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重構未來,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十大改變

以史為鑑,醫藥行業過去兩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以史為鑑,在預判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影響之前,我們首先還是應該再回顧一下 17 年前 的 SARS 疫情。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危機事件,SARS 疫情促使政府和民眾上上下下對醫療體系、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進行了反思,進而產生了一系列影響。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也許沒有 SARS,我們的醫療體系也會按照一定的規律去進化、去演變,但是 SARS 在其中一定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在 SARS 後的一兩年,醫藥行業和人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突躍式的發展和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變化有了更深層次的顯現,這是 SARS 帶來的蝴蝶效應。相信梳理這些對我們 預判新冠疫情過後的 1-2 年醫藥行業的獨特變化會有一些啟示作用。

1.中國疾控體系快速發展,疫情監測和響應系統不斷進步。2002 年 1 月 23 日,在中 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衛生部工業衛生實驗所、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國農村改水技術 中心的基礎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 CDC)組建成立。在基層網絡尚未建立之 際,SARS 就給這個年輕的系統迎頭痛擊。中國前總理溫總理在 2004 年告訴當時的世衛 組織北京負責人 Henk Bekedam:在 SARS 之前我們只知道一個縮略詞 GDP,現在我們 知道了另一個縮略詞 CDC。SARS 後十年,是中國疾控體系發展的十年,從職能、人員 和理念各方面都發生了全方位變化。醫學院也開始注重預防醫學學科建設。政府投入百 億元經費解決國家、省疾控中心的硬件設備升級問題,例如負壓病房、信息報告系統以 及監測預警系統等等。近年來多起疫情的迅速監控,檢驗了疫控體系的進步。

2.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頂層設計快速推出,信息逐步公開透明。非典後不久,國務院公 布出臺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條例》。這份被認為是“公共衛生事業的轉折點”的法 規條例,從起草到提交審議,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開創了中國立法的“SARS 速度”。從行政信息專屬到信息公開的轉變明顯。過去我國政府習慣於以下發紅頭文件, 自上而 下 、內部層層傳達的方式實施管理 。社會和公眾對政府決策的過程知之較少, 相關信 息多掌握在部門手中, 遇到重大或突發事件, 多采用“ 內外有別 、內緊外鬆” 的控制 式處理方式 。這種通過信息控制處理問題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困難。SARS 前期由於信息 統計不準確、發佈不及時導致疫情擴散的嚴重後果,凸顯了我國在行政信息方面存在的 問題和實行信息公開、行政公開的重要性,這在 SARS 之後有了大大的改變。

「醫藥」重構未來,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十大改變

3.基層醫療爆發式增長,公共衛生投入快速增加。“非典”的肆虐讓國家意識到我們的 基礎醫療幾乎為零,在面臨大的爆發性疾病時所能夠採取的措施除了通過學校放假、工 廠停工、城市人員遣回以外,並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在“非典”之後的幾年, 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基層醫療,不僅政策向基層醫療傾斜,財政撥款、權力下發都讓基層 醫療呈現了爆發性的增長。SARS 後的幾年,全國各地對公共衛生的投入都有幾十倍甚至成百倍的增長。全國公共衛生系統開始了空前的大規模建設。醫院提升硬件,軟件設 備,力度更大(這些未必算全都是因為 SARS,但 SARS 仍然是催化劑),防疫,醫學監 督,隔離設施等都有長足進步。另外,SARS 也促進了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 SARS 之前醫藥物流配送體系不成熟,導致 SARS 期間缺醫少藥明顯,SARS 之後我國逐 步建立起了區域性以優勢企業為龍頭的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

4.新藥研發機制有了一定的改革,國家開始更加註重疫苗的研發。SARS 之前中國新藥 的研發和銷售基本是分離的。SARS 之後,各方對研究、生產、臨床三方面結合的力量 有了認識。先鋒醫藥生產和營銷企業在自己的強勢領域開始建立研究中心和研發部門。國家也更加註重疫苗的研發。2009 年 5 月,中國暴發甲流疫情。2009 年 7 月 15 日,中 國確診 5592 例,治癒 3852 例,無死亡病例。2009 年 7 月 23 日,華蘭生物甲型 H1N1 流感疫苗在江蘇、泰州進入臨床試驗。2009 年 8 月 12 日,我國甲型 H1N1 流感疫苗初 步安全性分析報告顯示安全可靠。2009 年 9 月 3 日,中國北京中小學生開始免費接種甲 型 H1N1 疫苗,近一億人接種,成績非常突出。

5.醫患關係的緩和和媒體報道風向的變化。從患者是弱勢群體到突顯醫護人員的無私奉 獻。在 SARS 之前,社會一直關注的是弱勢群體患者的利益,但突如其來的非典,讓廣 大醫護人員素有的奉獻精神集中的體現出來。媒體的客觀報道是醫患溝通的橋樑之一, 在非典之前,很難看到讚美醫生的報道,SARS 過程之中,醫護人員得到了媒體和公眾 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期盼。SARS 也引發了人們對醫患關係的新思考。在抗擊 SARS 的戰鬥 中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面對危險英勇無畏,值得敬佩。醫護工作存在的危險性及其艱 苦程度,使人們更加理解和支持醫護人員的工作。媒體的客觀報道和導向,為醫患關係 的良好溝通建立了重要橋樑。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階段性的緩和了醫患關係。但醫患關係 緊張的根源並沒有解決,特殊時期建立的感情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步減弱。

「醫藥」重構未來,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十大改變

6.社會衛生理念有了積極變化。從治療為主的理念向預防為主的理念轉變。人們更加註 意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更加註重了公共衛生、衛生防疫和環境生態保護。全社會形 成注重衛生的新習慣。家庭通風、勤洗手、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逐漸改變。公共場所 消毒,不吃野生動物等理念深入人心。

當然,SARS 不等於新冠,歷史當然也不等於未來,17 年前後的對比,我們面臨的產業 環境已經大不相同,很多細分領域(比如互聯網醫療、醫療信息化、血製品、藥店、疫 苗、ICL、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中藥等等)在 17 年前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成熟甚至還在 極早期,但在 2020 年的今天,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疫情對於這些細分領域的帶動 效應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 17 年前 SARS 對於醫藥行業的影響是“意識上啟蒙的”, 那麼今年的新冠對於醫藥行業的影響則可能是更加“產業上具體的”、“更加深遠的”, 甚至可能“重構未來”!

重構未來,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 10 大改變

1、 醫藥行業長期戰略價值和戰略地位有長足的提升;醫生地位有所提高,醫患關係緩 和。“健康中國”戰略一直是推進小康社會中的重要戰略,而在這其中,醫藥行業有著舉 足輕重的地位,國家也已經制定了諸多頂層設計方案。本次新冠疫情的發生,顯現出了 過去醫藥行業發展帶來的進步(信息透明公開、核酸和 POCT 等檢測試劑快速響應、治 療端的藥物研發高速推進、臨床應急審批通道快速審批),當然暴露出了當前醫療體系存 在的一些問題(醫療資源不平衡、檢測能力限制、應急物資缺乏等),我們認為經此一役, 政府將更加重視醫療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重視醫藥行業健康發展,我們判斷財政投入方 面,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望持續有所側重。類似於 SARS 之後,我們認為未來 1-2 年維度 醫藥行業的戰略地位會有長足的提升。另外類似於 SARS,本次疫情中醫務工作者們的 無私奉獻,一定程度上會階段性緩和醫患矛盾,醫務人員的地位會有所提升。

2、控費政策節奏中短期趨緩,中長期邏輯不變。在疫情階段,疫情的防控工作是各部 門協同的焦點,而醫保局的工作重點更多在於對疫情救治保障政策的執行;而在疫情趨 緩乃至於結束後的“後疫情階段”,則各個產業的休養生息是各部門的工作重點。我們認 為,儘管醫保局主導支付端變革的政策大邏輯不會發生變化,中長期來看,仍然是以一 系列的政策組合拳去實現支付結構優化與主動支付的最終目標,但從中短期的維度來看, 醫保控費的政策不會是未來 1-2 個季度甚至更長時間維度的重點,對於受影響的相關藥 械企業來說,可能多出了一個寶貴的轉型窗口期。

「醫藥」重構未來,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十大改變

3、互聯網醫療的流量機遇&醫療信息化借勢加速推行。新冠疫情之前,大眾對於互聯網 醫療與醫療信息化建設往往“耳熟”卻並不“能詳”。在本次疫情的應對中,醫院聯合騰 訊、微醫、阿里健康等互聯網企業在多地積極開展線上診療、遠程醫療等,在減輕醫院 線下診療負擔、降低人與人傳染風險、保護醫護人員安全等方面發揮作用,受到政府認 可的同時提高了大眾認知度,在未來推動醫療服務線下線上聯動、加速實現分級診療的 趨勢下,互聯網醫療將收穫巨大的流量機遇。同時,疫情跟蹤、疫情防控等數據信息在 國家與各地方政府之間、疾控中心與醫院等部門之間高效傳遞的重要性在此次疫情中被 顯著放大,國家的醫療信息化系統需要持續建設和完善,疫情過後有望得到加速推行。

4、血製品價值尤其是靜丙臨床價值將被重估。成熟歐美國家的血製品行業已經走過了 兩大歷史階段,第一個是以白蛋白為主用量快速提升帶動的發展階段,第二個是以靜丙 為主用量快速提升帶動的發展階段,發展至今,血製品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用品在臨床 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對比我們國家,血製品行業發展遠遠不及,還有很大差距, 有人歸結於血製品作為資源品行業資源的缺失不足,但我們認為,這不是單一因素,對 於血製品的臨床認知和應用不足(例如靜丙獲批適應症和醫保保障適應症角度可以看出) 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我們國家血製品當下的發展階段有點像歐美國家第一個發展 階段的中後期,但是我們認為比較起來也是遠遠不夠的,更別說由靜丙帶動的第二個發 展階段遠遠沒有到來,但是由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一些好的跡象,和 17 年前的 SARS 相 比,我們這次新冠疫情下,我們沒有再大量使用激素,我們對於靜丙的使用大量增加, 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雖然仍有人會質疑,使用靜丙的科室、醫生、患者都不太一樣,疫 情過了之後,這塊的用量將回歸於零,但是任何一次疫情,在臨床大量使用的狀態下, 我們認為對於醫生的認知一定是一個巨大的促進提升作用,從長期角度來看,對於靜丙 的臨床地位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長期臨床價值有望重估,同時我們認為血製品的臨床 價值從長期的維度也會得到重估。當然,從中短期我們也能夠看到血製品的一些變化, 靜丙和白蛋白都在疫情中得到大量使用,血製品企業的供應大大增加。由於供應大幅增 加以及採漿延緩的雙重影響,血製品被大量消耗,渠道和庫存進一步減少,同時為靜丙 的學術推廣打下基礎。未來我們認為血製品供需關係將發生很大改變,將催生血製品中 期維度的價格上漲。

5、藥店成為疫情期間主要購藥渠道,戰略價值和端口價值凸顯。從 IQVIA 的數據報告 來看,2018 年,醫院仍然是處方藥銷售的主要渠道,佔比 71.80%,而線下零售渠道佔 比僅有 12.10%,在兩票制、零加成、帶量採購、特慢病統籌等多重政策組合拳下,處 方外流是大勢所趨,本身藥店渠道的端口價值會就持續提升,疫情更是加速了這個進程。在疫情期間,一方面,消費者會盡量避免選擇容易交叉感染的醫院渠道,優先選擇具備 便利性的藥店作為首選的購藥渠道;另一方面,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在藥店的投放也 會給藥店帶來更多的客流量。那麼,從短期來看,會直接帶來連鎖藥店 Q1 業績的增厚 (考慮到一些對沖的因素,我們預計整體增厚 5%左右),而在疫情逐漸趨緩甚至結束後, 仍然會有一定的消費慣性,各大連鎖藥店健康管理體系、會員管理能力有望將短期的流 量轉化成中長期的會員客戶,加速處方外流的整體進程。同時我們要強調的是,在疫情 期間,大量的藥店平價提供疫情物資,和老百姓共度時艱,在特殊時期大家遠離醫院的 狀態下,無論從行為還是心理上都起到了很大基層橋頭堡的作用,戰略地位凸顯,值得 敬重。

6、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ICL)價值得以體現,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短時間內巨量的病毒核酸樣本檢驗需求,1 月 27 日武漢全市病毒核酸樣本 檢驗僅 2000 份/日(以疾控中心和部分公立醫院為主的 10 家左右醫療機構),受人員、 設施、試劑盒等因素影響,檢驗通量嚴重不足。2 月 4 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 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允許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金域醫學、迪 安診斷、華大基因等公司的實驗室均被列為可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機構。從實 驗室功能和安全水平(P2 級別實驗室)、人員專業性(專業 PCR 檢驗團隊)、檢測體量 承接能力(擁有全套病毒核酸檢驗方案+單個實驗室單日幾千至上萬份病毒檢測能力) 等方面來看,ICL 相較於醫院檢驗科都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也正是 ICL 行業的價值 體現。現階段國內 ICL(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滲透率(5-10%) 相較歐美等發達國家(50%)有較大差距。中國 ICL 行業起步較晚(美國 ICL 行業出現 於 1920s,我國 1990s 才出現獨立醫學實驗室雛形),同時醫保支付、檢測收入佔比/盈 利能力、醫院檢測樣本外包意願等因素也制約著國內 ICL 的快速發展。在本次疫情中, 國內頭部 ICL 公司證明了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價值和技術水平,未來有望獲得更多政 府和醫院層面對於 ICL 的支持和認可,帶來行業滲透率的加速提升。

7、自主可控疊加配臵需求提升,器械國產化有望持續。由於疫情的快速進展,武漢火 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的建設時間緊迫。醫院建設所配套的醫療設備需要在短時間內 完成疫區內運輸交付、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等步驟,要求供應企業在產品過硬的基礎上 同時提供本土化的全套診療解決方案。本次邁瑞、聯影等國內醫療器械巨頭在短時間內 向各醫院交付大量配套醫療設備,無論是交付速度、產品質量還是後勤保障方面都可圈 可點,無疑成為了國內醫療設備產業自主可控的最好體現。同時,本次疫情也暴露出了 各地醫療機構的部分短板,可預期在疫情結束後各地醫院在基礎設施和學科建設方面將 進行查漏補缺。包括髮熱門診、呼吸科、ICU 等一系列科室的建設和完善將推動醫療設 備的配臵加速(CT、DR、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的需求放大),而國產優秀醫療設備在 本次疫情中的亮眼表現將帶動醫院對國產產品的採購需求,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進國內市 場先進醫療設備的國產化進程。

8、疫苗行業發展進一步加速,有望進入黃金時代。何為疫苗?疫苗為何?這是一個最 樸質意義上的問題,疫苗本身就是為了預防大規模疫情而被髮明存在的,或許我們在無 大規模傳染病的健康時代生存的太久了,我們似乎慢慢的遺忘了疫苗的作用,也慢慢淡 化了對於疫苗的熱情。然而每一次大疫之後,我們認為帶來的對於疫苗行業的影響一般 分為三方面:第一,全民對於疾病的認知、對於疫苗的熱情必然到達空前的高度,從近 期全民討論瑞德西韋、全民討論新冠特效藥、新冠疫苗就能夠看出來,未來幾年有望迎 來疫苗的接種高峰期,同時伴隨著疫苗重磅產品的持續獲批上市,整個疫苗行業有望進 入到超級黃金期。第二,疫苗的研發審批有望提速。疫苗因為牽扯大規模人群的預防(治 療性疫苗除外),和傳統藥物不同,臨床實驗設計大都具備獨特性,很多全球範圍內的創 新疫苗在審批方面都存在獨特性導致時間週期一般較長,從歷史上 HPV 疫苗在中國的審 批之路大家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疫情之後,我們認為政府會更加重視疫苗類產品的審評 審批,有望加速創新類疫苗的獲批上市。第三,疾病防控體系建設會強化,同時疫苗的 支付保障體系會提升,從更長期維度提升疫苗的接種率和可及性。綜上三點,疫苗行業 在疫情後時代得到大發展是大概率事件。

9、中成藥及中藥注射劑大浪淘沙。中醫藥是我國長期以來醫療衛生體系和醫藥產業界 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和藥械研發、生產水平的提高,新 型疫苗、免疫療法制劑、小分子靶向製劑、智能化醫療器械等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而社會上對於中醫藥的評價則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紛繁複雜的信息和部分媒體片面誇 大或貶低的報導使投資者往往難以對相關標的做出客觀評價。我們認為,對醫藥技術、 理論體系的評價不能離開實踐中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提升健康水平的效果;藥 品的評價原則依然是安全、有效、可控。此前市場上對中成藥、中藥注射劑詬病最多的 是缺乏高水平臨床驗證、不良反應發生較多、作用機理不明;隨著 2017 年《中醫藥法》 的頒佈實施,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出臺;醫學水平的持續提升、研究評價工作的深入,以及 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的抗疫實戰驗證,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不能滿足臨床需要,或者有更好替代品的產品, 最終都會被淘汰,中成藥和中藥注射劑也將完成自我革新,而在大浪淘沙中留存下來的 藥品、治療方法及相關企業將具備真正的長期投資價值。

10、醫療服務例如體檢、疾病早篩等有望得到長週期維度的拉動提升。古人有云“先勝 後戰,不勝不戰”,意指“戰爭只是結果,勝利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準備”。從 19 年 12 月 8 日首個病例發現至今已二月有餘,新冠疫情防控就如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目前已 進入全面總攻階段。從未發現人與人傳染證據到證實人與人可傳染,從可防可控到武漢 封城,從聚眾聚會到全民自主隔離防控,我們看到領導層快速認知加強防控的同時,也 看到大眾防範意識的整體快速提高,針對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少擴散、低影響”的 觀念有望進一步加強。面對疾病與疫情我們無法做到“不勝不戰”,但可以儘可能地靠近 “防患於未然”,此次疫情之後有望長週期拉動大眾對於體檢、疾病早篩等醫療服務需 求的提高。

風險提示 :

1)負向政策持續超預期;

2)行業增速不及預期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