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打匈奴如砍瓜切菜,而漢朝卻如此費勁,是漢朝不如秦朝嗎?

匈奴是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歷史上曾經給趙、秦以及後來的漢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趙國的李牧和秦國的蒙恬都曾擊潰匈奴,據歷史記載: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公元前215年,秦國大將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秦朝打匈奴如砍瓜切菜,而漢朝卻如此費勁,是漢朝不如秦朝嗎?

秦國大將蒙恬

趙國和秦國能夠打匈奴如砍瓜切菜,但是到了漢朝,漢軍卻忍了匈奴六十多年,漢高祖劉邦更是讓匈奴在白登山差點包了餃子,直到漢武帝時期經過幾十年的戰爭才徹底消除隱患。

這是為什麼呢?

秦軍的戰鬥力秒殺漢軍

秦國蒙恬率領的軍隊從哪來?從老秦人當中來,老秦人是秦國的土著居民,民風彪悍,祖祖輩輩以戰死為光榮;從橫掃六國的勇士中來,戰國末年,秦王掃六合,部隊的戰鬥力何其強悍?


秦朝打匈奴如砍瓜切菜,而漢朝卻如此費勁,是漢朝不如秦朝嗎?

秦與匈奴形勢圖

趙國軍隊從哪來?從與秦軍的交戰中來,從趙國"胡服騎射"的改革中來,戰鬥力雖不及秦軍,但是在各諸侯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這些人組成了秦軍和趙軍主力,不戰已令對手膽寒,更何況還有名將蒙恬和李牧的居中指揮。

漢軍從哪來,從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來,他們沒有經歷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而且,那些參加過楚漢爭霸的軍隊早已經七零八落,然後又重新招募了農民。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根本沒法保證。為啥韓信說自己"韓信帶兵多多益善"?沒有戰鬥力,數量再不行,那靠什麼打敗敵人?

所以漢軍一碰上世世代代在戰馬上生活的匈奴,當然會肝顫。

漢時的匈奴秒殺秦朝時的匈奴

也就是說,匈奴的實力在漢朝時候得到了長足發展。


秦朝打匈奴如砍瓜切菜,而漢朝卻如此費勁,是漢朝不如秦朝嗎?

漢初與匈奴形勢圖

匈奴最初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匈奴帝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當時,匈奴尚處在奴隸社會時期,生產力極其低下,而漢朝的時候,匈奴已經佔據了河套地區,特別是冒頓單于繼位後,實行對外擴張的政策,先後併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並收復了蒙恬佔領的部分土地,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先後臣服,成為一個地跨歐亞的大帝國。

漢軍面對這樣彪悍的匈奴,當然打不過,所以才有了"白登之圍。"

漢初的經濟實力秒慫

漢初,皇帝都找不到同樣顏色的四匹馬,可見當時國力之衰弱。那個時候,國家剛剛從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爭霸中解脫出來,國家急需休養生息,所以,從漢高祖之後,直到文帝、景帝時期,都是依靠和親來換取和平,使人民得到短暫的修整。


秦朝打匈奴如砍瓜切菜,而漢朝卻如此費勁,是漢朝不如秦朝嗎?

漢武大帝(劇照)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人口眾多,可以支撐一場長時間的消耗戰,所以漢武帝開始對匈奴大規模用兵。

戰爭,打的是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打的是一個民族的忍耐力,打的更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可不是光靠一張嘴喊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