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規劃∣人工智能+醫藥健康

人工智能(AI)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在醫藥健康領域,AI通過創新改造產業供給端,有力推動關鍵藥物、醫療裝備的研發智能化升級,將是解決優質醫藥資源相對不足、地區醫療服務水平差異明顯等突出問題的有力舉措。

及時開展適應國情的“AI+醫藥健康”規劃研究,對於實施“健康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醫藥健康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支柱,均具有重大意義。

一、需求研判

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AI+醫藥健康”規劃有其特有背景和重點需求。

國情需求方面:人口老齡化加劇,2020年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數量達到2.55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主要疾病負擔,高素質衛生人員、自主可控的高端醫療裝備缺乏。

重點任務方面:機器智能輔助個性化診斷,精準治療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智能醫療健康設備,輔助康復和照看、手術、智能護理機器人,創新藥物研發。

基礎設施方面: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超大規模深度學習計算集群,海量訓練資源庫;AI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等創新平臺,細分醫藥方向的AI創新平臺。

二、規劃進展

2015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AI作為重點佈局領域,建設新型計算集群及海量訓練資源庫、AI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等創新平臺。

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含智能醫療、智能健康和養老等),在健康保障等重大項目中加強AI技術應用示範。

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進“互聯網+”AI應用服務,支持研發基於AI的臨床診療決策支持系統、醫用機器人、大型醫療設備、生物材料3D打印成型和可穿戴設備等。

2017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要發揮AI、醫用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產品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2017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強調醫療領域著重擴大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等AI系統的臨床應用。

三、佈局短板

在體系框架方面,AI在醫藥健康領域的發展路徑尚不清晰,公共投入/企業投入及應用重點不夠明確;已有戰略規劃之間的聯動性不夠,未能明確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係,導致AI對於推動健康醫療供給側變革的重要價值難以顯現。

在基礎設施方面,雖然也強調了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但現有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分散,未與醫學科學發展、AI應用等形成有效的銜接和聯動。

在人才梯隊方面,醫藥與AI複合型人才的結構失衡問題未得到充分重視;醫藥健康AI應用的優化與適配、科學監管機制建設等存在明顯不足。

AI與醫藥健康領域的融合發展過程中,倫理與安全問題滯留在研討層面,標準規範與法律法規仍然缺失,且標準制定的國際話語權薄弱。

四、發展建議

(一)重視AI在醫藥健康領域發展的戰略價值

推動AI與醫藥健康領域的融合應用,將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加強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系統創新,設立醫藥健康AI應用發展專項計劃,明晰發展路徑和階段目標,注重與國家產業戰略規劃、宏觀經濟科技戰略的協調。

(二)以解決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為出發點

立足我國衛生領域的國情背景,以健康促進、人口老齡化應對為核心,重點推進AI在臨床診斷與治療、創新藥物研發、精準健康管理、合理醫保控費等領域的應用。AI賦予了醫療裝備製造產業的變革機遇,應強化以醫療器械等高端裝備國產替代升級為主線的智能化產業發展。

(三)將醫藥健康數據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列為優先事項

我國擁有豐富的健康醫療數據資源,但資源可用性亟待提升。建議將現有的醫藥健康數據規劃和AI應用規劃無縫銜接,優先發展契合AI應用需求的醫藥健康數據基礎設施,重點推進國家醫藥健康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保障數據質量、數據共享和信息標準化。宜優先開展醫藥健康細分領域的建設,引導產業有序發展。

(四)鼓勵“AI+醫藥健康”交叉學科研究

AI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有效應用,離不開醫藥健康專家的深度參與。可依託國家醫學研究中心等專業機構,成立多個重點疾病方向的醫療AI交叉研究中心;明確“產學研用”轉化機制,培養學科交叉人才,促進智能化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應用的研發,提升新藥研發效率。

(五)保障AI在醫藥健康領域應用的監管科學研究

在促進“AI+醫藥健康”發展的同時,應準確辨識、穩妥控制伴生的治理風險,這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合理加大監管科學研究投入,儘快建立包容、審慎、有效的“AI+醫藥健康”監管機制,覆蓋醫藥創新服務與應用產品的全生命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