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絕經以後應該注意哪些健康問題?

段醫生答疑在線


再過兩天,就是母親節了,對於許多年齡在40~60歲的女性來說,這一時期由於卵巢功能逐漸減退直至衰竭,體內的激素水平不斷下降,會導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改變,也稱為更年期綜合徵(即絕經期綜合徵)。對於更年期的女性來說,要學會正確認識,同時作為家人的我們,也要理解和支持她們,以便順利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女性絕經平均年齡在49.5歲,可以早至40歲左右,也可晚至60歲。對於絕經後的女性來說,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降低,其會出現月經的永久停止,伴有潮熱、潮紅、出汗,也可出現失眠、性格改變(情緒激動或低落)、性慾減退、性交疼痛。同時,由於激素水平的紊亂,女性發生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代謝性疾病和子宮直腸脫垂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對於絕經後的女性來說,首先要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並保持良好的心態。建議完全避孕至絕經後一年,每年進行婦科常規和防癌篩查。要注意監測血壓、血糖變化,並注意補鈣,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也要注意行提肛肌訓練,預防直腸子宮脫垂。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作為家人的我們,更要理解這一階段的女性,以幫助她們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提高生活質量。當然,如果女性由任何特殊不適,建議積極就醫診治。





全科掃地僧


作為一個年輕醫生,我覺得主要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心理問題。女性在絕經以後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很容易出現潮熱,煩躁易怒,情緒低落等情況。這也是大家平時說的更年期綜合徵。這個時候的媽媽們會顯得很煩,事兒很多。其實她們也不想的。這個時候作為配偶,子女,要好好的關心她,理解她,幫她度過這個過程。

2.骨質疏鬆。女性在絕經以後,就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疏鬆的話如果摔倒了就容易骨折,這就很麻煩。所以,絕經後要注意補鈣,可以適當補充些鈣片。

3.女性絕經前由於雌激素的保護作用,不太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但是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患病的概率上升,所以絕經後要注意飲食,注意規避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一些問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謝謝。


愛生活的猛哥


母親節就要到了,你要如何表達你的孝心呢?是要給媽媽送花,還是買禮物,還是邀請媽媽吃大餐?對於年齡不斷增長,已經步入中老年的媽媽來說,能夠關注媽媽的健康,不光是母親節,而是一直能夠關注媽媽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種“孝”的表達吧。

這位朋友問,媽媽絕經後應該注意哪些健康問題,如果要說建議,李藥師首先建議在媽媽進入絕經過渡期開始,就應該更加的關注女性的健康問題了,在女性45~55歲(也有特例)的絕經過渡期和絕經期的這段時間裡,對於女性健康方面,應該格外關注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注意心血管健康方面的風險

在女性絕經過渡期和絕經期,由於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雌性激素分泌逐漸衰退,相對於男性,女性會經歷一個迅速的衰老過程,在此期間,由於雌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脂質代謝,血糖代謝也會受到影響,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影響心腦血管健康的慢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而心腦血管的發病幾率也同樣呈上升趨勢。

因此在媽媽的絕經期,應該注意定期對於血壓、血脂、血糖和心血管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的發現相關問題,並適當的給予干預。“三高”問題都是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控制,就能夠減緩中老年女性的動脈硬化進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對於心血管疾病相關風險的控制,生活調理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方面,針對原有的一些不良習慣,做到清淡飲食,合理膳食,加強運動,保持平和心態和良好作息,對於心血管健康的獲益,都是很大的,當然,對於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朋友來說,由於更年期的各種不適症狀,容易出現煩躁、焦慮、失眠等問題,要做到上述方面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定要給媽媽多灌輸這樣的健康觀念,正視絕經期的相關衰老症狀,用更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就會好的多了。

除了生活調理,如果已經發現三高問題的朋友,該用藥時,也不要因為不想長期服藥,或者擔心藥物不良反應風險等而拒絕用藥,合理用藥控制好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是控制動脈硬化進展,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和其他靶向器官健康損害,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2. 注意骨質疏鬆方面的風險

很多女性在絕經期,經常會出現全身骨頭疼,關節疼痛,易骨折等方面問題。這是因為女性在絕經期隨著體內激素水平的降低,骨質也會加速流失,引起更年期骨質疏鬆的問題。更年期女性如果發生骨質疏鬆,會使骨密度降低,出現骨骼疼痛等不適症狀,體態上也會出現彎腰、駝背等現象,而骨質疏鬆的問題,更大的風險是導致易骨折的風險,因此,特別值得引起注意。

對於更年期女性,應該在圍絕經期就做好骨質疏鬆的預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在飲食方面加強鈣質、維生素D的補充,如果確實需要的,也可以服用鈣和維生素D補充劑,同時也要再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加日曬,日曬能夠促進皮膚表面轉化更多的維生素D,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質的吸收和轉化;另外,加強運動,堅持進行有效的體力活動,也是防止骨質流失,減少骨質疏鬆的重要方面,對於絕經期的女性來說,加強運動,堅持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已經出現骨質疏鬆問題的絕經期女性,單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還不足夠,想要有效的改善骨質疏鬆問題,還可以在醫囑下服用相關的骨吸收抑制劑、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藥物,來控制和改善骨質疏鬆,降低骨折風險。

3. 注意其他方面的健康風險

除了前面談到的心腦血管健康風險和骨質疏鬆風險以外,絕經期女性,由於在絕經過程中,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不斷降低,還容易出現各種更年期所特有的不適症狀,輕的有潮熱、出虛汗,月經不調,泌尿系統相關問題等,重的有子宮內膜癌變等,而由於身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和激素水平的改變,情緒上也更加的容易煩躁、焦慮、抑鬱,失眠和抑鬱症再次期間發生的幾率也更大。

面對這些健康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子女,想要盡一片孝心的話,就要多和媽媽溝通交流,理解絕經期女性的各種不適症狀所引起的情緒上的波動,能夠叢生活上和健康知識方面引導母親,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絕經期,同時也要積極的排查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健康問題,該就醫時就醫,該調理時調理,不要一味耽誤,遷延成大病就後悔莫及了。


李藥師談健康


女性更年期之後身體會出現比較多的變化,其中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骨質疏鬆的概率明顯加大,身邊熟悉的人中就有三個因為摔倒後造成一個腰椎壓縮性骨折、兩個是股骨頭斷裂、扦插式骨折。

中年女性常見的營養問題。

1️⃣女性更年期後更容易骨質疏鬆

女性更年期之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流失速度明顯加快。距離絕經年齡的時間越久,年齡越大,患上骨質疏鬆的危險也就越大,如今很多城市的女性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骨質疏鬆必然成為一個普遍問題。國內的調查表明,很大比例的高齡老年女性在骨折臥床後兩年之內離開人世。但很多人直到發生骨折之前,從未因此求治,也不曾因為擔心骨質疏鬆而改善飲食質量。

2️⃣女性骨質疏鬆發病現狀

調查發現,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19.2%。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問題尤為嚴重,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6.0%,女性患病率則達到32.1%,65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更是達到51.6%。我國男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水平與各國差異不大,但女性患病率水平顯著高於歐美國家,與日韓等亞洲國家相近。

3️⃣什麼因素導致骨質疏鬆

年齡增大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骨質疏鬆症高發的主要原因。50歲以後低骨量率和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開始增高,女性尤甚,主要是由於女性在50歲以後多數進入絕經期,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骨量開始出現大量丟失,男性50歲以後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導致了骨量的流失。

65歲以後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顯著增高,主要與年齡增大所致的多種激素水平異常、腸鈣吸收功能下降、維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腎功能減退和體內氧化應激水平過高等密切相關。同時,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不平衡膳食、靜坐生活方式、日照過少、吸菸、飲酒、藥物使用等均可導致骨質疏鬆症發生風險的增加。

4️⃣關注骨密度,從年輕開始

調查發現,我國低骨量人群龐大,40-49歲人群低骨量率為32.9%,50歲以上人群低骨量率達到46.4%,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而居民對骨質疏鬆症認知普遍不足,2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相關知識知曉率僅為11.7%。骨密度檢測率也亟待提高,20歲以上人群中,接受過骨密度檢測的比例僅為2.8%,50歲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檢測比例也僅為3.7%。

骨質疏鬆症對於健康的最大危害是骨質疏鬆性骨折。 他建議公眾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保持合理蛋白質攝入;進行適當戶外運動和日照,保持充足維生素D水平,促進鈣吸收利用,維持肌力,改善平衡功能,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