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自言自语"?是孩子"内部语言"在发展,父母别捣乱

昨晚在育儿交流群里,几位宝妈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A妈妈:"今天看到孩子一个人玩玩具,嘴里却嘀嘀咕咕的说个不停,就像一个人在导演一部电影一样'哎呀芭比你怎么摔倒了。'、'你们的肚子饿不饿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哦,应该是这样的。'孩子是完全陶醉在自己世界里了。"

小B妈妈:"对对对,我家孩子最近也会这样,有好几次,我都看到她对着空气自言自语,说实话有的时候还真的有点瘆人呢。"

小C妈妈:"这种情况太频繁了,会不会是孩子孤僻还是怎么回事啊,有的时候也不给家长说这些话,俨然就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样子,会不会是真的在精神上有一些问题?"

对于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这一情况,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长们担忧,觉得这和自闭症有一点相像,另外也担心这样长时间下去,会不会一个正常的小孩都变得不正常了,性格方面会变得孤僻古怪。

其实家长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包括我自家宝宝也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但是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给各位家长打一记安心针。

当孩子开始自言自语,这时孩子内部语言在发展,家长不必恐慌,而是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正确的引导孩子。

孩子开始

一:什么是内部语言?

人都是需要表达的,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需要和他人之间进行沟通的交流,通过语言的表达,他们开始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种成常发展的体现。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更不能完全希望他们的能力和我们一样完善,他们的心智、认知都还是没有完全发展的,可能有的时候他们脑海里产生的想法都是比较杂乱的,而这个时候有受到了书面表达能力限制,所以就只能通过语言表达方法来进行自我排序。

人的语言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形式,外部语言会发出声音,内部语言则不会,而宝宝的自言自语就是受到内部言语的影响。

所谓"内部言语",就是当你思考问题或者考虑事情时为自己所用的语言。相比起外部言语,内部言语与人的抽象思维逻辑、行为自觉性有更加直接、明确、密切的关系。

孩子开始

二:内部语言出现的时期

研究表明:3~6岁的孩子尚且不能完全用大脑思考,所以他们便在和玩具或其他物品的互动中,通过自言自语的形式辅助自己思考,补充思维上的不足。

等到孩子6~7岁以后,身心逐渐成长,这种现象就会渐渐消失,孩子便可以在脑内进行思维活动。

3岁开始是幼儿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自言自语其实正是他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这其实是他们把内心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

内部言语一般都是在儿童的幼儿期,外部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慢慢产生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家长们不要过于慌张,不是孩子在精神上出现了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成长表现。

孩子开始

三:内部语言带动多方面发展

有专家研究表明,在孩子0-3岁时是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他们做什么都只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特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显示,孩子的自言自语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说话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孩子的"内部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思维等多项能力的发展,而像"自言自语"这种方式,其实是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的举动,有间接的提醒作用。

就像有的时候孩子会自问自答:"是这样的吗?好像不是这样的啊…应该是这样的,没错.."

这其实就是孩子在思考的过程,只不过是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对培养孩子思维发展有着较好的引导发展作用。

内部语言是语言里的一种形式,它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孩子开始

四: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促进孩子的内部语言发展,要靠父母的争取引导。

在"内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家长不正确引导,也有可能让孩子习惯了"自言自语",久而久之,在长大后容易内向发展。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语言是儿童具备的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内部语言是同对话语言相对的一种语言形式,内部语言是一种没有声音、相对简单和压缩过的用语,是在对话语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部语言通常和逻辑抽象思维具有比较多的联系,会产生自我调节的功用。

心理学副教授亚当·温斯勒等人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自言自语的孩子比爱保持沉默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

所以家长们要抓住机会,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不仅能帮助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发展,还能在过程中加深对孩子的了解,避免孩子的内向性格发展。

孩子开始

五:如何给予自言自语的孩子正确的引导?

1.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家长要保证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在情感需求上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而这里的陪伴更加讲究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比如家长们工作繁忙,那么可以把握住睡前的几分钟,和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在平时的话,家长要多引导孩子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的提升。

2.在孩子独立思考时不要打扰

孩子也会想拥有自己的小世界,这在孩子的成长中也是一个容易被家长们忽视的需求,当孩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们会更加的放松自己,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重点是在这个独立空间内,他们会学着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自言自语便是他们进行自我思考的体现,那么在这个时候家长们最好不要打扰孩子的思绪,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多带孩子进行外界的接触

还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自言自语,也有可能是活动范围较小,没有与外界进行接触的机会,所以比较偏向于自己思考,那么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慢慢的提升外部语言能力,不要把孩子束缚在家中,而是多带孩子出去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自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孩子自言自语不要慌,家长引导是关键,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孤独,而是要鼓励孩子大胆的进行表露,只要多一些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往好的方面发展进步。


孩子开始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