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那孙权将领中能排出哪五个人呢?

DALONG1111


三国时期,东吴所占据的江东,就显示出了风流才子辈出的特性,武将多儒雅,在魏、蜀、吴三国中,独树一帜。

东吴武将中,最著名的当为“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周瑜,千古难得一儒将,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对周瑜推崇备至,令人神往。“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千古绝唱。周瑜还精通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主帅,以少胜多,打败巅峰时的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

鲁肃,历史中的鲁肃绝非演义描写的,只是一个温良敦厚的“烂好人”。第一个提出“天下三分”战略预判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第一个提出联刘抗曹并积极促成联盟的,也是鲁肃。赤壁之战辅助周瑜指挥战役,周瑜死后接手大都督之职,维护孙刘联盟,令曹操不敢再下江东。不战而得战之利益,是更高的境界。鲁肃是被演义破坏了形象,被严重低估了的三国时期文武全能的大战略家。

吕蒙,幼时并不好学,虽然名门望族出身,却不学无术,就耻笑为“吴下阿蒙”。但自发愤读书,则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成语。白衣渡江,一举击败正如日中天的关羽,荆州尽归东吴,为东吴开疆拓土。也许是进步太快,让孙权都觉得恐怖,故有被孙权偷偷毒杀的传言。

陆逊,又一儒将。吕蒙白衣渡江时,就增献计献策,让关羽麻痹大意。刘备倾全国兵力伐吴时,正是陆逊这个年轻将领,临危受命,与刘备对峙近一年,终得夷陵战役的大胜。家学渊源,还培养出陆抗这样的名将,保东吴江山几世。

古时战争,并不是演义中表现的,两军对垒,武将单挑,以匹夫之勇决定战斗胜败。东吴有次四大都督,足以匹敌“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史实也正是如此!





净月暖阳


江东豪杰遍野,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在人才方面,完全不比曹魏、蜀汉少;

特别是武将方面;当然,四大都督必须除外,这四位的能力,比五虎、五子,只高不低,没有必要来竞争这五个名额;

剩下的有,东吴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丁奉、潘璋;还有太史慈、朱桓、贺齐、陆抗、吕岱、朱然、孙瑜等众多知名猛将……

在这些人中,有哪五位,可以与五虎、五子媲美呢?个人看法如下:

程普

四大都督之后,程普的综合能力最强;入选是必然的,我也不必多说!!


甘宁

孙权曾说过“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孙权的这番评价,已经将甘宁比肩五子良将了;

太史慈

太史慈的记载不多,但是精彩;而且此人忠义无双,比肩关羽;箭术超群,比肩吕布;勇武胆略,不下赵云;追随孙策后,由于讨伐麻保贼寇的精彩表现,曹操听闻后,主动招揽太史慈,这是来自远方曹操的认可,最有说服力的认可;孙权继位后,把南方的军事重任全权委托于太史慈,显然太史慈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徐盛

个人认为,徐盛有韩信的风格,敢打敢拼,善于奇谋,懂得随机应变;徐盛一生,胜仗无数,而且大多都是“以少胜多”;

比如柴桑一战,徐盛方只有百余人,而黄射方有精兵数千;结果徐盛坚守城池,杀死对方一千多人,将士们士气高昂,之后大开城门,领百余之众,大破黄射数千精兵,至此黄射再也不敢招惹徐盛;

再比如,横江一战,孙权任命徐盛等人抵御曹魏进攻;不想遭遇迅疾大风,他们的船只全都被吹到了敌方岸边,当时所有将领,都吓傻眼了,只有徐盛一人,率领本部军马,上岸突袭曹营,敌人败退逃走;

或者洞口一战,曹休进驻洞口,徐盛等人领兵迎击;又是遇上大风,还未投入战斗,将士们就已经死伤过半了;徐盛及时收集散落的兵卒,以少拒多,曹休无法取胜,只好无功而返;

还有一次,文帝大举出兵,想横渡长江,大举进攻东吴;徐盛听闻后,根本就不用兵甲,直接在短时间内,建造一座假城,吓退文帝大军;

所以。如果只选五个人,徐盛必须入榜;

前四位必须入榜,第五位有点不好选了;首先老将黄盖,黄盖的能力也很强,能提出赤壁火攻,足见其军事战术水平很高;然而,凌统、蒋钦、朱桓、贺齐、吕岱、朱然也都不在黄盖之下;所以,剩下这个位置,应该是这些人中选一位;

当然!实力最强的还是陆抗、丁奉两人,但考虑到二人是后期猛将,与孙权关系不大,所以没选这二位;


爱尚文史


曹魏五良将,刘备五虎将,其实在此,本想列举东吴十二虎臣的。既然问者要求列举五个人,故属实江东五都督。

大都督,演义给予的定义是,战时吴国最高军事统帅,可见军事能力出众,能兼辅国之重任。

此五人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诸葛恪。

周瑜精兵法,晓奇门,通音律,为人谦和,容貌帅靓,儒将之风。赤壁大火,一战成名,在东汉末年的军事统帅中,首屈一指,战绩可排三国历史第一,就连为我们所推崇的苏东坡大学生都是周郎的小迷弟,战功赫赫,无人匹敌。

鲁肃,演义中没能将此人的能力凸现出来,仅短短一句,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能与周瑜并列,相比其能力是不容小觑的。鲁肃战绩平平,但在战略的造诣上很高,简述就是,吴主席间榻上策,孙刘两国共和使。大多数时候,以使节身份维持吴蜀联盟,纵横家典范,其战略思想延续至今。

吕蒙的成功,诠释了草根逆袭之路,在门阀制度苛严的魏晋时代,吕蒙无疑是个最靓的牛仔。出身行伍之间,也能成三军统帅,暂定为,努力型的天才。吕蒙最大的战绩在于成功拿下了荆州,荆州战略意义重大,拥有荆州,意味着吴国打开了涿鹿中原的门户,自武烈帝孙坚,桓王孙策,荆州这地方一直遏制了吴国向中原发展的步伐。吕蒙的成功,为三足鼎立展开了最真实的画面。

再谈陆逊,阅读过陈寿《三国志》的朋友知道,除各君主外,仅诸葛亮和陆逊是单独成卷的,可见史书对陆逊的经历重视程度。陆逊在夷陵之战以前,名气不高,但其参加了江东百分之八十的战役,由于没能担任领导人身份,导致前期默默无闻,但其实战经验在上百场战役中得到很大的提高,积累经验,夷陵之战的胜利已是必然。值得关注的是,陆逊可以算是少数拥有上海户口的人,其家乡华亭属于现在的上海松江区,暂作了解。

至于诸葛恪,吴国大臣诸葛瑾之子,少年神童,在陆逊病逝后接班,在孙亮继位后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后因轻敌,节节败退。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过,竟独断专权,不把天子放在眼中,最后在孙峻的密谋下,将诸葛恪处死。诸葛恪作为吴国后期军事统帅,其战绩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由于自己过于膨胀,导致身败名裂。





三国春秋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人对三国中有贡献的人都有一个排行榜,像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孙权有江东十二虎臣,孙权的十二虎臣就跟其他两个排行榜不一样了,他们都是五个人,就孙权是十二个,而对于孙权的五虎将也没有个准确的排名,那我们今天就来在孙权的将领中排出五个人。

要是排五虎将,那第一个肯定是低调的太史慈,虽说他人低调,不过他武艺精湛,当时他不在孙权手底下时,曾跟“小霸王”孙策交战都没有分出个胜负,而且他还讲究义气,当时他听说孔融有难,借兵冲出重围,救出了孔融。而且他还负责守卫江东的后方,正是他治理的好,孙权才能放心对外交战。


第二个是黄盖,熟悉苦肉计的人都知道他,他为了让曹操掉以轻心,便受了苦肉计诈降曹操,使得曹操上当,在赤壁之战中被刘孙大军大败。但这是他戎马生涯中的一个事件,他是东吴的三朝元老,他曾经跟随孙坚,孙策,孙权,不仅资历老,而且随主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所以说他进五虎上将是当之无愧的。

第三个是“锦帆贼”甘宁,甘宁曾经是个混混,不过后来他改过自新投向了孙权,在孙权手底下时,他发挥出来了自己的长处,在益阳时,他力拒关羽,在夷陵胜曹仁,在楚关破黄祖,这都是关系到江东命运的战争,不过甘宁不负众望,获得了胜利,连孙权都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敌也。”

第四个是凌统,凌统跟甘宁开始时是不共戴天之仇,因为甘宁曾经杀死了凌统的父亲,不过在一次作战中,甘宁救了凌统,两人便不计前嫌,成为了至交。虽说凌统年纪小,可是在合肥之战中,孙权被张辽追着不放时,凌统领亲兵300余人,死战张辽。结果全军覆没,凌统也受重伤,最后不治身亡。凌统的勇猛,是理应划入五虎将中。

第五个应该是周泰,他算得上东吴比较有资历的大将,他在孙权小时候就陪伴左右,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就凭周泰对孙权的忠心赤胆,也理应排入。

虽说这五人比不上周瑜、陆逊、吕蒙的地位,但是他们身上透露出的勇猛善战是这几位不能比的,他们五个长期在前线厮杀,理应得到一个体面的名头。


历史百家争鸣


东吴周瑜、陆逊之类的儒将引人注目,吴国四大都督,三人都是儒将。但要说五虎将、五子良将之类的猛将同样也有。按照历史记载,东吴诸位将中武力出众的大概有太史慈、吕蒙、黄盖、韩当、周泰、董袭、甘宁、凌统、潘璋、丁奉等十人。在张辽逍遥津之战中被杀的陈武,以及望风而逃的徐盛、宋谦之流可以不提了。

一、先说说星火辰暂不选的这五人

1、韩当、潘璋二人,史书虽说他们勇猛,但缺少实际阵斩对手的战例。

2、董袭:史书描述,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曾亲斩山阴悍贼黄龙罗,又平鄱阳贼彭虎数万人。建安十三年,孙权讨伐江夏黄祖,这战很关键。当时黄祖守住沔口,以弓弩交射,飞矢如雨,是董袭和凌统敢队,突入其中,董袭以刀斩断黄祖连接大船的绳子,沔口封锁被破,孙权这才得以打败黄祖,报了父仇。其实,董袭的勇猛善战是很突出的,但他的名气不太响亮,因此将其略去。

3、周泰:周泰不能入选,肯定让很多朋友不解,毕竟在游戏中,周泰是东吴将领中少有的武力上90的人。然而,历史上,周泰除了捍卫孙权身受十二创以外,具体的事例记载的并不多。而且周泰的确勇猛有余,但总觉得武力似乎并不是最上乘。

4、丁奉:看对丁奉的记载,“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又记载,“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实际上,丁奉很可能是东吴武力最强的武将之一,斩首数百,这几乎和项羽最后一战的单人杀伤数相同,这是十分惊人的。何况,丁奉在孙权死后,孙休在位时期,还有诛杀权臣孙綝的大功。只是,丁奉的名气稍微小些,而且立功的时间较晚。

二、星火辰选入东吴五虎将的五人,其实正好可以与蜀汉五虎将相对

1、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

吕蒙年十五六岁,就偷偷跟着他姐夫邓当上战场,邓当大惊,骂也骂不回去。吕蒙身为吴国四个大都督之一,是其中唯一的猛将,当然也是智将。历史记载,“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这一战中,吕蒙是亲自把黄祖大将陈就砍了脑袋。又记载“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张辽逍遥津一战中,吕蒙和凌统一样,以死捍卫孙权。吕蒙最大的功劳,是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因此而败。

与吕蒙相对的蜀汉五虎将之一,正是关羽。两人地位基本相当,一个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一个是东吴大都督。两人都有过人的勇猛。而且两人还是正面交锋的对手。

2、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

“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仅凭孙权这句话,甘宁也该入选东吴五虎将,因为这是东吴开国皇帝亲口说出来的。甘宁守夷陵,手下只要数百兵,被曹仁五六千人围攻,士众皆惧,只有甘宁谈笑自若。此战十分重要,正是甘宁守住了夷陵,让周瑜得以顺利从曹操手中夺取南郡,后来这个南郡又被借给了刘备。面对关羽时,甘宁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关羽果然不敢动。面对曹操的大军,“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再看,甘宁最出名的匹敌张辽的一战,“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譟,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甘宁的武力,绝对是东吴顶尖水平。

与甘宁相对的蜀汉五虎将之一,是张飞。两人粗暴的性格有类似处,勇猛有类似处,关羽和张飞是兄弟,而吕蒙和甘宁的关系也类似于兄弟。

3、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

太史慈和小霸王孙策对垒,双方谁也搞不赢谁的事迹大家皆知。其实吧,太史慈最厉害的是他百步穿杨的箭术,史书记载“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又记载“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太史慈一箭过去,正好把敌人的手钉在横梁上。这种功夫,大概老黄忠也不过如此了。

与太史慈相对的蜀汉五虎将,论箭术是黄忠,但论经历更像马超。太史慈和马超一样,最初都自成一派,归降后也相对独立。但太史慈显然比蜀汉马超更受主公信任。

4、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

坚历史记载“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又记载“盖姿貌严毅,善於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赤壁大战,若非黄盖实行火攻之计,不知结果会如何。后来,黄盖镇守地方,“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黄盖和黄忠不但同姓,而且都是老将,黄忠以定军山一战闻名,黄盖也在赤壁建立起比黄忠好要重要的功劳。

能与蜀汉黄忠相比的,不是黄盖是谁?

5、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

凌统也有亲斩大将的经历,史书记载“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最出名的,还是他在张辽逍遥津的救主之战,历史记载“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一个人杀掉数十人,而且是在被围攻中,由此可见凌统武力十分了得。

凌统实际上和赵云有些相似。都有救主的行为,都为人忠勇,都武艺高强。


星火辰


魏、蜀、吴三国中,东吴才是真的豪杰遍江东,人才济济,甚至不输曹魏。前期有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韩当、祖茂、黄盖、程普、甘宁、太史慈、凌统、周泰等等……。后期有陆抗、丁奉、朱然、诸葛恪、陆景等等……。既然东吴人才辈出,那么?东吴的这五个人应该怎么排呢?


第一:太史慈

东吴战神太史慈,最喜欢的东吴大将,死前的一席话,直接被圈粉了。(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呼!)太史慈表现的机会并不多,少有的几次还是相当精彩,首先是解围孔融,单枪匹马冲入重围,然后再单枪匹马冲出,因为箭术高明,无人敢追。神亭一战,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也遇到了对手,并深深的爱上了这位将领。曹操听说太史慈的事迹后,立马想招揽太史慈,寄一封装满“当归”的“家书”,曹操最急切想得到的武将,非太史慈莫属。


第二:甘宁

“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吴王孙权评价如此之高,必有过人之处。“关羽濑”的创始人,甘宁一身是胆,一千兵马,吓得关羽三万兵甲寸步难行,立下大功。


第三:周泰

东吴孙权爸爸级保镖,如果没有周泰,孙权都早就英年早逝了。周泰打架比典韦更勇,周泰护住比典韦更拼,每次都是身中几十刀仍然不死,五进五出救主等等……。


第四:程普

程普都是东吴元老级人物,早年跟随孙坚就已战功累累,后来跟孙策、孙权也是战功颇多。


第五:凌统

凌操之子,生性耿直,两军对峙之际,因其上司陈勤傲慢,怒骂凌统及其父亲,凌统一怒之下杀掉陈勤,自己领兵大破敌军。孙权命他将功赎罪,果然,凌统后来的表现亮眼。特别是合肥之战,凌统率三百兵甲,拼死保住孙权,三百人除了凌统无一生还。


爱尚文史


一、太史慈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太史慈酣战孙策,不分胜负,东吴第一大将。弓马娴熟、箭法精巧,官至建昌都尉。原是刘繇部下,后来被孙策所收降,从此太史慈便成为了孙氏大将,帮助孙氏扫荡江东。孙权当政时,因唯有太史慈能把钳制刘磐,便让他统治六县以拒刘磐。太史慈不是简单的猛将,他还是一名统帅,具有战略眼光。他还是名扬天下的义士,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英雄会敬重他,北海孔融、平原刘备、江东孙策、许昌曹操。

二、甘宁 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字兴霸,巴郡临江人。甘宁年少时为鄱阳湖水盗,船上挂锦帆为号,被称作锦帆贼。后在刘表和黄祖的麾下录用,可惜未能得到重用。甘宁率部投靠孙权,开始建功立业。他先是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接着又随周瑜攻曹仁获得夷陵,后随鲁肃镇守益阳拒关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他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三、黄盖 字公覆,零陵泉陵人,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早年只是一个县吏,后跟随孙坚走南闯北,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赤壁大战时,配合周瑜使用苦肉计,诈降前往曹营,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的首要功臣之一。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黄盖一生,智勇双全,骁勇善战,对孙氏忠心耿耿。

四、周泰 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东吴的大将。周泰出身低贱是洋子江水贼。孙策平定江东时,周泰和同郡蒋钦一起加入了孙策军。深受孙权喜爱,便跟从孙权。之后他多次救孙权于危难之中。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就像身体上纹身一样。可以说周泰在护主救驾方面丝毫不比赵云逊色。而且周泰战功赫赫,随孙权讨黄祖、拒曹操军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击退曹操于濡须等,为吴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五、程普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是最早跟随孙坚南征北战的将军,声望很高。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曾跟从孙坚征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了江东。之后,他又与张昭等人一起辅佐孙权,并征伐江东境内的山贼,战功赫赫。赤壁之战中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大败曹操,后来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原本为孙策军的第二把交椅,后来周瑜出现,程普的光辉就从此被湮没了。程普一生都在为孙家做事,他不只是能够上阵杀敌,在谋略上也有着不错的能力。程普待人非常和善,因此在当时很受东吴麾下众将士的敬重,被尊称为“程公”。


流年戏梦


我觉得这个还真不好排出,有些将领的闪光年代可能与史实有些差距,我就班门弄斧了。

1.偏水军的将领不排了,因为打水仗曹魏和蜀国不行。

2.考虑到官员的被信任度的问题,太史慈非常可惜,他是创吴元老,有勇有谋,36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来源于他。但孙权继位后,他在大战的曝光率很低。

程普也有同样的问题,资历老,本事高因此脾气大,赤壁之战前连周瑜否不服,但周瑜依靠他的人格魅力,还是能够与他携手共事。但周瑜去世后,他的曝光率也急剧下降。

老将黄盖在赤壁之战受伤后逐渐退出一线,非常可惜这员智勇双全,气度恢宏的名将。

韩当之流的,属于二流将领,也没被孙权多看几眼。

3.生存率的问题。东吴的都督们一个个都短命,或者说大器晚成的刚冒个头岁数就到了。周瑜,鲁肃,吕蒙加起来只干了10年左右,实在可惜。相比之下,魏国最好,老一代名将逝去,新一代已经成长。蜀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名将扎堆死,两年之内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全挂掉,后续的将领还没成长,老是被大家嘲笑蜀中无大将。

因此,赤壁之战后夷陵之战前应该是鲁肃,甘宁,凌统,潘璋,马忠(后两者我硬凑的)。夷陵之战后吴国中能让孙权放心拿出来的将领无非就是陆逊,丁奉,徐盛,全綜,朱然。


Ray徐徐


曹魏的“五子良将”是按历史上统帅能力排的,刘备的“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按个人武力排的。这里既然是历史问答而非小说问答,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按历史、按统帅力排,东吴除四大都督之外,排名前五名的将领是哪几个。

1、太史慈

太史慈肯定可以占据一个名额,他是资历极老,跟孙策平起平坐的将领,又为孙策独当一面,抵御刘表之侄刘磐的猛攻。

2、黄盖

水战达人,赤壁之战放火烧毁曹操战船的功臣,资历很老,文武双全,做太守时还有不少佳话传世。

3、丁奉

盖世猛男,东兴之战中靠个人勇力大破魏军,俘斩魏军数万,制造了东吴后期最大的胜利,是东吴后期的擎天之柱。

4、甘宁

锦帆贼,武功高强,统帅能力也不错,尤其是还有谋略,战略战术都来得,算是军事多面手,是东吴的勇力担当。

5、潘璋

人品恶劣卑污,但相当善战,在多次战斗中其部队都是中坚力量,深得孙权信任。


这五个人,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以外,统帅能力最强、最能打的五大将领。


文史宴


蜀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魏有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合,于禁,乐进。

江表十二虎臣全是江东名将,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按实力排出五名应该是:程普,黄盖,周泰,甘宁,凌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