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的飛行全壽命為3000小時,那它都是怎麼服役數十年的?

壞孩子的天空23178959


2018年末,被稱為“霧都雄鷹”的西部戰區航空兵某旅的最後一架蘇27系列轉交給兄弟部隊,這意味著我國最後一架蘇27戰機退出一線作戰部隊,開啟晚年退休生活。

我國引進的蘇27系列機體壽命只有2500小時,“霧都雄鷹”的這批蘇27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交付,至2018年退居二線,使用了約20年。目前該旅已經整建制換裝殲16。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戰鬥機的壽命可不止3000小時。一般來說,蘇/俄系戰機的結構壽命較低,例如蘇27S為2500小時,蘇30系列提升至4000小時,到蘇35這個型號終於達到6000小時。而美/歐系戰機的機體壽命較長,F16為8000小時,F35則高達12000小時。而對於中國目前的國產戰機來說,殲10是第一型按照美國軍標設計的戰鬥機,機體壽命超過5000小時,殲20更高。而殲11/15/16系列則為4000小時左右。

機體壽命僅為數千小時的戰鬥機能在服役生涯中實際使用數十年,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1、機體壽命是指飛行小時,與服役幾十年的日曆小時不是一回事。而現代戰鬥機每年的平均飛行小時數一般在200左右。

目前美國、中國等強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年均飛行小時數在200-250個小時左右,這還包括在高教機上的技術訓練和狀態保持積累的小時數。以這樣的飛行強度,機體壽命為數千小時的戰鬥機可以飛20年以上。

2、通過合理控制飛行訓練是的過載情況,可以有效保證戰機服役年限。

戰機的結構壽命與使用過程是的過載情況密切相關,過載越大、越頻繁,機體壽命損耗越快,簡單的說就是用的越狠,壽命越短。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各國空軍一般都會在訓練中限制戰機大過載使用頻率,保證戰機擁有足夠的結構強度。

3、在大修時通過延壽來提高戰機使用壽命。

現代戰機越來越昂貴,各國空軍一般在戰機服役生涯中對其進行1-2次的大修,通過對機翼大梁等關鍵結構部件進行維護和更換、更新航電系統等手段,提高戰機可用壽命。

由於機體結構冗餘度好,美/歐系戰機進行延壽的情況更加普遍。F15設計壽命為4000小時,但是通過延壽,目前F15機隊的壽命普遍能到8000小時。F16也可以通過延壽將壽命從8000小時提升至12000小時,大大提高了飛機服役年限。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先來好好說一下3000小時的使用壽命究竟指的是什麼。這裡所謂的3000小時,指的是飛機工作,或者說飛行的時間。在戰鬥機起飛前,地勤人員就會開始記錄起飛時間,戰鬥機結束該次任務將飛機飛回來之後,地勤人員又會再次記錄時間,同時結算本次飛行時間,並記錄在冊。也就是說,只有飛機起飛了的時間,才被計入飛行壽命中,當飛機停在機庫裡,進行保養等各種在地面活動的時間,並不計入飛行壽命。飛行壽命雖然只有3000小時,但它並沒有時時刻刻在飛,所以服役幾個幾年十幾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飛行壽命的數據是飛機研製方的工程技術人員根據測試數據,材料性能等指標估算出來的。而且,為了保證飛行安全,避免超出飛行壽命的危險飛行,戰鬥機的研製方都會盡量壓低飛機飛行壽命的數據。

而飛行壽命的數據是僅供參考的,戰鬥機真正的飛行壽命是在天上飛出來的。一般情況下,一架飛行壽命標明為3000小時的戰鬥機從交付到退役,走完一生需要20年左右,正常情況下真正的飛行時間都會超過標明的飛行壽命。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我國空軍急缺先進的新型戰鬥機,於是由林虎將軍主持“906”工程前往前蘇聯引進新型戰鬥機。1992年,我國第一款三代機,蘇-27戰鬥機第一批從俄羅斯(當時前蘇聯已經解體)飛往我國服役於空軍航空兵某團。如果從1992年算起,這批蘇-27戰鬥機已經服役接近27年。當時俄羅斯蘇霍伊方面給出的蘇-27戰鬥機飛行壽命是2000小時,這麼算來就算是每年只飛100小時,這批蘇-27也應該退出現役去博物館養老了。



但是這批蘇-27退役了嗎?並沒有。今年早些時候,相關官方媒體曾經報道過當年我們進口的第一批20架蘇-27SK和6架蘇-27UB戰鬥機的現狀。根據官媒當時的報道,當年的這一批蘇-27已經退出一線部隊,轉入二線部隊服役。這批蘇-27的實際飛行時間早已經超過蘇霍伊給出的2000小時,目前雖然不再執行高強度的對抗驅離任務,但是依然可以執行普通的飛行和巡邏任務,依然可以正常飛行!為什麼超出飛行壽命依然可以繼續服役呢?

原因在於,大修翻新。戰鬥力在進行大規模修理,翻新之後,飛行壽命可以大幅增加。戰鬥機在眾多武器中,是研製成本和使用最高的武器之一,同時也是最容易損失的武器裝備之一,所以各國都在不遺餘力的提升戰鬥機性能,延長戰鬥機使用壽命,以降低使用成本,提升戰鬥機生存能力和戰鬥力。所以各國都有專門的廠家服務於軍隊或者航空製造企業,當戰鬥機服役達到一定時間之後,就將戰鬥機送進車間進行大規模體檢,翻新和升級工作。這麼一來,出廠的戰鬥機又生龍活虎,飛行壽命得到延長。
總得來說,戰鬥機的飛行壽命和服役時間是兩個概念,戰鬥機只有在飛行的時候才會消耗飛行壽命,平時呆在機庫並不全在飛行壽命之內。而且,如果進行保養和大修翻新的話,戰鬥機的飛行壽命還可以得到延長。3000小時基本上是戰鬥機飛行壽命的最低值了,在經過大修翻新之後,戰鬥機的飛行壽命可以延長到6000小時以上。按照每年飛行300小時算的話,可以服役20年。而且6000小時也並不是什麼出色的數據,美國人的戰鬥機飛行壽命可以超過10000小時,服役20年就是基本操作。


赤焰噠噠噠


這個問題我想身為專業航修的我,是可以給你大家說明白的!戰鬥全壽命為3000小時,這個“小時”並不是我們平時坐在那一個小時過去了的那一個小時!此時非彼時,這個“時”是講的飛行小時和開車的時間。當然這個3000小時的壽命也是有研究所定下來的。

飛機一般在在進行開車和飛行後,地勤會有一個小本子或者卡片進行記錄,然後讓飛行員簽字!當飛行時間和開車時間累計達到一定的時間飛機就將送到修理廠進行大修。所以不管什麼飛機並不是我們看到的說3000小時的壽命就會一直飛行完就直接退役,而是需要飛到大修去整體拆卸,對一些關鍵件進行無損檢測、附件送到附件廠去進行檢修確定性能無問題在進行裝配、調試、試飛最後性能合格,才飛回部隊,以此來保證飛機的安全性!



當然一提到這,大家可能會想到印度修理廠!這是全世界一個非常另類的修理廠,甚至是一個傳說級的修理廠。因為一但是他修過的飛機都會出現“加持”,總會出現點狀況,像這種狀態可能是因為掌握的技術等方面不夠紮實,或者對修理現場的管理控制不夠到位,才會出現後面的各種狀態!


當然對於現代最先進的五代機,如美國的F-22、F-35、蘇-57的狀態可能就不會採取這種大修模式!他們可能會採取檢修模式,如發現哪有問題就將哪給換掉,採取模塊化的形式結合!當然未來科技發達了,在加上修理成本高可能會趨向于于機同壽的狀態!就會達到飛機壽命3000小時!飛行壽命一到就退役!

謝謝閱讀!如有認同我的觀點請點贊!如有不同意見可到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謝謝!


墨家荊天明


2012年首架F-15E戰機在阿富汗完成一萬小時飛行,側面噴塗一萬小時飛機紀念圖案,到2017年底,美軍F-15E機群已經平均飛行時間達到8700小時。

前蘇聯/俄羅斯之前的武器哲學裡面,戰鬥機不過是易耗品,沒必要造的那麼耐用。二戰時歐洲戰場平均一架戰鬥機戰鬥壽命只有16小時,西線大轟炸一架轟炸機的使用壽命也不過68個小時。所以前蘇聯/俄羅斯設計飛機時,將使用壽命定的很低,這樣材料用差點,生產工藝可以弄差點,製造成本可以低點。並且飛機結構重量可以節省不少,增強飛機性能。蘇-27S設計使用壽命是2500小時,為此減重到16.3噸,結構弱化到加滿燃油時會影響結構強度。但是西方國家對於這方面要求一向較高,一方面更重視質量和性能,跟毛子的“灰色牲口“式拼法理念不一樣。另一方面戰機採購費用越來越貴,要從成本上考慮。也正是這方面原因,現在俄羅斯也拋棄,或者說無力進行蘇聯時期的隔十年左右就更新代戰鬥機做法。提高飛機的使用壽命。

一架戰鬥機進行翻修耗時相當長,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因為要把飛機全部拆一邊再重新組裝,所以結構大修一般與現代化升級同時進行,裝回去的時候升級相關子系統就方便多了。美國現在推出的F-16V其實就是這一系列服務,大修維護的同時進行現代化升級,臺灣購買了142架升級套餐,總共花53億美元,平均每架要花3706萬美元。

飛機發動機如果無限的加厚加粗部件那麼就會增加發動機的死重。這樣加重的發動機就會影響飛機的綜合性能。因此在一定範圍內將發動機的部件作薄作細減少了重量這就是一種取捨。

不同戰鬥機的飛行壽命差別很大,一般美國和歐洲的戰鬥機飛行壽命相對更長一些.F16戰鬥機大約有7000-8000小時,F35的飛行壽命卻可以達到上萬小時。美國走的是精兵路線,生產成本很高,但是產品壽命要長很多。基於這兩種思路的差別,美歐系戰鬥機與蘇俄系戰鬥機的壽命自然會有所不同。不過,近年來俄羅斯也在逐步提高戰鬥機的壽命,蘇35的飛行壽命也已經達到了6000小時左右

對於戰鬥機來說,飛行壽命主要指的是飛行小時數,簡單說就是戰鬥機在天空飛行的時間。這很好理解,戰鬥機在地上停著的時候,因為沒有運轉,自然也不會消耗機體壽命。一般來說,每年戰鬥機的平均飛行時間大概在200-300小時左右,那麼幾千小時的飛行壽命,足夠保證戰鬥機服役十多年。

戰鬥機在執行飛行訓練或飛行任務後,還需要進行維護和保養。這主要是為了對戰鬥機進行全面的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對有問題的零部件,進行更換或大修。現代戰鬥機的價格越來越昂貴,單價動輒上千萬,所以戰機的維護保養以及定期大修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排查故障隱患,為戰機延壽,可以有效提升戰鬥機的壽命,提高戰機的服役時間。當然,維護保養的水平一定要過關,否則像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那樣,還不如不檢修。

戰鬥機飛行壽命反映了戰機的使用壽命。戰機的飛行壽命與很多因素有關,戰機的設計壽命,使用強度,維護保養水平都是關鍵性因素。合理使用戰機,提高維護保養水平,定期大修延壽等,都可以延長戰機的使用期限,所以戰機服役個幾十年並不是什麼難事。








經常用了


為了能更好的說明問題,就說說美軍的飛機使用條例(我國也差不多)。

首先,空軍的飛行員都要比飛機多,而且是幾倍多,訓練的時候都是人等飛機,說飛機一天飛一小時,那是不可能的,不過用來陪這些飛行員飛行的飛機就那麼幾架,其餘的都封存了,用來準備打仗。

其次,大多數的飛行都不會用昂貴的戰鬥機(題主問的就是戰鬥機),而是用教練機或者老舊的飛機,這個叫磨爪子,也可以叫湊飛行小時,二千飛行小時是飛行員的一個坎,越過這個坎的飛行員才叫飛行員。

第三,到了飛行小時的飛行員還要在演習中不斷的被擊落,當然不是故意被擊落,美軍認為只有在演習中被擊落三次以上才能算作合格的飛行員,才能放出去參加真正的戰鬥,如果在演習中一直沒有被擊落(包括被擊落後就再也沒有被擊落),要麼去當教員要麼再強化一下,美國空軍和海軍的飛行表演部隊隊員都是這些人臨時拼湊的,而不是像某國那樣是專職的(由此可見某國的飛行員的飛行素質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參加過強化的飛行員可以進入王牌行列(相當於某國的金頭盔)。

由此可見,航空兵真正使用的飛機不多,那些閒置起來準備打仗的飛機最終能用幾十年完全沒有問題,因為大量的飛行小時是在別的飛機上完成的。


觀上靈雲


當然是每年飛300小時嘍…

這不是廢話,飛著很貴的,一小時成本得幾十萬,所以日常訓練真飛時間卡的很緊。只要不發生戰爭,等飛完這壽命,機載設備也落伍了,飛行員也更新一代了,那麼換裝新飛機完全能取得更高的戰鬥力。

大家不要被美帝那種動輒上萬的壽命騙了,這都是要經過多次徹底翻新,飛機要被打回零部件狀態——這樣根本不比新造飛機便宜多少,而且中後期的飛機會被各種飛行限制。另外,翻新還常帶些什麼改造,純是企業夥同美軍騙元老院的錢而已。

有一個數據,陸戰隊的h-53直升機,超過3000小時後完好率不到50%,超過4000小時只有35%,超過5000小時的低於27%,這還是四等人的日常幹苦力活機,那些一等人二等人的高貴戰鬥機只會更差,這種完好率,壽命更長又有何用?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美帝壽命管理更強更科學,美軍的飛機確實好那麼一些,不過你說比別人多好幾倍壽命,這事就公孫玉龍了。


朂嬡de輑輑


3000小時是蘇俄戰機的設計壽命,蘇聯軍事專家認為戰機的發動機屬於損耗品,雖然設計時候按著3000小時設計,可是大部分是用不到這時間點的,因為很快會因為各種機械故障或者戰場受傷不得不更換髮動機或者直接報廢,按美俄現在的統計數據來看,一架戰機從服役到退役平均要更換兩次發動機(美國戰機的發動機設計使用時間是8000小時,但是往往幾百小時就得因傷大修或者更換)。這也是蘇聯劍走偏鋒的理由,蘇聯認為戰機發動機根本不需要那麼長的使用時間,蘇聯才會把發動機的設計使用時間壓縮到3000小時,以此換取更大的推力壓縮比,所以蘇聯戰機的格鬥性能強。

但是3000小時看著不多,實際上非常可怕,現代戰機的巡航時速大多是1200公里/小時,更高的時候是2000小時,折衷一下按每小時1600公里計算,3000小時相當於48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飛行120圈。這空氣摩擦也可以把戰機機體摩成繡花針。

其次,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會給自己的戰機提供1比2的配套發動機(故障替換)。也就是說,在和平時代的非故障情況下,戰機至少都可以有使用3000小時*3=9000小時的壽命。

現在全球空軍戰機裡訓練強度最高的是以色列空軍,平均每年的訓練時間是220小時,9000小時可以供以色列使用40年;日本第二,大約是200小時每年,可以使用45年;其他國家大部分在120小時/年以下,基本上一套發動機的3000小時壽命都用不完。


優己


戰鬥機飛行壽命3000小時,這個3000小時指的是戰鬥機發動機,不是整個機身,航電設備,要是整個戰鬥機壽命只有3000個小時成本大了點,其實一架戰鬥機的一年訓練量,備勤攔截應該也就200個小時左右,3000除以200等於15年。差不多吧,其實一些國家的戰機根本不只服役15年,服役幾十年的都有,戰機會時常維護升級,發動機不行可以更換。



就像我們自己的發動機壽命1000多小時左右,不可能飛完這一1000多小時,如果一年飛200小時算,5年左右難道就把飛機報廢了,不可能的,太浪費錢了。這時候只能經過維護升級,換髮動機來延長壽命了。

美國的戰鬥機發動機理論壽命可以達到上8000小時以上,只要平常維護得好,發動機和飛機都可以一起退役了。當然有錢有研發能力的的國家更新換代得快一點,那些被制裁,或者窮的國家,修修補補的二代機還在飛呢。



美軍戰機飛行員每年進飛行訓練250個小時到300個小時,我們的飛行員每年至少飛行200小時達標,俄羅斯就要少一點50到60個小時左右。他們經濟情況,軍費開支是要少一點了,但這戰鬥機飛行一個小時的費用確實昂貴。像美國的F16戰機飛一小時達30萬美元。



牛頭馬面兩鬼


首先,這個數字可能不太精確。蘇27SK的機體壽命約2000小時,延壽後可以達到近3500小時;由於成飛研製的FC-1的機體壽命為4000小時,推測殲10的機體壽命應該也能達到這個檔次,延壽後可以達到6000小時左右;至於殲16,由於蘇30MKK的機體壽命約3000小時,延壽後可以達到4500小時左右,殲16同樣加強了機體,所以機體壽命應該也不會低。

其次,先進國家飛行員年飛行時間在150-240小時範圍,不過隨著飛行模擬器性能的逐漸提高,很多飛行訓練在模擬器上就可以完成,降低了戰機實際必須飛行的時間。加上戰機機體老化因素、訓練經費不足因素,美國空軍戰術飛行員的年訓練時間已經下降到150多小時。如果一架戰機在延壽後機體壽命可以達到6000小時,年飛行時間為200小時,那麼服役30年還是可以的。

圖片鳴謝默虹

最後,同一架戰機,在不同部隊,不同的服役期,年飛行時間是不同的。比如一架先進戰機,在裝出早期,由於裝備的是一流前線部隊,年飛行時間長;等過個10來年,不那麼先進了,就轉給“後方”部隊了,飛行時間就沒有那麼多了;再後面,可能就當保編制的存在偶爾使用了。所以,即使是一架機體壽命2000-3000小時(延壽後提高到3000以上)的戰機,根據不同的服役規劃,也是可以持續服役幾十年的。


晨曦談兵


個人總結兩個原因:

1、全壽命是偏下限的估計值,而不是偏上限的;也就是說大多數的飛機實際壽命都比標稱的壽命長;

2、保養和大修極大延長了飛機壽命。

空對空任務壽命和其他任務壽命是不同的

戰鬥機全壽命指的是滿足飛機設計性能的前提下的壽命。超過了這個壽命,也不是不能飛了,但是不敢再做大過載機動了,否則有空中解體的危險。比如我國最初引進的Su27和殲11A,其實早就已經過了全壽命了(2000h),但是隻要不做大過載機動,給飛行員做日常海空域巡邏、不明目標攔截查證、對地對海彈投練習都是沒什麼問題的。日本的F15,最早一批是80年代買的,一年飛300小時的話你算算那都多少小時了?可是至今也沒有退役,也是同樣道理。飛可以,漂移不行。實際上美國人在設計的飛機的時候,就會明確的提出全壽命時間裡有多少percent可以用於空對空任務,因為空對空任務需要大過載機動,對機體壽命折損最為明顯。

飛機實際壽命是飛出來的

飛機的設計團隊估計飛機壽命的時候,往往是取一個下限值而不是上限值。因為飛機的壽命只能粗略估計,實驗室給不出來確定結果,所以估計值都非常保守。比如F15的初始設計壽命僅4000小時,但是在隨後的測試中證明,F15可以飛到16000小時。因此操作手冊裡對F15的使用限制做了進一步放寬。在實際服役過程中,一批早期服役的F15飛滿4000小時後,仍然通過了機身結構測試;因此軍方進一步將壽命提升到8000小時;原始的設計手冊裡要求F15壽命的48%可以用於空對空任務,而調整後的F15可以將全壽命的85%都用於空對空任務。

F15不同型號的壽命

維護和大修能力決定飛機壽命的上限

維護保養能做到這麼樣這個是飛機設計團隊無法預料的。因此我們看到的是,美歐的戰鬥機在過去幾十年裡壽命一路飆升至15000小時;這其實不是飛機頻繁迭代設計的結果,而是維護保養技術進步的結果。及時的維護保養和大修,可以大大的提升飛機的壽命。所以一款好的飛機不光是飛的好,也要對維修保養人員友好,要好拆,好更換,好探傷,飛機自身也要對一些關鍵區域的數據有感知監控,一旦出現問題及時上報提醒;在結構大修期間可以使用後續改進型的材料做成的結構件替換原結構件;這些都是飛機延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