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年輕人熱衷去北上深打拼,房企也一樣。

不知何時起,

衝千億、遷總部、謀上市,成了房企們競相追逐的目標。

而上海,又成為了房企遷總部時最偏愛的那一個。

作為中國經濟中心,上海擁有豐富的金融和人才資源,而長三角市場也一直是房企必爭之地。

數據顯示,百強房企已有近30家總部位於上海。

他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來,帶著自己的上海夢,也帶著自己的淘金夢

如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低谷中,那些滬漂的房企們又過得怎麼樣呢?

01 閩系 高歌猛進,雄霸一方

上海知名房企中,閩系佔了半壁江山。

“山要遮擋海要奔”,國家地理雜誌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福建。

福建人好像骨子裡就註定了要外出闖蕩,出海也好、北上也好,一定要賺了大錢再落葉歸根、報答家鄉。

1999年進軍上海的世茂、到2000年來到上海的旭輝,閩系房企是最早盯上上海灘的一派。

過去10年,憑藉“高槓杆、高週轉、強擴張”策略,閩系迎來黃金十年。也是從這時起,多家閩系陸續將總部遷往上海。

比如,2010-2012年遷入寶龍和陽光城,2016-2017年遷入融信 正榮 禹洲 中駿。

於是有人要問了,落滬與否,真的有很大差別嗎?

陽光城

來說,2012年陽光城的全年業績僅73億元,也是這一年,陽光城從福州搬到了上海。

2013年,其業績一躍增長到220億,增幅超過200%!

到2019年,陽光城銷售額達2110億,位列房企銷售榜第13位。

在搬遷後的七年裡,足足增長了30倍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去年,三盛入駐上海虹橋,欲衝擊“銷售千億、資產千億”雙千億目標,在滬閩系房企再添一員健將。

至此,9家閩系龍頭在上海落地生根。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在滬閩系房企2019年銷售額

打開2019年銷售榜單,會發現“滬漂”閩系房企,有5家實現千億,7家位列50強。

可以說,以“愛拼才會贏”為精神內核、敢拼敢幹的閩系,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展露出雄霸一方的氣勢。

“立足福建,走向全國”為宗旨,在佈局完主要經濟帶及省會城市後,近年來閩系房企也在逐步向三四線下沉。

他們的擴張步伐普遍較快,呈現出槓桿率較高、銷售金額高增長的特點。

接下來,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實現發展規模與發展質量的平衡,成為閩系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02 蘇浙系 區域深耕,邁向全國

說到蘇浙系房企,他們的“落滬”,反而更像是就近原則的理所當然。

要重倉長三角,上海總部即是橋頭堡和制高點。

不容忽視的是,2018-2019年行業裡的新黑馬,蘇浙系是最搶眼的力量。

中梁、祥生、中南、弘陽……毫無疑問是近兩年增速最快的企業了。

蘇浙系中表現最好且最早入滬的,是1993年在常州成立,2009年轉戰上海的新城控股,2008年就已是TOP20房企。

以“雙輪驅動”為戰略,新城2017年即邁入千億軍團;2018年跨越2000億,躍升至TOP10行列;2019年新城以2747.8億位列行業第八,出人意料的穩定和強勁。

其次到來的,是有小碧桂園之稱的中梁,於2016年5月加入上海大軍

弘陽、祥生、港龍則都是在2019年相繼入滬。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在滬蘇浙房企2019年銷售額

在2019年銷售榜中,中梁以1526億元位列第19,祥生則以1159億位列第28,二者皆為浙系房企的排頭兵。

有意思的是,兩家千億浙系房企的發展之路極其相似:

同是1993年成立;同樣以深耕三四線策略打開市場;同樣將“高週轉”玩到極致;同樣將總部遷到上海。

不同的地方在於:

中梁於2019年7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但從2016年遷總部至今,都沒有在燙金的上海擁有過項目;

而祥生則在上海開過盤、也賣過房子,但在千億房企中,祥生卻是唯一還未上市的潛力股。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祥生項目分佈(2019年中版本)

另外兩家蘇系房企,弘陽和港龍,則還在向千億之路邁進。

弘陽首先把功夫下在人才戰略上。

先後引入張良、蔣達強、袁春等總裁級明星高管,不斷有猛將加入,一時成了地產圈的重點關注對象。

2019年2月14日情人節那一天 ,弘陽與上海喜結良緣。

南京仍是根據地,是納稅、上市公司所在地;上海則是信息高地、資本高地、人才高地,用來對接國際資本。

有了更清晰的戰略定位,弘陽的千億目標似乎更近了。

港龍,上海總部位於虹橋阿里中心,項目以江蘇為主,業務相對集中。

儘管姍姍來遲,但也算搭上了從上海駛向全國的列車。

2019年銷售額近300億,位列第87位,比起2018年的第150位,增幅較大。

至於落滬後會有怎樣的驚喜,對初來乍到的港龍來說,還有待長期觀望。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港龍項目分佈(2019年中版本)

03 川渝系 重視產品,積極擴張

說到川渝房企,首先想到的是龍湖。

作為房企優等生,龍湖發展得相當穩定,在上海佈局了多個項目,但總部多年前就設在了北京。

川渝房企最早來滬設立總部的,是2015年抵達的協信;其次是2017年加入的東原;以及2019年駕到的藍光

但要說發展現狀,這三家房企的排序則與來滬的先後順序剛好相反。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在滬川渝房企2019年銷售額

大家都是衝著上海的資源而來,可不是誰來了都能站穩腳跟。

協信,曾是重慶本土房企前三,全國房企50強。

但如今,卻以220億位列第102位, 甚至有消息傳出,他家可能會被閩系房企陽光城收購。

而同樣來自重慶的東原發展還不錯,位列50強左右。

值得褒揚的是,東原在業內有著一流的產品力,2019年獲四項美尚獎,其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川渝房企中,穩步向上的要屬藍光地產,銷售破千億,位列行業30強。

藍光也是在滬川渝系中,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全國佈局最完善的。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藍光項目分佈(2019年中版本)

2019年9月啟動“上海+成都”雙總部後,藍光也勢必會進一步將業務向長三角地區傾斜。

依託上海的強大資本和資源,已經邁入千億陣營的藍光相信會大有可為。

總 結

放眼當下,

上海知名房企幾乎全被“滬漂”所佔據。

將總部搬到上海的他們,大都有著一顆向前衝、往上走的野心。

而上海的人才優勢資金便利也成為房企在此角逐的重要因素。

值得感激的是,這些來滬打拼的企業,確實給上海的地產人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也助力了長三角經濟的蓬勃發展。

江湖永遠在,豪傑不常同。上海灘風雲變幻,有人攀上高峰,有人處於跌落邊緣。

唯一不變的,是在這發展的大潮中,只有拼搏和努力才能贏得向上的機遇,正如那首歌中所唱: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現在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