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17年前抗擊非典的父母跟她一起戰“新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通訊員 鄭雅兒

圖/通訊員供圖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在廣州共青團的青年突擊隊中,有身經百戰的80後ICU戰士,有非典17年後接力母親上一線的年輕醫生,也有一家三口齊上陣的“疾控人”。他們勇敢投身防控疫情阻擊戰,體現了青年團員的風采。

17年前抗击非典的父母跟她一起战“新冠”

身經百戰的ICU戰士

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副主任醫師桑嶺,是廣東第一位奔赴武漢戰“疫”前線的骨幹醫生。雖然是80後,但他是一位“身經百戰”的ICU戰士。甲流、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徵等重大呼吸系統疾病的戰場上,都有他的身影。

1月23日,武漢“封城”首日,桑嶺接到調令,被選派參加國家衛健委抗擊新冠肺炎專家隊,前往武漢參與一線救治。抵達武漢金銀潭醫院後,支援組立馬投入緊張的臨床前線救治工作。“緊要關頭更需要冷靜思考,把戰鬥力發揮出來”,桑嶺這樣在馳援手記中寫道。

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新冠肺炎患者,讓桑嶺印象非常深刻。患者轉來金銀潭醫院ICU的時候病情非常重,“他已是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但是當時資源緊缺,沒法使用人工膜(ECMO),但這不代表就沒戲了”。

結合過往經驗,桑嶺按照指南,給予患者鎮靜鎮痛、肌松等,採取俯臥位通氣、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同時加強免疫調節,進行繼發感染評估等。經過夜以繼日的奮戰,患者從死亡邊緣被拉了回來,其後成功拔除氣管插管轉出重症監護室,這個事情讓桑嶺和戰友們備受鼓舞。

更讓他欣慰的是,經過團隊的努力,救治率正不斷提高。迄今,至少有三名患者成功拔除氣管插管,轉入普通病房,情況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17年前抗击非典的父母跟她一起战“新冠”

17年後接力母親奔赴一線

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蔣慧榮的母親當時是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下稱“市八醫院”)的一名眼科醫生。非典病人中,有急性眼部疾病或懷疑有顱內高壓不能做頭顱CT的病人,都會邀請眼科會診。蔣慧榮的父親是一名軍醫,受父母影響,蔣慧榮從小立志從醫。

1月20日,市八醫院收治了廣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當天,醫院號召黨員志願前往東風院區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支援,蔣慧榮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戰疫突擊隊。截至目前,市八醫院團委共成立了11支青年戰疫突擊隊,總人數321人。

1月29日,蔣慧榮的崗位轉移到嘉禾院區住院部隔離病區十一區,管理疑似和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她每天的任務是對新收治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查體和安排後續的檢查,開出藥物進行治療,並觀察藥物使用效果。同時,她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評估患者是否達到出院標準,安排出院。“如果病情加重達到重症標準,我們會聯繫專家會診,儘快轉ICU治療。”蔣慧榮坦言,身處這場戰役中,深刻體會到母親當年在非典疫情下的心理壓力。

17年前抗击非典的父母跟她一起战“新冠”

一家三口“疾控人”齊上陣

作為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監測青年戰疫突擊隊的隊員,劉方華非常自豪地說:“我也是一名疾控人!”她的父母都是“疾控人”。

在17年前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劉方華的父母作為主任醫師,是一線的主力隊員。父親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一等功,母親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二等功。從父母身上,她看到作為“疾控人”義不容辭的使命。

十七年後的今天,她和父母一起請戰,衝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劉方華笑著說,“我們現在溝通的話題,工作比生活還多。父母就是我的良師,他們經常鼓勵我要抓住機會好好磨練自己。”

據統計,截至2月23日,團廣州市委共發動25個直屬團組織下屬113個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單位團組織,組建團員青年突擊隊502支,突擊隊員11043人。聚焦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最繁重、最關鍵的醫療救護、企業復工復產、物資供應、物流配送、市場監管、交通運輸、應急服務保障、城鄉社區農村防控等8個重點領域,全力以赴支援緊缺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和復工復產,援助醫務及家屬,發揮團員青年生力軍的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