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儒釋道醫武,統在道,體用在心

國學,儒釋道醫武,統在道,體用在心

武術、武功、武道,都屬於國學的範疇


國學,不僅僅是一國所固有之學術;更是形而上的文化基因;身心性命的躬行——蘊藏著恆久的教育之道、做人之道、治世之道、管理之道、養生之道、夫妻之道、商業之道。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國學經典看起來很多——依清朝《四庫全書》來看,經史子集四大類,內容達3萬多冊,不是古典文獻領域和國學專門的四庫學研究者,普通人,窮盡一生心力也不能窺其一二;然國學一經通,萬經通,一部經典,含著萬經。

國學,儒釋道醫武,統在道,體用在心

國學大廈,中國人的生命底座


如能在人生的“胎兒養虛、嬰幼養性、童蒙養正、青少養志、中青養德、老年養道”六個階段,均能拿出時間,濡染燻修,內證修持,則必然有機緣豁然明靈、覺悟靈元本體(明心見性),從而人生獲得大的自由,並對人的身心管理、企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統籌發展、國家文明進步,有著無可替代的統攝統領統帶價值。

自古以來,儒釋道醫武,由心學統攝,如何做到統攝,“九九歸一歸太極”也。基於這樣的認識,特舉辦“太極心學·商道領袖”證悟班,以此來提升提升“心之力”,依此悟“心之體”,抵達內聖之境域,從而創造屬於自己的三不朽事業(立德、立功、立言)。

國學,儒釋道醫武,統在道,體用在心

漁樵耕讀,古代的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