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王保保终于死了,朱元璋的许多希望落空

洪武五年明军北征,遭受重大挫败,使朱元璋和他的大将们清醒认识到残元的实力,单纯依靠明军的武力,无法根除来自对方的威胁,必须做出新的尝试。

洪武六年初,朱元璋再一次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四人为副将,但这一次不是让他们率军北征,而是分别在山西、北平练兵防御。而这一年,王保保分别派兵攻打雁门关和大同,徐达派兵迎击,双方没有更大规模的交战。

打不死的王保保终于死了,朱元璋的许多希望落空

此后多年,双方交战不多。洪武八年,徐达、李文忠等人依然轮流镇守北平和山西,残元方面也没有太的动作。

洪武九年的秋天,伯颜帖木儿率军进犯延安,被傅友德打败并投降。

明军也有过小规模的出击,比如洪武七年四月,蓝玉在白酒泉打败元军,攻占兴和。另一次是七月,李文忠在大宁、高州打败元军。

积极防御的同时,朱元璋也不断向残元方面释放善意。

洪武四年九月,朱元璋给二儿子、秦王朱樉娶了王保保的妹妹做王妃,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希望改善与残元的关系。

洪武六年六月,朱元璋使用他一贯的手法,派元军的降将卢道兴充当使者,前去招降残元的太尉伯颜不花,结果被王保保的弟弟脱因帖木儿杀死。


打不死的王保保终于死了,朱元璋的许多希望落空

洪武七年,朱元璋又派李思齐去招降王保保。李思齐曾经是王保保的政敌,洪武二年四月在临洮向冯胜投降,朱元璋任命他为江西行省左丞,以后又让他跟随徐达出征西北。现在他以中书平章的身份去见王保保。

王保保对这位老对手还算客气,没有杀他,但也不接受劝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王保保派军校护送李思齐返回,分别时,按照王保保的要求,军校砍断李思齐的一条手臂。李思齐身受重伤,被送回南京之后不久就死去。

当年李思齐据守陕西时,朱元璋派降将前去劝降,结果使者被李思齐凌迟处死。现在李思齐自己也被朱元璋用做使者,侥幸没被王保保处死,到底还是挨了一刀,所谓天道好还,就是这个道理。

洪武七年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九月,朱元璋让元顺帝的孙子、崇礼侯买的里八剌离开南京,回归大漠,并带去朱元璋给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的一封书信。


打不死的王保保终于死了,朱元璋的许多希望落空

洪武八年的八月,最让明军头痛的王保保死了。自从元顺帝逃出大都之后,王保保的军队就是对明军最有威胁的一支力量,他曾经重创明军,也几次在惨败中逃脱。现在,这个打不死的王保保终于死在了哈剌那海的衙庭,妻子毛氏也自杀而死。

到了洪武十一年四月,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离世,儿子脱古思帖木儿继承了皇位,朱元璋派使者前去吊唁。四年前,朱元璋放回元嗣君的儿子、崇礼侯买的里八剌,是希望他能发挥一些作用,缓和残元与明朝的关系。现在,元嗣君选了其他儿子做继承人,朱元璋的希望落空了。

在这期间,明朝内部也有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比如,卫国公邓愈在洪武十年死去,李文忠也失去朱元璋的宠信,慢慢与统帅的位置分离开,汤和则被进封为信国公。

洪武十一年二月,秦王、晋王分别就藩西安、太原,洪武十三年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朱元璋的儿子们长大成人,他也开始构建以亲王为核心的北部边防体系,逐步锤炼他们的统帅能力。

也是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开始清查胡惟庸一案,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开始了一场巨大的动荡,而且持续多年。

打不死的王保保终于死了,朱元璋的许多希望落空

北方平静多年,到了洪武十三年冬天,残元的完者不花、乃儿不花率军来犯永平,其中这位乃儿不花曾经投降明军,在大同附近做过官山卫的指挥同知。驻守永平的指挥刘广战死。最终明军击败元军,生擒完者不花。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傅友德为副将军,率军讨伐乃儿不花。北方形势缓和将近十年之后,这是最大的一次行动。明军取得了胜利,但是,北方的麻烦照旧,而且看不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