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導語

說起有哪些名氣大的鐵三角,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數王剛、張國立、張鐵林三位老師的黃金組合,他們的影視劇一出品,基本上萬人空巷,不過我們今天不是談崇拜他們,我們要談的是明朝的黃金鐵三角,“三楊”內閣,當時的年代,上至皇帝,下至士紳都對他們敬仰萬分,當時流行這樣一句話,“明稱賢相,必首三楊”,可見他們在明朝人心目中的地位。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三楊劇照


瞭解明朝內閣

明朝內閣的產生跟此人大有關聯,胡惟庸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繼續沿襲元朝官制,設立中書省,分設左、右丞相。早期的胡惟庸只是一個小官,但他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巴結上明朝首任臣相李善長,他可是朱元璋的大紅人,淮西勳貴之首,有了這樣的後臺,胡惟庸從此平步青雲,1373年,官升任右臣相,1377年又任左臣相,位居百官之首。

此時的胡惟庸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內心也開始膨脹起來,他開始獨斷專權起來,許多生殺予奪的大案件往往不經過皇帝,自己悄悄的處理了,而且在朝廷上排除異己,大肆扶持自己的黨羽,許多正直的大臣敢怒不敢言。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胡惟庸劇照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胡惟庸的位高權重開始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這是對皇權的挑戰,必須要剷除,殺心已起,他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或者一個理由。我們來看看史書怎麼記載的:

十二年九月,占城來貢,惟庸等不以聞。中官出見之,入奏。帝怒,敕責省臣。惟庸及廣洋頓首謝罪,而微委其咎於禮部,部臣又委之中書。帝益怒,盡囚諸臣,窮詰主者。未幾,賜廣洋死,廣洋妾陳氏從死。帝詢之,乃入官陳知縣女也。大怒曰:「沒官婦女,止給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給?」乃敕法司取勘。於是惟庸及六部堂屬鹹當坐罪。明年正月,塗節遂上變,告惟庸。御史中丞商暠時謫為中書省吏,亦以惟庸陰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訊,詞連寧、節。廷臣言:「節本預謀,見事不成,始上變告,不可不誅。」乃誅惟庸、寧並及節。

其實,從史書記載來看,胡惟庸的死罪是因為謀反,然而僅僅是御史中丞商暠告發其謀反,並無真憑實據,不過這些奏摺就已足夠,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胡惟庸一案最終牽連誅殺者三萬餘人。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朱元璋劇照


內閣的雛形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下詔廢除中書省,並且規定後世不得重設,丞相作為法定中央決策機構不復存在。到了朱元璋晚年,國事日漸繁瑣,老皇帝的精力也日漸衰弱,為了彌補精力不足,又設立殿閣大學士,此乃內閣雛形。

內閣的發展 早期的內閣大學士,並沒有什麼實權,他們只是作為皇帝的智囊團,為皇帝出謀劃策,到了建文一朝,文人士大夫地位上升,但仍無實權,到了成祖永樂初年,正式設立內閣,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到了永樂中期,內閣職權漸重,成為皇帝的最高決策機構,到了仁宗、宣宗時期,內閣制度日趨成熟,形成了完善的政務流程,各地奏章先由通政使司彙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

內閣的成熟 明代宗景泰年間,內閣大學士都是從各部一把手以及有實權的官員中提拔,這時的內閣堪稱實權內閣,由皇帝直接管理內閣,內閣負責掌管六部。到了武宗時期,在內閣中挑選一德高望重的士大夫,由他統管內部各成員,稱作首輔,此時的內閣首輔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權。

經過嘉靖、隆慶兩代的發展,到了萬曆早期,內閣權利達到了頂峰,內閣首輔張居正權傾朝野,並讓內閣稱為政府運轉的中樞,而且通過內閣的推動了,進行了史上有名的張居正改革,此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實際上接近於現代的首相地位,內閣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府。內閣權力達到頂峰,明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內閣政務體系,它在權力平衡方面堪稱完善。

明朝的內閣制,成就了三楊

如果沒有內閣這一平臺,也就沒有後世稱頌的三楊內閣,是內閣製成就了他們。三楊指的是指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均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先後位至臺閣重臣,正統時加大學士銜輔政,故稱“三楊”。

“時謂士奇有學行,榮有才識,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雲。”

也就是說,明人認為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又以居所位置不同,有“西楊”、“東楊”、“南楊”之稱。

西楊楊士奇

1365—1444,楊士奇自幼家庭貧苦,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貧苦的生活讓他打小就刻苦努力,勤於苦讀,長大後已是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在當地學行出眾。上天不會虧待勤奮的人,建文元年(1399),朝廷準備修撰《明太祖實錄》,準備從社會徵集文人參加,楊士奇因為學行好被舉薦,進入翰林院,開始了仕途之旅,歷任翰林院侍講、禮部左侍郎、兵部尚書,長期主持內閣。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東楊楊榮 1371—1440,建文二年,楊榮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建文四年,朱棣進入南京,楊榮和解縉、楊士奇等一同迎附,受到朱棣欣賞,永樂初楊榮與解縉等七人同時被選為文淵閣大學士,由於他思維敏捷,尤其擅長軍事防務事務,深得朱棣信任,多次隨朱棣北征,謀劃邊防。歷任太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進入內閣工作。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南楊楊溥 1372—1446,他和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同授編修,但他的官宦生涯卻曲折的多,楊溥早年被選侍太子朱高熾為洗馬,成為太子身邊的官僚,因此楊溥成了漢王朱高煦的眼中釘,後為漢王陷害,入獄十年,雖入獄,仍勤奮讀書,從不間斷。仁宗即位,楊溥獲釋出獄,歷任翰林學士、太常寺卿、禮部尚書,明宣宗即位後,入內閣。

三楊內閣上臺

三人都於建文帝時進入翰林院,不過三人並非同時入內閣的,楊士奇與楊榮最早入內閣,在文淵閣協助永樂處理政事,但楊溥一直到明宣宗即位以後,才進入內閣工作,與楊士奇、楊榮等人共理國是。此時三楊內閣正式形成,也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明朝最強內閣之一“三楊”內閣,開啟大明王朝盛世之路

宣宗朱瞻基


他們在任閣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明朝的國力繼續沿著鼎盛的軌道發展,並使明代閣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宣宗在三楊的協助下,頗能勤政愛民、信用賢良,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明宣宗駕崩後,三楊組合擁立朱祁鎮登基,是為明英宗,英宗繼位後,對三楊十分信任,讓他們繼續主持內閣工作,三楊也遵從宣宗的遺囑,盡心輔佐幼主,正統年間大明依然海內富庶、四海昇平,三楊功不可沒。

結束語

大明的鐵三角,先後輔助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他們相互信任,能力互補,開啟了大明盛世之路。史載“三楊”輔政期間,“凡朝廷大事皆自三公處分。數年間,政治清明,為本朝之極盛。”

參考文獻:《明史》

《明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