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朋友之間的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

1——強者不炫耀

《西遊記》裡,有個“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的故事。

說的是,觀音院裡,金池長老跟唐僧炫耀自己的寶貝,孫悟空鬥富心切,慫恿師父拿出錦襴袈裟。

哪知,金池長老在見到袈裟後,起了殺人越貨的念頭,最終作繭自縛,撞牆而死。

而師徒二人也大費周章,才拿回袈裟。

一場炫富,兩敗俱傷。

金池長老不知道“財不配德,必有餘殃”;孫悟空不明白“客不離貨,財不露白”。

兩人更不懂的是:

內心強大的人不會憑藉外在彰顯自己的價值,而是內心的豐盈,活出生命的高度。

歷史上,梁武帝齋戒唸佛,十分虔誠,曾下令建造許多寺院,塑造許多佛像。

據記載,當年達摩來中國弘揚佛法時,梁武帝忍不住炫耀:

“我如此推崇佛教,功德大不大?”

達摩回答:無功無德。

梁武帝聽後,覺得話不投機,拂袖而去。

當他聽說達摩是釋迦牟尼佛的28代正宗傳人,差人去追時,達摩已乘蘆葦過江。

《小窗幽記》裡說:“讓利精於取利,逃名巧於邀名。”

積德行善,不是為了炫耀功德,而是心靜心安。

以善舉,謀善名,離功利心近了,自然就離佛心遠了。

還有這麼一則故事。

唐代詩人章孝標,幾次參加科舉都以失敗告終,後得李紳勉勵,終於進士及第。

心願達成時,章孝標得意洋洋地寫詩贈給李紳,詩的大意說:

“考中進士的自己,像被鍍了金身。一定要讓世人擦亮眼睛,好好看自己。”

李紳毫不客氣地回詩:“只有假金才需要鍍,真金無需麻煩。”

《圍爐夜話》裡提到: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闇然而日章也。

《易經》裡也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得意忘形,只會故步自封;心存敬畏,方能行至高遠。

生活  朋友之間的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


2——智者不嫉妒

在東野圭吾的《惡意》裡有這樣一段話: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

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

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

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

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

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有人做出了更加形象的比喻:一棵樹嫉妒另一棵樹,恨不得變成一把斧頭。

培根說:“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嫉妒,往往來自於對身邊人的仰望。

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就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自己有一段時間,過得春風得意,但是朋友見到她卻總是悶悶不樂。

一次促膝長談,兩人敞開心扉,陳果問:“我過得好,你好像並不那麼開心。”

朋友回答:“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我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人們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飛黃騰達,而是身邊的人過上比自己還好的日子。

這,就是嫉妒效應。

你的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人:

你工資高,他就忍不住挖苦你,“掙那麼多,乾的肯定也不開心吧?”

你容貌上乘,她在背地裡嚼舌根,“長得漂亮算什麼優勢,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你能力突出,他私下裡拉幫結派孤立你。

你人緣好,她暗箭傷人潑你髒水……

看過這樣一段話:

“當你接觸的人越多、層面越高,就會發現:

越高端、越有教養的人,大都相互支持、抱團發展,因為你好了,大家都好;

越低端、層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歡詆譭忌妒、相互拆臺、彼此鄙視,因為我不好,我也不讓你好。”

其實,從嫉妒別人的那刻起,也就輕易否定了自己。

以己度人,所見只是井中一隅;以人度己,所覽卻有萬里長空。

嫉妒別人,不如優化自己。

承認別人的優秀,是自己走向優秀的開始。

生活  朋友之間的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


3——仁者不抱怨

作家雪小禪曾經寫過一個故事。

同學聚會,大家盛裝出席。

席間,眾人抱怨房價太高,工資低,生意不好做等等,只有一個打扮寒酸的女同學一直靜靜微笑。

大夥都知道她的情況。

她下崗了,丈夫又出了車禍,她一個人打幾份工,甚至晚上還要在歌廳的衛生間旁為他人遞熱毛巾賺錢。

她沒有抱怨,而是勸大家,“多吃菜呀,看這些菜多好,浪費了就可惜了。”

雪小禪問她:“你怎麼能這麼平靜呢?”

她說:“已經很好了啊!”

雪小禪不解。

她回答:

“我下崗後馬上就找到了工作,孩子很聽話,丈夫撿回了一條命,身體也越來越好,這多好啊。

老闆准假,讓我參加同學會,我又見到大家了,多高興啊!”

雪小禪感嘆:

已經很好了。這是一句禪語啊!

抗疫的這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家辦公,一大堆事情急需處理,可身旁拿著玩具的兒子,一刻也不停地折騰。

廚房裡鍋碗瓢盆叮噹作響,注意力無法集中,任務進度上不去,我大發脾氣:

“真受夠這種日子了!”

等我靜下來時,母親在一旁輕輕地說:

“你在家就能辦公,能吃上媽做的一口熱飯,隨時還能抱抱兒子,這種日子難道不好嗎?”

那一刻,我如夢初醒。

是啊,已經很好了。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當我們埋怨工作太麻煩,卻不知有人剛因企業倒閉而失業;

當我們抱怨在家太無聊,卻不知有人正躺在病床渴望回家;

當我們嫌棄父母太嘮叨,卻不知有人做夢都希望一家團圓…

瑣碎的生活裡,藏著最純粹的幸福。

幸福不在遠處,就在身邊。

很喜歡林清玄的這段話: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生活並非求仁得仁,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知足惜福、心懷感恩的仁者。

生活  朋友之間的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


餘生,願我們都懂得:

地低成海,人低為王,強者不炫耀;

成就他人,做好自己,智者不嫉妒;

清靜歡喜,珍惜當下,仁者不抱怨。

與朋友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