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卻可以抓到犯人?

我們看多了古裝戲都知道,古時候如果官府要抓犯事了的犯人的話,會依照犯人的模樣畫一張通緝令,然後貼到城門口給大家看。通緝令上會向大家廣而告之這個犯人的姓名、年齡、籍貫等等信息,當然還有這個犯人的完全靠印象畫出的畫像。告示的結尾也會貼出賞金,呼籲大家檢舉犯人。不過大家這種情節看多了難道不會疑惑嗎,畢竟當年還沒有照片這種發明,這些通緝令都只是按腦中的印象來畫,有的通緝令畫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但最後卻可以抓到犯人,這到底是什麼套路?靠這樣的畫像真的可以抓到犯人嗎?可信度有多少呢?既然通緝令這麼不像,古時候又究竟是靠什麼來破案呢?

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卻可以抓到犯人?

其實,也是可以抓到犯人的。因為從秦朝的商鞅變法之後,就已經開始有了身份證的雛形了,每個人辦事或者出行都是要出示身份證明的。而且古代的造假技術又不像現在這樣先進,所以如果官府派人搜查身份證的話,是可以一搜一個準兒的。而且那時候一般都是連坐制度,只要一個人當了罪犯,他的全家乃至整個族的親戚都要受到嚴重處罰的,脫不了干係的,所以大家一般不會幫忙藏匿罪犯。

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卻可以抓到犯人?

而且,不僅藏匿罪犯會受到處罰,官府還會出重金獎賞那些供出罪犯的人。這些獎金一般都是無比豐厚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典故中,楚王捉伍子胥時,可是開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啊。所以大家基本上不可能抵制這種鉅額賞金誘惑的,不會冒著風險藏罪犯,反而會為了賞金而善於舉報的。

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卻可以抓到犯人?

而且,官府畫通緝令的時候也知道通緝令上面的畫像畫的不準確,所以他們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只要和通緝令上的人像有幾分相似,都會被官兵捉回來好好核驗,這樣就不會放過一個。而且古代的路上都是有路卡的,你不管走到哪裡都要經過路卡,所以不管走到哪兒都躲不過身份證的核驗,沒有身份證是很難跑得遠的。所以也能靠這種辦法輕鬆將犯人揪出來。

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的和犯人本人完全不像,卻可以抓到犯人?

所以就是因為古時捉拿犯人的這些措施,所以通緝令哪怕畫得不像,也還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破案的。大家對這樣的事怎麼看呢,認為古時候的通緝令對辦案有效果嗎?這些辦案辦法都靠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