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發燒的感覺,誰都不願意體驗吧!

那種渾身滾燙、無精打采,彷彿被煮了的感覺,很難說是一種愉悅體驗。

雖然發燒給人的感受不佳,但是它卻是機體用來對抗病原體的重要手段!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我們的體溫保持恆定的由來

不同於蛇、青蛙等變溫動物,無論是在炎炎夏日,還是在寒風瑟瑟的冬天,我們都能夠維持恆定的體溫。

我們屬於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

恆溫動物相較於變溫動物來講,其最大優勢,就在於它能夠在各種環境下都保持持續的活力。

哺乳動物之所以擁有恆溫機制,當然是因為我們繼承了祖先的特性。

但是,哺乳動物的先祖發展出恆溫機制實在是無奈之舉。

在恐龍時代,那些身型巨大的“蜥蜴”牢牢地佔據了食物鏈的頂端。

它們分佈在陸地上、天空中、還有水裡。

而哺乳動物的先祖,卻是一種體型很小的類爬行類動物,大小隻有回形針那麼大。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如此巨大的體型劣勢,註定了它們養成了擔驚受怕、躲躲藏藏的習性。

漸漸地它們就發現,那些大型蜥蜴晚上一般不出門活動。因為蜥蜴們在氣溫較低的夜晚,很難保持像白天那樣的靈活性。

所以,哺乳動物的祖先可能就因此開始了夜行的日子。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而沒想到,為了抵抗夜晚的寒冷等,不僅長出了毛髮,還演變出了恆溫的機制。

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實際上情況要比這複雜的多。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我們的體溫是如何保持恆定的?

早在上世紀初,科學家就在實驗中發現,當狗的下丘腦損傷之後,可引起體溫自動升高。

而到了上世紀中期,科學家們為了解開下丘腦在體溫調節上的謎團。

於是,通過大量實驗反反覆覆地,在下丘腦的各個位置進行了刺激和搗毀。

最終發現,下丘腦的前部控制著散熱,而其後外側則控制著產熱。

而在此之後的幾十年裡,人們又在下丘腦特定部位找到了對溫度敏感的神經元反應區。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簡單而言,人體的體溫是預先被設置好的。比如,人的正常體溫被設置在37℃左右。

當外界環境寒冷時,機體可因此熱量散失,遂下丘腦產熱中樞就會被激活。

於是,皮膚立毛肌收縮,形成雞皮疙瘩,減少熱量流失,同時又增加機體消耗能量物質,以更多產熱彌補丟失的部分熱量。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起“雞皮疙瘩”以阻止熱量丟失

最終,就可保持體溫維持在37℃左右。

而當外界環境溫度過高時,下丘腦的散熱中樞則會被激活。

如此,機體又通過舒張毛孔、增加流經體表的血流量、以及出汗等方式,來使得體內過高的熱量得以及時地排出。

其目的也最終是維持體溫保持在37℃左右。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為何體溫是37℃?

我們知道人的正常體溫維持在37℃左右。但是,為什麼體溫是37℃,不是38℃或36℃呢?

這是因為37℃的體溫對我們來講是一個最經濟實惠的平衡點。

我們知道蛋白質的生物活性都有個最適宜的溫度範圍。也就是說,機體中的蛋白酶要想保持高效運轉必須得有個適宜的溫度。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正是因為這一點,恆溫動物可以時刻保持蛋白質的高度活性,所以要比變溫動物更具活力和靈活性。

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往往要比這複雜的多。因為我們還要面對物種間的競爭關係。

研究發現,當人的體溫每升高1℃,細菌的存活率就會下降6%,繼發感染的幾率也相應降低。

也就是說,在變溫動物體內可以寄生數以萬計的細菌,而哺乳動物的寄生細菌只有幾百種。

體溫越高,來自於病原體的侵害概率就越小。

但是,要維持高體溫,需要有源源不斷的食物來源。而在自然狀態下,這種情況很難做到。

所以,恆溫動物的最終體溫,就是在抗病菌感染和維持代謝之間找到的平衡點。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病原體感染後為何發燒?

其實,看完上面的內容,到這就很好理解了。

感冒時發燒,其實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

通過將體溫升高,雖然抑制了自身正常細胞的蛋白活性,但是細菌、病毒等相關蛋白活性可能受到更大影響。

當病菌、病毒等入侵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細胞(比如吞噬細胞)會努力將其一口吞進“肚子”。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隨後通過複雜的機制,最終釋放一些小信號分子,比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等。

而這些介質被釋放入血液之後,最後可被帶到下丘腦,作用在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於是,機體就自動將原本37℃的體溫調定點提高,比如40℃。

雖然,此時我們的體溫可能處於37℃左右,但是我們的機體卻以為我們的體溫低於“正常”體溫。

所以,機體會開足馬力去產熱,以試圖達到“目標體溫”。

這就是人之所以會發高燒的原因。

但是,即便人處於高燒狀態,有時機體並不認為自己處於“正常”的體溫範圍,故可產生虛假的寒冷感覺。也就是寒戰!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最典型的就是得了瘧疾之後,全身不自主的寒戰。

這就是瘧原蟲進入人體之後,最終導致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異常,雖然明明出汗不止、但是牙齒、肌肉卻不自主的顫抖。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結語

總的來講,體溫維持在37℃是人體在面對病原體感染、合理運用能量物質等的綜合結果。

但是,這種平衡結果又要結合物種們自身所處的環境。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比如,相對於人來說,犬科動物被病原體感染的幾率要大得多,所以它們的正常體溫往往要比人的高1-2℃。

所以,發燒是針對正常體溫來講的。38℃對人來說是發燒,但是對狗來講卻是正常。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在遭遇到病原體感染時發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這並不是說“歡迎”大家前去主動體驗發燒,發燒是難受的,是機體不得已的選擇。

至關重要:發燒不是敵人,它可保護我們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