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天方(散文)


出天方(散文)

出天方(散文)


風息雪飄,燈亮地白,對聯奪目,門神耀眼,年到人間。

守年庚的父親,輕輕地叫醒我,附耳說“起來出天方了!”

頓時我睡意全無,一個鯉魚打挺,精神抖擻地套上厚棉襖,穿上新棉鞋,在熱水盆裡洗好臉,戴好棉帽子。

伸手在柴禾鐵盆火裡烤了烤,抬頭望見天下雪了,喜出望外地真想跑進雪窩打滾撒歡兒。過年有規矩,大人年前交待一遍又一遍,父母盼望好年景彩兆頭,全在初一出天方中。出天方非同一般,手握掛滿鞭炮大竹杆的人,不是父親就是大哥,二哥和我遠遠的看著,最多是二哥點根菸,吹大火焰上前點鞭炮。母親和二姐小妹,按習俗不過問誰舉竹杆,誰點火燃放鞭炮,只參加拜天跪地,禮神敬祖宗儀式。

出天方是家庭長子承擔重任的崗位,不是一般家庭成員能勝任的。我直到結婚生子,從海邊探親回家陪母親過年,才有機會撐竹杆出天方。這震耳欲聾的響聲,這一家老小的歡笑,這過了年就得踏上赴邊關的前行路,觸景生情地感到擔當頂門柱,肩上有沉甸甸的使命責任。真切地感悟到過世父親當年的不易,對世代出天方的傳統,有了全新的認知,從個人情感昇華到傳承文化血脈中。

父親出天方,出得風生水起。手拿艾蒿火媒,用嘴“噗噗”一吹,煙去火旺,紅紙包裹的鞭炮,露出了灰白的,一、兩寸長的炮念線,火光映照,一紅,一灰,一藍,三色對接,閃出火花,放出光芒,竹杆隨聲響輕轉。吉利到來的天方,慢慢轉動的竹杆,神往幸福的我們……好一幅家庭親人團圓的溫暖畫面。瞬間炮聲響徹雲霄,鳴叫回音連綿不絕,將雪夜照出年的色彩,把年味濃進長長的聲音裡,瀰漫在煙火飛騰的庭院上,直到最後一個炸雷炮,衝向天際,閃著火焰,散飄四方,所有的吉祥美好事物,伴著出天方炮鳴節奏,全部走進家來,落滿庭院,散入房間,隨了父母的心願。

燈火通明的庭院,白雪耀眼的庭院,鞭炮齊鳴的庭院,照亮了年初一的夜空,喚醒了新年新天地的熱鬧。爆竹紅紙屑,隨吉利到來,落滿雪地,此刻拾炮的我,可以自由跑動,興奮在歡樂年味裡。

記得出天方的大竹杆,有兩丈多長,上細下粗,直溜溜的一色翠青,是從竹林竹杆王邊上挖出的,只有過年出天方才能挖這樣的大竹杆,平時我們是不能輕易進竹林的,那是竹子的天地,家裡財富的寶藏。

寓意竹子拔節沖天,節節高的炮仗掛杆,竹梢留得長長的,大鞭炮從上繞杆纏到半腰,竹杆頭彎彎的如穀穗,竹杆立在院中如通天杖,似乎直抵神秘的蒼穹天庭,握住竹杆的人胸有成竹,神情自若,壯嚴神聖,威風凜凜。

出天方前,父親讓大哥和二哥,有時我也幫個手,先將桌子放穩在庭院之中,迎著大門口,擺上供品,先供天供地,隨之供各路神明,最後供祖宗先人。桌上擺有整條熟魚,整隻熟雞,整塊水煮過的刀頭肉,還有不常見的整盤水果,整瓶醇香的白酒。殺了年豬,還要將整個肥豬頭,煮熟擺上桌面。

父親將扇形的黃表紙,三張摺疊一櫱,手捏一角,抖開倒立,火媒一燃,焰苗竄起,火頭青藍,火中明黃。紙燃香繞過後,那心中敬重的神靈人物,各享美酒佳餚之後,驅駕返程歸位遠方。

我家天方出過,別家天方跟進。一家鳴響百家爭鳴,“咚咚”“噼哩啪啦”的此起彼伏遠村近鄰,千村萬戶鞭炮聲中迎新春。

人世間的新年到來,母親和二姐小妹,忙著廚房的蒸菜下餃子。父親帶著哥哥們和我,到一里外的南山老墳院,給先人拜年請安。一陣陣鞭炮響,一堆堆紙錢燒,一群群人跪拜,血脈在親情中奔騰延續……

帶著雪花,帶著笑聲,帶著快樂,湧進庭院,湧進堂屋,圍坐在堆滿親情的初一餃子宴上。

民間大年初一出天方,表達的是普天同慶的美好,表達用雙手創造幸福的雄心壯志。現在想來,我家出天方,父母出的是心勁,萬字頭的大掛鞭,雖是省吃儉用生活中的一次豪華,隆重鞭炮鳴響的是父母新年規劃藍圖的號角,是父母對子女奮進向上的深情期盼。

年年父母將出天方,當作過年的頭等大事。在他們心中,天方出得越早越好,越顯得全家心往一處使勁,這向天地神明表明心的虔誠,意志的無比堅定。熟悉天干地支的父親,守年庚一過子時,就將早早準備好的供品擺好,叫醒大人小孩起來出天方。炮響天方出向四面八方,出向風調雨順,出向人丁興旺,出向喜慶祥和。出天方的鞭炮聲,在父母聽來,是春雨潤物的暢快聲音,是地裡莊稼拔節旺長的聲音,是打麥割稻壓豆揚場飽滿顆粒落下的聲音,是售糧售豬售竹器後數錢的聲音……

出天方,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世界文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鮮活在人們過年的牆壁上。“出方大利”,寫滿大紅宣紙,或蒼勁,或稚嫩,或豐滿,或瘦小,透著濃濃年味,濃濃生活真情,寫滿人們燦爛的表情,寫在新春忙碌的身影裡。(2020年1月18日於西城區棗林前街70號)

:出天方指大年初一鄉村迎新年的一種習俗,包括敬天地神靈祖宗先人,鳴放鞭炮,點焟燭,磕頭上香等,各地民俗不盡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