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被喂养惯了的动物接受放养时,通常自己不会捕食。生存法则告诉我们:动物如果学不会自己捕食的话,就有可能饿死。孩子也是同样。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孩子通常没有在社会独自生存的能力。一旦父母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顾及到他们,他们就只能被社会淘汰。

可现实情况却让我们颇为沮丧。据天津市少工委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其中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我们家长会为孩子们铺路——替他穿衣,替他系鞋带,替他安排工作,替他迎接挑战,一次,两次,一百次……所以孩子们在家里凡事不肯自己动手。这些孩子长大后不能自己依赖心里严重,凡事不想自己动脑筋,遇到事情第一个就想到找人帮忙,这样的人很难被别人认可。

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其实在面对工作机遇的时候,女孩和男孩一样需要主动争取,有时候女孩面临的考验更多,入门的门槛更高,这就更需要她自己去表现。这时候父母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张丽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她从播音系毕业后,就找到中央电视台实习,而且希望到这儿工作,可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的不只她一个人。

北京广播学院到中央电视台20多公里,每天早晨,她5点多起床,6点多第一拨离开学校。在赶着往城里上班的人群中,她是其中一个。顶着星星最晚回去的,也是张丽。

很快,台里便安排张丽播体育新闻了。

那是4月份的一天,风挺大。录了像,晚上6点多就可以走了,回到学院已经晚上8点多了。忽然,张丽想起一个字:镐。那个时候韩国下棋的小伙子李昌镐还不是很有名。“镐”有两个读音,一是“gǎo”,一是“hào”。张丽想,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就问老同志,这个字怎么读?老同志很果断地说:“李昌镐gǎo,李昌镐gǎo!”实习生就跟着来吧,张丽就念:“李昌镐gǎo……”

回到学院,张丽还在琢磨这事儿。买饭的时候,跟同学磋商,同学说,应该念‘hào’!张丽说:“我也觉得应该念‘hào’!”回到宿舍查字典,地名的时候应该念‘hào’,但没有注明人名的时候应该念什么。她还是拿不准,又给一个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念‘hào’,没错!”

坏了,念“gǎo”了,这怎么办?播音嘛,白字、别字、错字,一定要杜绝!上学的时候,都把一些播音员念白字、错字的经历当笑话讲呀。张丽想,念错字让人当笑话讲也就罢了,正实习呢,出这么大一个错,这还了得!

饭也不吃了,往回赶。风呜呜地刮着。赶到电视台,已经是晚上9点50分了。张丽顾不上休息就来到三楼的播音室,把录像带取出来,找到播音员,把“gǎo”改成了“hào”,还不放心,一直看着播完,才放心地走了。在电梯间,张丽碰到了杨台长。

电梯间里就两个人。张丽知道这是杨台长,就主动打了招呼:“杨台长,您好!”

“啊,小姑娘,怎么这么晚才走?”

张丽有点不好意思了,她低声回答:“有一个字念错了,我回来改一下。”

杨台长说:“你住哪儿啊?”

“住广院。”

“啊,很辛苦啊!”

“没办法,念错了字,就要回来改。”

“好好好,小姑娘工作很认真。”

到了大门口,杨台长上了专车,张丽挤上了公共汽车。

最后,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五个学生中,只留下了张丽一个。

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改错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小事情,但是这样小的事情,只有很少的人会愿意去做。张丽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她身上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从小经过严厉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出来的。而这样的认真、迅速行动的精神,又为她的人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的日本杰出教育家多湖辉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而让孩子帮助多做家务,对于孩子来说,会起到比课堂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因为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孩子在实际动手中必须学会安排计划,这就促使孩子将家务活与学习时间调剂好,在做不同家务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耐性和身体素质。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凡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这是一句符合成长规律的至理名言。其实,要让孩子脱离对别人的依赖,独立地发展和锻炼自己,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女孩的父母都会有这样一种观点:的确不应该对儿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但女儿娇嫩纤细、弱不禁风,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她。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女孩向来是处在被保护的位置上的,孩子保护女孩,是那样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而,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经济社会,孩子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一塌糊涂,像“白雪公主”一般的天天仰头等着别人呵护照顾,遇到事情,坐在那里无助地痛哭流涕的女孩不再受欢迎。

富养女孩,不是把女孩培养成一个十足的小女人,习惯对外界依赖,对任何人都说“好”,缺乏分析、判断能力。这种教育就等于看低了女孩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也看轻了女孩的生存能力。

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给父母的建议:让女孩增强自立能力

对女孩而言,什么事情都帮她做好,不仅不能真正培养出有生存能力的女儿,也不能让父母的爱发挥到很好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1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

家长不可能照顾孩子们一辈子,因此从小就应该让他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收拾文具,帮父母拖地、洗碗等。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培养起独立自主的精神。

2.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要避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放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如果我们对孩子过度保护,因为怕孩子犯错,就一味地为他铺垫一切,事事领着孩子的手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长大。

鲁迅先生曾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先生的话正表达了这样一种现代儿童观——子女,是我的孩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我,他从母体出来后,已与母体分开,成了人类中的一个独立的人。因为还是我的孩子,作为父母就有教育他的义务,而这种教育主要是教给他自立的能力,因为他不等同于我,所以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完全成为独立的人。

凡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