最差的,後輩戰力又青黃不接,蜀漢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李茂影視解說


如果魏延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第一,諸葛亮死無葬身之地。

如果諸葛亮讓魏延接班,魏延一定安排人送諸葛亮遺體回蜀,斬殺揚儀,貶黜姜維,自己引軍去戰司馬懿。

司馬懿久不出戰,就因為忌憚諸葛亮。如果他確知諸葛亮死,必揮三軍伐蜀。

魏延絕對不是司馬懿的對手,絕對會全軍崩潰。

曹軍掩殺,追上諸葛亮遺體,運回魏國處置。

諸葛亮死無葬身之地。

第二,魏延的本領。

魏延是蜀漢後期第一猛將。這沒有爭議。但他僅僅是一員猛將,單打獨鬥可以,統兵作戰不行。

以他的最後一戰為例。

諸葛亮臨死,分配他殿後。在撤軍時,殿後任務最重,一般都要選精兵猛將。也就是說,當時魏延手裡掌握著蜀漢的精銳部隊。

魏延當時在蜀漢陣營中,資歷最高,威名最盛。按說他要採取什麼行動,應該是一呼百應,馬到成功,所向披糜。

但事實是怎麼樣呢?

魏延違反諸葛亮遺命,公開反對撤軍,拆棧道,阻擋蜀軍撤退。結果眾叛親離,惟剩他和他的兒子倉皇逃命,被馬岱斬殺。

魏延就這麼點本領。

連這麼一點仗都打不贏,還怎麼去跟司馬懿較量呢?

如果諸葛亮讓魏延接班,要不了三五年,蜀漢就會徹底完蛋。

因為魏延只有將才,沒有帥才。在諸葛亮手下,他屢立戰功。剛離開諸葛亮,便身敗名裂。

是諸葛亮成全了魏延之名。而魏延卻老是瞧不起諸葛亮亮。自以為能力高於諸葛亮。

在歷史記載上,諸葛亮一直信任魏延,一再給他加官晉爵。至臨死,也沒設計害他。魏延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就說這麼點吧。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魏延的武略或可以一試,政治文事方面不行,如果他掌控蜀漢大權,一定比蔣琬費禕更糟,以諸葛亮的全方位才能,面對三國最強的魏國,還是隻能做到以攻代守,沒法取得實質性進展,以魏延史實上的個性,不能團結人是明顯弱點。從他後來與楊儀的交鋒完全處於下風看,如果諸葛把大權交給他,蜀漢可能提前滅亡。


魏延之前名不見經傳,在劉備收荊州時應該與黃忠一同進入劉營,荊州舊人、豪族世家在曹操南征時隨同劉琮投降,等到赤壁之戰烏林之役,孫劉合兵破曹,劉備收荊南四郡,駐在油江口,又打出劉表長子劉琦的旗號,荊州降士不少回來,黃忠魏延應該就是在這時歸劉,沒有關羽戰長沙,老將拖刀等事,張松法正孟達獻益州,魏延又與黃忠一起隨劉備入川,立有功勳“數有戰功”,升官了,為牙門將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等到取漢中後,劉備的用人之術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他把黃忠列為四將軍之一後將軍,諸葛亮有點猶豫,勸他說,在戰陣上的將士,都看到老將的雄風,恐怕在荊州的關羽有點不爽。劉備很乾脆的說一定要提拔,對關羽他有辦法“吾當自解之”。在選鎮守漢中重地的主將時,大家以為關羽鎮荊州,以感情和實力論,關羽張飛與劉備恩猶父子義若兄弟,必定是張飛無疑。哪知劉備親自拍板,點了魏延的將。眾人聽了眼珠子差點掉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從史書的記載看,蜀漢方面材料不多,但以劉備的推重,魏延在進入西川后的表現應該不遜黃忠,才有破格提拔,魏延也豪氣干雲,對於問他如何防守益州咽喉漢中的問題,回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語驚四座。之後隨諸葛亮北伐,立有戰功,大破魏將費瑤、郭淮等,在諸葛亮出征中取得為數不多的勝仗。還提出後世爭議不休的奇襲長安之策。在蜀漢中算是佼佼者。(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放在戰場,魏延是驍將猛將,他的長處在戰陣,不是朝堂,而以諸葛亮的位置,恰好是朝堂重於戰陣,謀事多於謀戰,以魏延剛強果敢的性格,坐不好這位置,他最多隻是前線戰將,沒有控制全局之能。從他與楊儀因私怨反目,卻做出“燒絕閣道”來阻擋蜀軍回師這樣無腦、又給對手致命理由的舉動來看,不是掌控一國之才。


南方鵬


諸葛亮在五丈原積勞成疾,嘔血昏迷,蜀營上下一片擔心。諸葛亮躺在病榻上,自知生命垂危,但由於大事未成,耿耿於懷,遂寄希望於禳星術,以延壽命,成其大業。就在主命燈耀耀閃光,就要衝破生命之界之時,司馬懿兵襲營寨,魏延驚闖諸葛亮大帳。一陣狂風將主命燈吹滅,諸葛亮欲衝破生命之界的努力終告失敗。諸葛亮自知不久於人世,請費禕速回成都將遺表轉奏後主;召來姜維,將以平生所學著成的二十四篇兵法悉數傳授;又先後傳喚馬岱、楊儀,授以魏延反叛之時應對之計。後主派尚書李福前來詢問後事,諸葛亮在病榻上作了囑咐。夕陽如血,晚霞燦爛,諸葛亮強支病體出營帳,最後一次望著他的兵士們,深懷遺憾地閉上了雙目。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終年五十四歲。擴展資料:後續情節:諸葛亮病逝之後,楊儀按丞相遺囑緩緩撤軍,用孔明生前所塑的木雕像嚇退司馬懿的幾十萬追殺大軍,司馬懿不由得驚歎:“諸葛亮天下奇才,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由於諸葛亮將兵權遺交於楊儀,使自恃武藝高強而行為傲慢的魏延大為不滿,果然舉兵造反。就在他燒燬棧道,欲與楊儀大戰一場,奪取兵權之時,楊儀按孔明錦囊所囑,誘使魏延橫刀立馬連叫三聲“誰敢殺我”。就在其話音未落之時,按孔明所授密計假意隨魏延一起造反的馬岱手起一刀,斬魏延於馬下。魏延此時仍大睜著一雙驚愕的雙眼。楊儀、姜維、馬岱等蜀軍將士共扶丞相之靈柩,同進成都,蜀都上下皆掛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無不痛哭,舉國上下哀聲震地。蜀主劉禪按諸葛亮臨終遺願,將其葬於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不用一切祭物。


lhllp4622


如果魏延成為諸葛亮接班人,那蜀國會滅亡更快。

首先,魏延是武將,在三國後期魏延可以說是無敵的人物了,但是魏延只適合充當先鋒,而不能很好的當統帥,如果魏延真的當了三軍統帥,如果司馬懿父子領軍伐蜀,那魏延不是對手。

其次,假設魏國不出兵伐蜀,那蜀國也不會消停,魏延性格桀驁不馴,如果在掌握軍權,那很有可能成為這必然會和姜維等人發生衝突,到時候魏延會成為諸葛恪一樣的人物,蜀國肯定內亂,無論誰勝誰負蜀國都會元氣大傷。

最後說,如果諸葛亮活著,魏延會成為蜀國軍事上的柱石,可諸葛亮一死,居功自傲的魏延必然是死路一條,就是諸葛亮不除他,魏延一樣鬥不過姜維,所以魏延之死是必然的。


天宇的文史情懷


魏延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生前深受劉備器重。在考慮漢中太守的時候,劉備就果斷選擇魏延,成為獨擋一面的大將。魏延不負眾望,成功鎮守漢中十年。我們知道劉備作為帝王,識人上還是眼光毒辣的,看看馬謖就知道了。

魏延曾經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這點是諸葛被後世詬病的地方,打仗太保守,沒有冒險精神。以蜀漢的弱小,中規中矩打持久戰,必然不是對手。所以得冒點險,我們不能說魏延的計策一定能成功,但值得一試。

因此從以上可以看出,如果魏延不死,個人認為以魏延的膽識、謀略、勇猛必然能有所作為。不至於有那句“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閒話歷史君


我個人覺得如果魏延成為其接班人的話,蜀漢跟後面也不會有太多差距,畢竟魏延是武將,謀略比不上諸葛亮,武力有沒有五虎厲害,所以說他成不成其接班人都沒啥差距!


Dear10526


魏延個性比較激進,從其追隨孔明北伐獻上子午谷奇謀便可知。如果他成為諸葛亮接班人,蜀漢有可能會取得短暫的勝利,也有可能加速滅亡。但由於蜀國和魏國綜合實力相差過大,最終的結局都是蜀漢必滅,這是任何人掌蜀漢之兵都改變不了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